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誤導】日本排放核處理水後發生6.2地震影片?挪用311大地震畫面

MyGoPen

發布於 2023年10月07日10:48 • MyGoPen

網傳「日本發生 6.2 級地震」的影片及訊息,內容聲稱日本在 2023 年 10 月 5 日排放第二輪福島核處理水入海,不久後即發生 6.2 級地震。經查證,日本於 10 月 5 日上午 11 點發生規模 6.6 地震,震央在鳥島近海,並非本土,日本氣象廳也沒有測到 1 級以上的震度;此次地震雖然是在日本第二次排放核處理水後發生,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兩者有關聯,而網傳影片則是仙台機場遭遇 311 福島大地震的舊畫面。網傳訊息把地震與排放核廢水做連結,又搭配舊的地震影片,容易造成民眾誤解。

日本排放核處理水引發地震?
原始謠傳版本:

10月5日10点,第二轮核污染水排海后不久,日本发生6.2级地震。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訊息的原始出處為何?
MyGoPen 以「日本地震」搜尋 2023 年 10 月 5 日的新聞,可以找到《中央社》《聯合新聞網》《自由時報》等媒體的報導,日本在當地時間上午 11 點(台灣時間上午 10 點)發生規模 6.6 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日本氣象廳針對伊豆群島發布「海嘯(津波)注意報」,提醒民眾注意海面變化。


檢視日本氣象廳地震資訊,此次地震震央位於鳥島近海(北緯 29.8 度、東經 139.8 度),地震規模是 6.6,不過在震度方面,並沒有觀測到 1 級以上的強度。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的資訊,所謂「規模」( Magnitude )是描述地震大小的尺度,依照其所釋放的能量而定,以無單位的實數表示;「震度」( Intensity )則是指地震時地面上的人所感受到振動的激烈程度,或物體因受振動所遭受的破壞程度,單位為「級」。
網傳訊息聲稱日本發生「 6.2 級地震」的說法,是把地震規模與震度混為一談,實際狀況是「地震規模 6.6 」,最大震度「- 級」,也就是沒有觀測到超過 1 級以上的震度,網傳訊息的數據及寫法不正確。


檢視《共同社》( Kyodo )、《日本放送協會》( NHK )、《每日新聞》等日本媒體報導,東京電力公司於 2023 年 10 月 5 日上午 10 點 18 分(台灣時間上午 9 點 18 分)開始第二次排放福島核處理水,預計在 17 天內排放 7,800 公噸,排放量與第一次相同。
上述可知,日本 10 月 5 日發生的規模 6.6 地震,時間點確實在排放核處理水之後,但地震有分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飛彈引爆等)通常深度不會超過 1 公里,沒有證據顯示日本排放核處理水與地震有任何關聯。
網傳影片來源?
利用圖片反搜工具「 Google Lens 」進行反搜,可以找到《全日本新聞網》( ANN News )官方 YouTube 頻道於 2020 年 1 月 17 日上傳的影片《2011年3月11日 東日本大震災 仙台空港での地震発生の瞬間》,0:49 - 0:59 與網傳影片相同,由此可知,網傳影片是仙台機場遭遇 311 大地震的畫面。

結論
總結來說,網傳訊息將日本 10 月 5 日發生的規模 6.6 地震,錯誤描述為 6.2 級地震,並且跟日本排放福島核處理水做連結,事實上並無證據顯示兩者有關,再搭配 311 大地震的舊影片,容易讓民眾誤以為是此次地震的畫面,網傳訊息不正確。

資料來源:
中央社 - 日本外海地震規模6.6 伊豆群島獲報注意1公尺高海嘯
聯合新聞網 - 日本東南部外海傳規模6.6地震!深度僅10公里 氣象廳發海嘯警報
自由時報 - 日本東南部外海規模6.6強震 氣象廳發布海嘯警報
日本氣象庁 - 地震資訊 : 詳細資訊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 - 25. 何謂規模?35. 何謂震度?
日本氣象庁 - 地震資訊一覽
共同社 - 詳訊:東京電力啟動福島處理水第二次排海
NHK - 福島第一原発の処理水 2回目の放出開始 17日間かけ放出の計画
每日新聞 - 処理水、2回目の放出開始 17日かけ7800トン 福島第1原発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 - 9. 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
YouTube - 2011年3月11日 東日本大震災 仙台空港での地震発生の瞬間~押し寄せる津波【まいにち防災】
延伸閱讀:
【錯誤】網傳日本又地震了?海水倒灌的影片?實為311大地震畫面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