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陳堯棋 嚴凱 袁紹恩 SNG 台北報導今年健保實施個別醫院總額新制,要求醫學中心的門診占比必須低於55%,外界擔憂造成"年底不能生病"的排擠現象。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醫學中心聚焦急重症照護,落實分級醫療,門診也有相關的配套措施,絕對不會讓患者變成醫療人球。 總統賴清德:「不僅僅是"健保30",更是"健保3Q",感謝健保制度,30年來發揮的種種功能,它就是一座護國神山。」強調全民健保,就是守護健康的護國神山,總統賴清德出席健保30周年永續研討會,感謝歷任健保署、衛福部官員的辛苦付出。主持人:「現場貴賓請掌聲。」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今年度9286億的健保總額,創下歷史新高,但個別醫院總額新制上路,要求醫學中心的門診占比必須低於55%,外界擔憂,恐怕造成"年底不能生病","患者掛不到號"的排擠現象? 個別醫院總額新制上路,外界擔憂年底恐怕看不到病。(圖/民視新聞) 衛福部長邱泰源:「醫學中心它的角色,理論上是應該著重在,急重症跟住院,醫學中心的門診量做一個控制,也是一個方向,但是我們也會提出適當的一個配套措施。」健保署長石崇良:「我們的個別醫院總額計算,都是以季作單位去分配,並不是一年分配下去,像在南區,在高屏區,甚至在北區,這幾個都陸續已經實施了,並沒有(看不到病)這樣的事情發生。」強調絕對不讓患者變成"醫療人球",目前全台22家醫學中心,9家門診占比超標,區域醫院則落在56到57%,地區醫院60%,差異不大,也就是說,不少民眾,小病仍跑到大醫院看診。 個別醫院總額新制上路,外界擔憂年底恐怕看不到病。(圖/民視新聞)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個別醫院總額)包含門診手術,應該要排除,因為目前門診手術,也是記錄在門診的服務量裡面,但是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你把門診服務量衝高,等於你的門診營收就會超過55%。」隨著新制上路,醫界盼望衛福部滾動式調整,但為落實分級醫療制度,要將醫學中心的量能集中在急重症照護,勢在必行。 《👉加入民視新聞Line好友,重點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