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河床劇團跨國共製《之間》 沉浸式劇場叩問「存在」本質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03月22日10:05 • 發布於 03月21日10:56 • 江昭倫採訪
河床劇團與加拿大PHI工作室及希臘歐納西斯文化跨國合作的沉浸式劇場作品《之間》,突破了劇場與科技的界限,引領觀眾進入一場如夢似幻、身歷其境的數位幻境。(張震洲 攝/兩廳院、河床劇團提供)
河床劇團與加拿大PHI工作室及希臘歐納西斯文化跨國合作的沉浸式劇場作品《之間》,突破了劇場與科技的界限,引領觀眾進入一場如夢似幻、身歷其境的數位幻境。(張震洲 攝/兩廳院、河床劇團提供)

2025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今年推出強檔XR沉浸式劇場新作,由河床劇團與加拿大PHI工作室及希臘歐納西斯文化合作,融合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AI演算、4D VIEWS、3D動畫、觸覺感知系統以及現場演員,突破了劇場與科技的界限,引領觀眾進入共同經歷「存在」的深刻叩問。

河床劇團這幾年跨足沉浸式劇場的作品,在國際影展大獲好評,也吸引國際團隊目光。新作《之間》的合作契機,源自於2022年,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在威尼斯影展發表首部 VR 作品《遺留》,加拿大新媒體藝術中心 PHI Center 創辦人菲比・格林伯格(Phoebe Greenberg)觀賞後深受觸動,主動提出合作邀約,於是雙方展開為期三年的創作對話與實踐,最終催生出本次跨國共製之作。

《之間》創作靈感則來自新聞報導,有科技公司有信心能透過「複製」技術,讓已經滅絕的猛獁象「復活」。菲比・格林伯格與郭文泰從「如果『我』能被複製,那『我』還是原來的我嗎?」的提問出發,結合劇場敘事與高科技創作,試圖挑戰一般人對生死與自我本質的理解。

菲比・格林伯格推崇郭文泰將戲劇轉化為360度的VR體驗上,做得非常成功,而且是一個極簡又詩意世界。她也認為,實驗本身就有一種好奇心,往往我們習慣的東西都是由技術主導,但其實透過戲劇結合科技,其實能創造更多種體驗,觀眾參與時,他們是自在漫遊,儘管在過程中好像被引導,但其實也會有自己的感受。

郭文泰不諱言,這次跨國合作打破了他們過去排戲的習慣,但也是一種突破限制,沒有什麼不好,確實創造了更大的沉浸式體驗空間。郭文泰:『(原音)我們可以這樣子做一個很大的虛擬空間,而且馬上可以(做到),那就是一種360度,觀眾真的是在沉浸在作品裡面,之前都是很手工,現在就是動畫在幫我們處理,所以我們這次的實驗真的是還蠻大的,之前我們在演出的前5分鐘,我們還可以改戲,是因為我們就是都是我們自己在控制,現在就是你會跟動畫公司合作,所以很多東西就是要給他,然後要信任他最後可以做出來的那個完成度是什麼,所以這是某一方面就是一種超越我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這一場如夢似幻、身歷其境的數位幻境演出,將於3月22日至4月2日於兩廳院登場,也是全球首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