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彥
圖片 今周刊資料庫 提供
台積電的光芒愈來愈耀眼,幾乎快要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代名詞,但其實國內晶圓代工業仍有很大一塊是在成熟製程,近幾年飽受中國同業的價格戰威脅。 但在部分專家眼中,從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到力積電(6770),台灣主攻成製程的晶圓代工業者仍有發展機會,原因除了美中科技角力的地緣政治,也有個別台廠本身的利基所在。 不僅如此,對重視智慧財產的台灣或外國IC設計公司來說,誠信更是台廠之所以與陸廠大不相同的重要因素。
美國品牌客戶已要求三星、Sony 下單「去中化」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在周日(9日)播出的數字台灣節目,接受主持人謝金河的訪談時指出,美國的多家品牌大廠已經要求南韓三星或日本Sony等供應商,把過去下單給中國生產的半導體,在一定時間內移轉到中國以外的晶圓代工廠生產,台廠自然有機會迎接轉單。
第二,專攻特殊製程的台廠,同樣會有機會跟中國同業一較高下。
舉例來說,「世界先進一向就是做特殊製程,專門做高壓、做一些比較特殊應用的製程。像聯電也有啊,聯電最高到14奈米,它要跟英特爾合作。聯電在Driver IC或其他部分,有一些特殊的製程,所以這部分還有辦法跟中國大陸競爭」。
台商曝血淚史:下單晶合集成,驚訝發現自家智慧財產被賣了!
財訊副總編輯林宏達也在節目上提到,台灣晶圓代工業者沒有加碼在成熟製程這一塊,但也有思考另闢蹊徑,例如以速度沒那麼快的邏輯IC,搭配自己能生產的記憶體,再以先進封裝的方式,一樣能提高其運算速度。
舉例來說,工研院最近與一家著名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業者合作,做了一個新平台,「希望把DDR1的記憶體,做到HBM1頻寬跟效果。如果有性能上的提升,我相信好一些AI的運用(可能會採用)」。
林宏達也透露了一家在對岸台商與中國晶圓代工廠打交道的血淚史。
「他跟我講,台灣晶圓廠的跟中國(同業)的最大差異化,就是誠信。他告訴我親身經歷,說他們公司向晶合集成(由安徽官方出資、有台灣技術的中國晶圓代工廠)下單,他們是下一個很特殊的製程。」
「原來晶合集成在那個製程並沒有做產品,結果下單之後,訂單是100萬顆,人家做了300萬顆出來,(原來)另外200萬顆是(晶合)自己拿去賣!」
「所以,當晶合集成揭露,在奈米製程的收入大漲時,台商算一算大驚失色,原來自己的智慧產權都被人家拿去賣了!」
中系晶圓代工廠 將是2025年全球成熟製程增量主力
產業研究機構TrendForce調查顯示,在中國IC國產替代政策推升下,2025年中系晶圓代工廠將成為全球成熟製程增量主力,預估2025年全球前十大成熟製程代工廠的產能將提升6%,但價格走勢將受壓抑。
TrendForce表示,由於多數終端產品和應用,仍需要以成熟製程生產週邊IC,加上地緣政治導致供應鏈分流,確保區域產能成為重要議題,催化了全球成熟製程擴產。
從需求面來看,智慧手機、PC/筆電、伺服器(含通用型與AI伺服器)等終端市場出貨,在2025年都可望恢復年增,加上車用、工控等歷經2024全年的庫存修正後出現回補需求,都將成為支撐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的主要動能。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延伸閱讀:
「美國要搞製造業才有鬼,連申請網路線都要三個月!」先進半導體供應鏈董座看美國製造,為何與經濟學家觀點天差地遠?
更多今周刊文章
年薪百萬說沒就沒了!中年失業只能做2萬多的工作「我被淘汰了」…不靠死薪水,做對2件事實現財務自由
天喜旅行社郭正利40億身價一夕負債14億,賣麻油雞抱憾去世…為何能讓600名員工情義相挺至死?背後故事讓人淚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