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失去個性的馬鈴薯引發了悲劇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5月23日04:24 • 發布於 05月16日01:0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失去個性的馬鈴薯引發了悲劇

文/稻垣榮洋;譯/許楊詠婷恬寧

失去個性的馬鈴薯引發了悲劇

這是十九世紀發生在愛爾蘭的事。在當時的愛爾蘭,馬鈴薯是重要的主食,沒想到卻因此引發歷史性的重大事件。

由於爆發了馬鈴薯晚疫病,愛爾蘭全國的馬鈴薯嚴重歉收,失去糧食的大量人口於是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到了以往的拓荒地──美洲大陸。眾多移民湧入工業時代的美利堅合眾國,為其日後的強盛提供了巨大貢獻,馬鈴薯也因此被稱為「造就美國的植物」。

只不過……為什麼愛爾蘭會發生全國性的馬鈴薯晚疫病慘劇呢?

原因就出在「失去個性」。

馬鈴薯是用塊莖繁殖的,只要選擇優良的植株採下塊莖做為種薯,同樣優良的植株就會增加。當時的愛爾蘭就是採用這種方式,只選出優良的植株在全國加以栽培、增產。

那麼,他們選出的「優良植株」是什麼樣的呢?

對愛爾蘭人來說,馬鈴薯是重要的主食,要有眾多的數量才能滿足龐大人口所需。所以,高產的馬鈴薯就屬於「優良植株」,人們積極增加高產的品種,在全國各地廣泛栽培。

高產的馬鈴薯,就此被視為明星品種。然而,這種被選為「優良植株」的馬鈴薯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對晚疫病沒有抵抗力。而在十九世紀中期,這個優良的馬鈴薯品種就真的遭到晚疫病侵襲。

由於愛爾蘭只栽種同一個品種的馬鈴薯,當這種植株對病原沒有抵抗力,就代表全國的馬鈴薯都沒有。愛爾蘭的馬鈴薯就這樣慘遭晚疫病危害,導致毀滅性的全國大饑荒。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在安地斯文化漫長的歷史中,從未發生過馬鈴薯大量枯死的事件。馬鈴薯有各式各樣的品種,有的十分高產,有的產量稍低但不容易生病;有的對某種病沒有抵抗力,對另一種病卻有很高的抗性等。安地斯人會同時栽培各個品種,這樣即使有的品種遭病菌侵襲,也不至於所有的馬鈴薯都枯死。

只不過,這樣的栽種方式無法增加產量,所以在南美發現馬鈴薯的外地人只選擇高產的品種,將它們帶到了歐洲。後來的人們再從這些高產的馬鈴薯當中挑選更高產的品種,以此栽培出馬鈴薯的明星品種。

自然界的植物充滿個性,人類卻只憑著「高產」這項唯一的價值觀來選擇馬鈴薯。不管這個群體多麼優秀,一旦失去了個性都會變得極其脆弱。這個馬鈴薯歷史事件向人類明確展現了「個性」的重要性。

大家都一樣就世界和平了嗎?

每個人都有兩隻眼睛,確實缺乏個性。

個性就是與他人不同,而不同就是個性。

因為有所不同,大家就不會完全一樣,不只長相不一樣,思考及感受方式也各有差異。

當然,這其中也會有跟自己合不來或討厭的類型,這就是多樣性。

既然有不同類型的人存在,會讓人際關係變得麻煩,那就讓全世界的人都跟自己是同一個類型好了。

這麼一來,所有人都跟自己有相同的想法,全世界都能和平相處,應該也不會再有戰爭。

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你喜歡什麼,全世界的人就喜歡什麼;你討厭的事,全世界的人都討厭。不管是醫生、學校老師、建築師、職棒選手、蛋糕店老闆、修車工人、農民、漁夫、偶像明星、時尚模特兒、YouTuber,甚至是總理大臣,所有的工作都必須由和你具備相同能力與特質的人來承擔。

這種世界真的有辦法成立嗎?

※ 本文摘自 《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原篇名為〈失去個性的馬鈴薯引發了悲劇〉,立即前往試讀►►►

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不必變強,只要獨一無二。向邊緣生物學習「個性化」的生存秘密! - 稻垣榮洋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阿俐英文-Lace
    ………….. 所謂緣份真的就是不強求而已 隨喜而生 隨遇而安
    05月26日07:29
  • Matt Chang
    廢到笑了,省了書錢
    05月23日11:2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