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金曲將在31日頒獎,今天起客家新聞也推出系列專題報導,先來看今年傳藝金曲獎入圍的大贏家,《傳承與展望-江文也紀念專輯》,共入圍包括最佳藝術音樂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 最佳演唱等五大獎項,江文也的音樂,包含臺灣民謠、客家山歌等類型,並融入了西洋的室內樂來呈現,而這也是臺灣第一次,把江文也的這些特色、經典的歌曲,收錄成專輯,別具意義。
「在仔在誰家耶,i ma na-hi yan he-kha,sa su-wau ya ha,(河壩很)闊(哪)路很長。」
渾厚嗓音、聲情並茂,唱著江文也的歌曲,用室內樂的形式演唱地方民歌,對於學習西洋聲樂的聲樂家來說,是個新的嘗試與挑戰。
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唱獎入圍者 羅俊穎:「跟我們西洋聲樂,很多時候需要秀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東西的感覺就很不一樣,比較盡量的去用,唱腔上、咬字上的、音色上的變化,去呈現出他的意境。」
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唱獎入圍者 林慈音:「畢竟它是一種民歌,所以我不會完全的用,非常聲樂的方式唱,我中間還是混了一點點就是,比較像民歌的腔調。」
「ma i ya nu ta-la ya he。」
江文也的音樂,作品取材自客家山歌、唐朝詩人作品,又或者是對原住民族的想像情懷,再融合西洋樂器呈現,展現洋溢才情。
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唱獎入圍者 林慈音:「它完全呈現出來是一個,音樂本身的美,也就是說它已經超越語言。」
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唱獎入圍者 范婷玉:「他用那種不同的樂器,組出來、組合出來它的聲音,讓你感覺到在音樂廳你會想到,你會有一個畫面出來。」
「河壩。」
為了要盡量重現江文也,創作歌曲的時代背景與意境,聲樂家們也花許多時間揣摩,來傳達歌曲中的情感,更講究語言的發音咬字。
「今夜月明啊。」
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唱獎入圍者 羅俊穎:「對台語很有研究的鄭順聰 鄭老師,還有謝欣容 謝老師,兩位老師在幫助我們在準備的時候,這些所謂的咬字的講究,唱歌的時候,跟平常講話的咬字有什麼不一樣,這些腔調的到位,這些東西幫助我們很多。」
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唱獎入圍者 范婷玉:「主要你沒有東西可以聽,你不知道以前有誰唱,你也不認識作曲家,他到底想要什麼樣子。」
江文也除了聲樂作品外,也創作過許多管弦樂作品,其中〈臺灣舞曲〉更曾獲得,第十一屆柏林奧運獎牌,堪稱經典。
傳藝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入圍者 呂紹嘉(110.12.06):「現在大家雖然說知道他的名字,可惜還不夠,我們要把江文也先生變成說,我們真正臺灣音樂重要的養分,還有他的資產。」
活躍於1930、40年代,旅居兩岸、日本多地的江文也,音樂作品風格多元、縱橫東西,《傳承與展望-江文也紀念專輯》,則把江文也的經典樂曲,以及未曾錄音出版的民謠一次收錄,致敬大師,也展現臺灣音樂的世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