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下一個科技戰場:太空產業,Infinio Capital用2大模式帶領台灣新創飛向宇宙

創業小聚

更新於 2022年08月11日08:05 • 發布於 2022年08月12日00:42 • 曾令懷

「5年,我覺得5年內科幻小說的場景就有機會實現,到時候月球會有工作站、衛星滿天飛,甚至出現太空加油站、太空網路,」Infinio Capital管理合夥人林宗亮(首圖中)兩眼閃爍著光芒,對太空科技充滿著憧憬,「以後從台灣到矽谷可以坐火箭去,你能想像嗎!」

自從「鋼鐵人」Elon Musk成立SpaceX,讓可回收火箭的概念實現後,太空產業成為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各國政府也紛紛大舉投入。台灣政府也於今(2022)年4月三讀通過《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7月時陽明交通大學ARRC團隊在屏東旭海成功發射具導航控制系統的火箭。

而現在,專注於太空產業的創投Infinio Capital也來台灣設立辦公室了。

2017年成立的Infinio Capital目前已經攜手10家台灣供應鏈企業,以「Venture Studio」(賦能型創投)、「投資帶訂單」模式吸引國際訂單來到台灣,期望能建立台灣的太空產業生態。

牽線SpaceX與台灣廠商,開啟台灣升「空」契機

不過很難想像,現在專注於太空產業的Infinio Capital的前身,竟然是投資好萊塢電影後製特效的投資單位。

「投資電影很賺啊,到後面甚至被好萊塢限制投資金額,但是LP的錢又一直來,他們就想說要往哪裡投資,」林宗亮說,「他們最後的答案是:科技。」正好當時林宗亮當時連續創立了2個電商平台公司PromoCommerce、Symbiosis Creative,後者更是在2018年被Infinio Capital買下,所以林宗亮成為領導科技投資的負責人。

不過,「科技」這麼廣泛的對象,著實讓林宗亮苦惱了好一陣子,直到與在SpaceX工作的朋友打了場網球後才看見曙光。

「他說當時SpaceX要發射好幾個衛星,我就想到台灣,因為台灣過去做代工量產很有經驗,品質也很好,所以我就協助牽線SpaceX聯繫一些台灣單位。」沒想到這一介紹,竟然真的讓台灣製造廠商成功打入SpaceX的Starlink供應鏈,開啟台灣升「空」的契機。

Elon Musk Flickr cc by JamesDuncanDavidson.jpg
馬斯克的回收技術讓製造火箭的成本降低,更找到台灣供應鏈作為合作夥伴。

隨著SpaceX將火箭回收技術實現,進入太空的成本大幅降低,林宗亮認為「新太空產業」時代已經到來,「以前1年射1顆衛星大家就會拍手了,現在1個火箭則可以帶上數10顆衛星,我認為台灣在這個商用化的轉機點將有所發揮。」林宗亮說。

台灣具備技術、信譽與晶片優勢,Infinio Capital再以「投資綁訂單」模式補上資本缺口

不過,為什麼太空產業需要台灣?

林宗亮認為,以前的太空產業不需要台灣,是因為沒有量產的需求,但是現在硬體零件已經從太空規格降到一般商用規格了。要商用就要量產,台灣的精密製造與低成本此時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製造很貴、中國大家又不敢去,全世界就只剩台灣、韓國與印度,但是韓國自己已經投入衛星技術的研發了,沒有人會跟競爭對手合作,台灣的硬體製造享有國際名譽,再加上政府的投入、晶片的優勢,台灣自然而然可以成為國際太空產業鏈的重點合作對象。」林宗亮進一步解釋。

儘管擁有良好的信譽與技術,台灣仍然存在著硬傷:資本,而這正是Infinio Capital想要以「Venture Studio」(賦能型創投)、「投資綁訂單」的模式解決的問題。

簡單來說,Infinio Capital將國際訂單帶入台灣,進行1~3年的長期合作,訂單需求將促成供應鏈發展,這些供應鏈廠商將獲得Infinio Capital資金挹注,進一步形成太空產業生態系。

另一方面,Infinio Capital的Infinio Space Venture Studio(簡稱ISVS)計畫,則是邀請國際太空大廠來台灣設立研發與製造團隊,一步一步釋放技術讓台灣廠商學習,讓台灣企業快速對接國外太空科技公司的需求,合作模式包含採購、共同研發與合資成立公司,「我們也會將台灣廠商帶去洛杉磯的ISVS,可以幫他們在美國拉到一些NASA的案子,或是找國際大廠合作。」林宗亮說。

Infinio Capital
林宗亮認為「投資帶訂單」以及「Venture Studio」的模式適合建立起台灣的太空產業生態系。

目前Infinio Capital的合作夥伴已經有10家國際太空科技企業和10家台灣供應鏈企業,國際太空科技企業包含做衛星本體的立陶宛新創Nano Avionics、盧森堡雷射通訊公司Odysseus Space,台灣企業則包含網通大廠明泰科技、寬頻設備供應商達運光電、經營海上衛星寬頻業務的隴華電子、著重於低軌衛星技術研發的新創鐳洋科技等。

台灣新創要走出國際、表達自我,路才走得寬

Infinio Capital的太空科技基金「Ignition Fund 1」預計將會募集2,000萬美元(約為新台幣5.98億元),目前已經籌到超過1,000萬美元,單一投資金額將會落在50~150萬美元,投資的輪次則會落在A輪前後。

不過,這並不代表剛剛踏入太空產業的台灣新創得不到募資的機會,林宗亮認為台灣的創業家技術強、敬業,差的就是市場能力與視野,應該要多多與市場接觸、找到機會與切入點,林宗亮舉出了球型馬達新創張量科技的例子:「一開始我想說一個衛星只需要一個馬達,做球型馬達不會賺錢的,但是他們卻在各個展會都出現了,真的很勤勞,台灣創業家就應該要像他們一樣,敢走出國際、不斷去跟其他人展現自己的想法,」林宗亮說,「未來我會不會投資他們?有可能,只要有好的點子、實際的作法,那我們就可以坐下來談談。」

提到近來的資本寒冬,林宗亮則認為這對太空產業跟Infinio Capital來說是好事,因為自己現在才要開始投資,而且太空產業大多仍需要靠政府補助,在民間蕭條的情況下,政府預算的投入不減反增,所以太空產業的資金實際上是會變多的。

「剛開始大家都說我們瘋了,投資硬體科技。但我們想投資的不是挖金礦的公司,而是投資那個鏟子,而且不要忘記了,太空技術是可以商業化、被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的,就算台灣以前看不懂太空產業,但是在看到大廠與新創合作、發射成功的消息後,就會有愈來愈多創業家投入。我們希望成為鋪路者。」林宗亮信誓旦旦地說。

延伸閱讀

攜10家台廠打造太空產業鏈!創投Infinio Capital以「投資帶訂單」助台灣對接國際
太空產業爭霸戰,台灣新創也有航向宇宙的可能嗎?
「夢想不是一蹴可就!」從16歲輟學到實踐太空旅行,理查.布蘭森永不放棄的傳奇人生
台灣也有自製火箭的實力!火箭阿伯拚明年七月發射,續寫台灣「太空夢」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