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異國婚姻」有著什麼樣的想像呢?是不同文化元素碰撞下,相處起來比較浪漫?還是混血寶寶很可愛?
在網路論壇上,搜尋「異國婚姻」或「跨國婚姻」時,總是會出現許多過來人分享「不浪漫」的現實面,你可能以為異國婚姻會有爭執,主要都是因為文化差異,但這未必是最直接的問題。
事實上,相較於同文化(或語言)的伴侶,異國婚姻需要面對更多生活細節和關係議題。尤其當兩人在其中一方的國家生活時,這一方往往要承擔較多的照顧或翻譯責任;而另一方則要擁有相當多的耐心,或釋懷自己在有些部分確實難以親力親為。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異國伴侶會選擇在第三國家──也就是非兩人的母國──生活,由於兩人都是外國人身分,相處關係會更加「平等」,沒有任何一方需要較多照顧,也能更同理彼此的難處,許多生活瑣事雙方都有責任去處理。
若兩人選擇在其中一方的國家生活,在另一方熟悉環境之前,相比起同文化的伴侶,許多事情都不會是那麼的「理所當然」,隨之而來的挑戰也很多。
以下 3 點,正是我在從事心理諮商時,較常見到的狀況:
一、母語伴侶「勢必」要協助生活中的各種任務
受限於語言與熟悉度的問題,在婚姻初期,異國伴侶(指前往對方國家生活者)不太能獨自處理許多事務,此時,母語伴侶(一起生活的地方在自己國家者)凡事都必須親力親為,比如看醫生、餐廳點餐、銀行開戶等生活瑣事,均未必是異國伴侶可獨自處理的事,往往需要母語伴侶的諸多協助。
或許有人會說:「那就叫伴侶學習當地語言,不就好了嗎?」但是,學語言是一回事,遇到各種疑難雜症時能否處理又是另一回事。如果遇到需要官方或政府單位經手的問題,不熟悉當地語言便需要花更多時間處理,也很可能造成誤解。
舉例來說,如果異國伴侶來台灣生活後,發現健保卡突然不能使用,除了當下在診所瞭解原因,還需要打電話去健保署詢問處理進度,而這或許是「會說中文的外國人」也未必能獨自完成的事,此時就需要母語伴侶的幫助。
二、異國伴侶「迷失」的自我價值與自信心
大部分隨著另一半移居異國的伴侶,在當地未必能有好的工作機會,或是自己理想的工作職缺。主要原因受制於「外國人」身分,若在異國還未居住得長久、深耕夠多專業或人脈,許多時候只能做「可以做」的工作,而非「想要做」的工作。
以居住在台灣的外國人為例,許多人會認為:「外國人在台灣教英文,薪水應該很好吧!」這個常見的評論流於表面且刻板,而即便待遇沒有不好,也不是每一位外國人都「喜歡」教英文,或是對這個工作抱有熱忱,不是嗎?
而讓這些外籍配偶願意從事「可以做」的工作、放棄真正「想要做」的工作的原因,不外乎就是為了伴侶。他們努力地讓自己可以在伴侶的國家「生活」下去,但自我實現這一塊,或許就只能暫時擱置在一邊了。
三、理解彼此的沮喪與壓力,但不過度自責
不管在誰的國家生活,伴侶雙方都有許多需要一起努力和協調的事,很多時候,可能會不自覺地對彼此失去耐性,開始大小聲、態度不耐煩,甚至頻頻發生爭執。
從心理師的角度出發,我建議異國婚姻在溝通障礙時,可以試著「不把錯怪在對方身上」,而是「說出自己真的狀態不好、需要支持的地方」,讓對方能夠理解,自己的不開心並非是對方造成的。
另一方面,當面對伴侶不開心時,你可以支持對方,但並不表示你一定要為對方的負面情緒負責。許多時候,伴侶之間的問題並無正解,不過若能嘗試理解對方的心情與立場,關係反而有改善的機會。
異國婚姻並非只有浪漫
「兩個人擔一個擔子,一個人多擔些,另一個人就可以少擔些。」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也是我認為很適合套用在異國關係相處上的心法。作為母國伴侶,可以適時地讓異國伴侶也擔一些生活中的擔子,雖然真的很不容易,但唯有放掉一些擔子,才能看見對方是否有能力多承擔一些。
異國婚姻可以是很浪漫的,但並非只有浪漫。那些「浪漫」可能是一開始相處時覺得新鮮,或發生於被彼此吸引的粉紅泡泡期;當相處時間變長以後,那些反差和吸引人的優點,卻也可能變成難以找到平衡點的缺點。
總結來說,跨文化關係的相處,需要更多時間去理解彼此在文化與價值觀上的差異,試著接受或欣賞這些差異,並找到願意一起走下去的方法。在此誠摯祝福各位讀者!
【延伸閱讀】
●我的法國老公:那些只有他會說的「中文」,與只有我才懂的「浪漫」
●只想當個「被寵壞」的「幸福小公主」,在這裡恐怕不太受歡迎──寫給即將成為英國人妻的妳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1
賴在喵身上的星子(菫)
混種容易生出基因病變兒 這也要好好懂
3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