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John Galliano回歸母校CSM:「神就在自己心中,去實現夢想吧!」重磅出席《VOGUE》Forces of Fashion倫敦場

VOGUE

更新於 10月30日15:50 • 發布於 10月29日10:55 • Daniel Rodgers

這週末,於英國倫敦的中央聖馬丁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簡稱 CSM)舉辦了今年《VOGUE》Forces of Fashion 全球時尚力論壇。在時尚產業中,對於那些已走上世界舞台的時尚巨勤們而言,Forces of Fashion 某種程度上就像返校日。今年倫敦場邀請了 Christopher Kane、Isamaya Ffrench、Stella McCartney、John Galliano、Conner Ives 和 Feben,他們都曾在 CSM 念服裝設計,令在校生感到興奮的是,這些知名時裝設計師不只返校,他們都來到了學校裡的工作室,周圍擺放著縫紉機、人台和工業用熨斗…(對服設系的學生們來說是何等的光榮!)John Galliano 更在學校裡特別用粉色粉筆,在標誌性的塗鴉柱子上大大地簽下自己的名字。

現在回想 John Galliano 1984 年那一場精彩的 《Les Incroyables》畢業秀已時隔 40 年之久!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John Galliano 和 Gwendoline Christie 上次共處一室是在今年一月巴黎。與其說是一「室」,那裡更像是亞歷山大三世橋下的一片骯髒腹地,展示著 Galliano 為 Maison Margiela Artisanal 設計的 2024 春夏系列。逃亡者、扒手、流浪者和街頭女郎如同破碎的木偶,在路燈下步履蹣跚,仿佛生命被施了蠱惑的魔法。在那個迷濛世界裡,充滿令人窒息的束縛感和被蛀蝕不堪的荒誕,Christie 身著乳膠晚裝、翹臀的衣裝輪廓,臉龐宛如一位被防腐劑貯存的 18 世紀女子。Christie 在倫敦場的 Forces of Fashion London 論壇上對 Galliano 說:「你以極大的同情和愛看透了我的內心,在我一生中似乎不曾如此美麗和備受慶祝過。」

這場對談,對 Galliano 和 Christie 來說是一趟返家之旅。Galliano 於 1979 年至 1984 年在 CSM 就讀,某種程度上,他似乎從未離開這裡,因為他的形象被複製在學校長廊裡的祭壇畫中。而 Christie 則於 2005 年畢業於倫敦戲劇中心(Drama Centre London),該校位於新的中央聖馬丁大樓的同一片區域。Galliano 回憶道:「當時的學生生活非常特別。那些在 Blitz Club 裡出現的美麗異域生物,我從未見過像他們那樣能和我有共通語言的人。Stephen Linard、Kim Bowen、Steve Strange、Stephen Jone、Princess Julia,這真是令人興奮!」

關於 Blitz Club

位在倫敦西區的 Covent Garden,是 1980 年代英國 New Romantic 新浪漫主義的發源地之一,更是開創性音樂、生氣蓬勃的次文化的熔爐。Blitz Club 是由 Visage 樂團 Steve Strange 和 Rusty Egan 共同於 1979 年創立。起初是追求非主流的藝術家、音樂家和時尚愛好者的聚會之地。Blitz Club 以其嚴格的入場條件聞名,你必須裝扮得夠奇特、華麗且浮誇才能被允許入場,而當時不乏時裝設計師,還有中央聖馬丁的學生們都是 Blitz Club 的常客,他們被統稱為 Blitz Kids,不只經常光顧,Blitz Kids 更被視為時代潮流的引領者,在時尚、藝術與音樂領域具一定影響力。

UNITED KINGDOM - circa 1980  Photo of NEW ROMANTICS; Camden Palace  (Photo by Virginia Turbett/Redferns)
UNITED KINGDOM - circa 1980 Photo of NEW ROMANTICS; Camden Palace (Photo by Virginia Turbett/Redferns)
Steve Strange, lead singer of Visage and pioneer of the New Romantic movement,  circa 1980. (Photo by Anwar Hussein/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Steve Strange, lead singer of Visage and pioneer of the New Romantic movement, circa 1980. (Photo by Anwar Hussein/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A couple with whitened faces and sparkling evening gowns at a New Romantics club, circa 1982. (Photo by Anwar Hussein/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A couple with whitened faces and sparkling evening gowns at a New Romantics club, circa 1982. (Photo by Anwar Hussein/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我想對中央聖馬丁現任時尚專業領域的學生們說一句話:「我剛才坐在外面,看著你們一邊騎著自行車來,一邊陷入沈思。我其實感到有些激動,因為我知道那種感覺。不要聽信任何人的話。神就在你們心中。是你們讓這一切成為可能。不要有任何懷疑。去實現你們的夢想。」

Don’t listen to anyone. God is inside you. You’re the ones that made this happen. Don’t have any doubt. Realise your dream.

John Galliano

Galliano 的傳奇故事可以在這裡重新回述一遍:1984 年 Galliano 發表了畢業作品《Les Incroyables》,1994 年社交名媛 São Schlumberger 出借了她左岸私人酒店,Galliano 以非常有限的預算擠出了他首個系列;1995 年他來到 Givnechy,並於隔年 1996 年接管了 Dior。但或許他最珍視的還是 2011 春夏系列。「那一系列把我推到了極限,」他說。「你可能看不出來,但那些服裝是由 50 層薄紗組成。我受到插畫家 René Gruau 的靈感啟發,他當時為 Dior 先生的作品繪製插圖,特別是他筆觸中都會留下未完成的線條。另一個靈感來自於攝影師 Irving Penn 的明暗對比。未完成的交響曲,這就是我的概念,而且這需要極大的工作量。」Galliano 將自己所創造的非凡視覺效果,歸功於髮型師 Orlando Pita、化妝師 Pat McGrat 以及帽飾設計師 Stephen Jones 等許多終身合作的夥伴們。

A model presents a creation by John Galliano for Christian Dior during the Spring-Summer 2011 Haute Couture Collection Show on January 24, 2011, in Paris.
A model presents a creation by John Galliano for Christian Dior during the Spring-Summer 2011 Haute Couture Collection Show on January 24, 2011, in Paris.

Galliano 目前仍住在他法國北部充滿寶藏的 “Village” 並繼續與 Maison Margiela 時裝屋合作 。這一切始於 2014 年 Martin 本人親自來訪的時候。「我當時不太確定自己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他說,「然後我非常榮幸和 Martin 見了面喝茶。我了解到他內心的想法、他的情感、愛和恨。還有他對男裝的困惑,或是他有多希望能做更多歷史題材的作品,但我已經壟斷了歷史題材的市場。我無法形容那有多不可思議。我心想,好吧,我就試試看。」

回憶起自己作為「靈感繆思」的親身經歷(Galliano 稱她為靈感繆思),Christie 表示:「我對你最近的 Artisanal 系列所投入的研究量感到震驚。我非常清楚,這將是一個大師級的時刻,一位偉大藝術家的時刻,他工藝飛凡,擁有天馬行空、超然的想像力,在我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時候,帶來了一個夢想,並將其帶入了一場高訂大秀。」

Galliano 將時裝秀的未來以 “Very positive” 表示樂觀看待。他說:「我喜歡所有我們可以利用的新平台,邀請人們通過平台分享他們的藝術、畫作、音樂和社群。那些對上一場秀後反應熱烈的孩子們,他們在演出後來到現場,反穿著風衣,扮成 Leon,或者把抱枕塞進裙子裡來模仿 Lulu。我的意思是,這就是我想要的一切,對我意義重大。」他總結道:「電影、戲劇、電影。這是故事的力量和重要性。這就是我們想要的。這就是我們做這些事情的原因,為了創造一個讓人們與我們一起感到安然的世界。」

原文出自 British VOGUE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