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造訪印尼媽媽的家鄉:華人聚居的山口洋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2月14日05:07 • 發布於 2022年01月25日07:18 • 徐孟暉/換日線專欄
造訪印尼媽媽的家鄉:華人聚居的山口洋
造訪印尼媽媽的家鄉:華人聚居的山口洋

幾年前的暑假,家裡終於存夠了錢,讓媽媽可以再次回到她印尼的家鄉與家人重聚。事實上,雖然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回去,但其實在她來臺灣 20 多年的光陰中,返家的次數只有少少不到 10 次。

這次回「家」,媽媽帶上我和弟弟一起出發。這當然也不是我首次和她一起回印尼,但在這之前,我總是抱著度假的玩樂心態;而這次不一樣,我真正開始體會到印尼與臺灣大量的相異之處,也更加理解媽媽曾經的生活方式。

真實雅加達:首都、衛浴與鐵軌

這次返鄉,媽媽住在雅加達的表姊特地騰出時間招待我們。於是我們一出雅加達機場後,便動身前往媽媽表姊的家,但越是真正進入雅加達,就越發現這裡與我曾想像的有巨大的落差。

這位表姊住得很靠近市中心,所以我有幸能一窺雅加達最富麗堂皇的面貌。在這裡,看得出精心規劃的交通與街道設計,即使到了晚上仍然車水馬龍,一旁則是華麗的大廈,燈火通明,人行道乾淨整齊,確實蠻符合一個首都會有的樣貌。我們就在一旁的酒吧吃著沙嗲,心想,也許這就是所謂都市人的愜意吧。

而在造訪表姊家後,我更驚訝於他們家完整的衛浴設備。在台灣時也許會覺得沒什麼,但在印尼多數人家,包括媽媽在印尼的家,人們多半會在廁所牆角設一個浴缸,用水龍頭注水把裡頭放滿,儲備浴廁用水。水源通常來自地下水,因此顏色偏黃,這也是為什麼我每天最不想做的事就是洗澡的原因。在短短幾天中,表姊家剛好停了半天水,去隔壁鄰居家借水時也是一樣的簡陋設置,所以我才對表姊家的設備印象深刻。

不過到了隔天,我們要搭火車到主題樂園時的路程開始令我感到震驚。首先,因為表姊的車子不是很大,所以我們一家選擇搭乘 Bajaj 三輪交通車前往車站。在這裡,搭乘 Bajaj 是很普遍的交通方式,有點類似計程車的概念,但因為是三輪車,所以座位很擠,我甚至與駕駛同坐一個座位。此外,明明才距離市中心沒幾個街區,但這裡的交通路線已非常狹窄,人車搶道屢見不鮮,且兩旁街道極為雜亂,建築也與先前所見有極大落差。

好不容易抵達火車站,不意外的是人潮洶湧,但進到月臺後,最令我吃驚的一幕發生了:人們要換月臺竟然會直接從鐵軌上走過去!這衝擊了從小居住在臺灣的我的認知。當然或許不是每個火車站都是這種方式,但至少在這個沒有地下化的車站,人們都習以為常。即使有站務人員在一旁注意,但就連我媽媽都覺得危險,要我和弟弟跟好她。

在體驗了真正的雅加達風情後,我們與表姊道別,準備搭上飛機前往坤甸機場,再乘車約 5 個小時前往媽媽的故鄉──山口洋。

快速發展的山口洋,如今還有「士林大雞排」!

媽媽一家人住在山口洋(印尼語:Singkawang)──座落於婆羅洲上,一個位於西加里曼丹省的靠海城市。雖然聽過的人可能不多,但山口洋市可是印尼華人比例數一數二高的城市。在這裡,許多人們講著一口揭西腔的客家語,過著傳統的華人節日,除了清真寺外,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廟宇。此外,這裡還是印尼外籍新娘「出口量」很大的城市。早些年前,臺灣人因為這裡華人多且文化相近的特色,喜歡來此迎娶印尼新娘;而此處的印尼女孩也常因著家庭經濟等因素,透過人力仲介出嫁到台灣,我的媽媽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臺灣。

山口洋的生活步調比起臺灣甚至是雅加達都要慢上許多,隨處可見田地或是未經開發的閒置地。爺爺奶奶家旁邊就有一塊田,每天早上叫醒我的既不是鬧鐘也不是手機,而是他們所養的雞。

而印尼炎熱的氣候,也讓我很不習慣。每天中午,媽媽會叫我們去沖一下冷水澡,以免我們中暑。每次吃完飯後,餐桌上的剩菜也必須要用東西蓋著,否則蟲子很快就會過來。還有就是蚊子的數量非常多,電蚊拍絕對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工具,否則絕對會被叮得滿頭包。

再來是這裡的交通方式,街上並不常看到車子,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摩托車。事實上,爺爺奶奶家也多用機車代步,只有全家人一起出門玩時才會租車,方便容納更多人。

在媽媽家的這段時間,我們也時常到附近的街上隨意晃晃。走到巷子口,就會看見一間雜貨店,雖然燈光昏暗,環境也不算非常乾淨,但該有的生活用品應有盡有,且價格極為便宜。我曾經一次買了十幾包的印尼泡麵,換算成台幣竟然還不到 50 元!

再走約 20 分鐘的路程,可以看到一處市集。這裡的市集並未經過規劃,攤販就在街道兩側隨意擺攤叫賣,衛生環境堪憂。裡頭有一棟建築物,內部是肉販聚集之處,看著蚊蟲在上頭恣意漫舞,我只能假裝沒看見。不過最令我感到怵目驚心的地方,是流經市場的那條小河。從遠處就可以聞到那條河所發出的酸臭味,從橋上看下去,河水的顏色接近黑色,不少的人為垃圾就在河上載浮載沉。

不過話雖如此,山口洋市卻也在快速發展中。聽媽媽說,近年這裡曾經一度要建一座機場,但因為許多因素,至今仍未有個結果。而這次回印尼時,有一棟幾年前興建好的百貨公司映入了我的眼簾,只要晚上閒閒沒事做時,爺爺奶奶就會帶全家人一起去逛逛。這裡有乾淨明亮的生鮮超市、肯德基和鬆餅店,還有遊樂場和 KTV,最讓我感到神奇的是,有家店專門在賣「士林大雞排」!即使吃起來並不道地,但光看到熟悉的名字就讓我感到十分安心。

除了這些精緻的美食外,印尼還有非常多在地小吃。我自己最喜歡的還是沙嗲,烤得軟硬適中的雞肉或牛肉,再淋上以花生粉為基底的沙嗲醬,一串又一串的總令我欲罷不能。再來是爺爺奶奶一家人都很喜愛的木薯糕,這種小糕點時常可以在路邊的攤販看到,透明櫃中會擺滿色彩繽紛的木薯糕,尺寸通常不到一個手心大,是很方便食用的小點心。無奈我無論如何都不能習慣那偏硬且乾澀的口感,只好留給媽媽享用。

此外,還有一道很驚豔我的小吃,那就是印尼炒麵。這裡所指的並不是那種單純的營多炒麵,而是會用棕色塑膠包裝紙及葉子盛裝的炒麵。通常配料會有丸子、紅燒肉等等,再加一些豆芽增添口感。因為實在太好吃了,爺爺幾乎每天午餐都會買回來給我們吃。

而談到飲料,就不能不提到印尼的涼茶,可以說是我每次來印尼時必喝的飲品。路邊小販會直接將涼茶裝進透明小塑膠袋,吸管插入袋口縫隙就可以直接喝,味道有點像紅茶,不過多了些藥草味,喝起來不會過甜以至於膩口,再加入冰塊極為消暑。

長大才明白:媽媽思鄉的方式

在這次印尼的旅程中,除了看到許多新鮮且頗具印尼特色的人事物以外,我也更了解媽媽的生活方式與習慣。其實我難以想像,在 20 年前隻身來到臺灣的她,究竟是如何撐過對家鄉事物與家人的思念。她每天在家做家事時,總是會聽著印尼的歌曲,Iwan Fals 的《Kemesraan》是她的最愛。

而在忙完事情後,她最常做的事就是打電話給家人。此外,她也很喜歡在家自己做一些印尼口味的菜。偶爾她會在料理中,加上一些她特製的酸辣醬;偶爾她會到附近的印尼店,買來一罐罐的椰奶和香蕉餅;偶爾她會自己在家裡,用著特地從印尼買回來的特製烤爐,製作奶奶教她的千層糕;偶爾她會和朋友約在臺北地下街 Y 街,為的就是一嚐家鄉菜。

曾經,我總是抗拒吃那些食物,因為我覺得味道太過厚重,不合我的胃口。曾經,我會為了她總在夏天中午時叫我們沖冷水澡而跟她吵架。我不知道的是,這些就是她思念故鄉的方式,她不過是想在臺灣創造一塊屬於印尼的小小天地罷了。

若下次媽媽再叫我們吃她做的印尼料理時,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享用!

執行編輯:林翊婷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歸國移工故事】Rina:工作 10 年後返鄉開自己的店,「現在我還是會想起台灣」
●「希望在台灣的印尼人,都不會被騙⋯⋯」一個微小的生日願望背後,無數令人心痛的移工故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