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立茲獎新聞攝影由美聯社攝影團隊(Photography Staff of Associated Press)獲得,進入決選名單中的另兩位遺珠:菲律賓籍攝影師莫拉勒絲(Hannah Reyes Morales)及德國籍攝影師海特曼(Nanna Heitmann),兩位攝影師與《紐約時報》的合作報導,則分別聚焦在非洲諸國和俄羅斯的社會現況,紀錄著年輕世代騷動不安的靈魂,以及他們可能造成的轉變。
24歲以下的「普丁世代」
今年3月普丁再度當選俄國總統,自1999年掌權至今,普丁已領導俄國長達24年,如果能順利做完新一屆6年任期,他將超越史達林,成為近兩百年來任期最長的俄羅斯領導人。在這位「莫斯科新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已然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俄國杜馬(下議院)副主席托爾斯泰(Pyotr Tolstoy)說
「對於俄國人來說,相較於國家尊嚴與保衛俄羅斯世界的完整性,自由與經濟現況都是次要的。」
領導人在位24年,這意味著今日24歲以下的俄國青年,完全在普丁統治下出生、成長——他們是「普丁世代」(Generation Putin),他們從沒見過其他政權可能的模樣;孩子們「甚至不會問下一任『總統』是誰,而是說下一個『普丁』。」貝加爾湖岸城市烏蘭烏德(Ulan-Ude)居民、自始反戰的弗拉索夫(Yevgeny Vlasov)無奈地說。
Nanna Heitmann(@nannaheitmann)分享的貼文
沐浴在勝利榮光中,犧牲的卻是邊境居民
今年五月,就在普丁當選後不久,莫斯科盛大舉行了勝利日遊行——為紀念二戰蘇聯戰勝的榮光。這也是針對當前戰爭的宣傳活動,勝利公園廣場上擺放著在烏克蘭繳獲的西方軍事裝備,焦黑毀敗的坦克與軍用品上明確標示著該武器所屬「產地」國旗,明示有如此多數的西方國家正在捐助烏克蘭、與俄國為敵——這場戰爭無疑是「俄羅斯對抗世界」,遠從赤塔(Chita)而來的安德烈(匿名)亢奮地說。
除了勝利日的慶祝活動,首都莫斯科的戰爭氣氛卻十分稀薄,乾淨明亮的地鐵、高貴豪華的名車、順暢快速的網路,似乎代表了整個俄羅斯進步繁榮的驕傲,就連對西方品牌的制裁,也只是換成了另一個俄羅斯式商標罷了。
然而,在邊境地區、西伯利亞城鎮及少數民族生活區,戰爭卻如烏雲般持續籠罩著——士兵招募、親友死亡、義無反顧的主戰派、默默抵抗的反戰者,都已成了日常。
根據弗拉索夫此前在反戰網站張貼的統計,莫斯科士兵的死亡人數與其他地區的戰亡士兵比例懸殊:當有1名來自莫斯科的士兵死亡時,就等於有87.5名來自達吉斯坦(Dagestan)的士兵戰死、275名布里亞特人(Buryatia)死亡、350名少數民族圖瓦人(Tuva)死亡。儘管徵兵廣告上彰顯著白人形象的俄羅斯英雄,但在前線送命的卻是遠方小鎮與俄羅斯境內窮困的少數民族——俄羅斯獨立媒體Mediazona(創始人包括知名反普丁行動團體暴動小貓Pussy Riot成員)也已證實此觀點。
獲取新的勝利,建立全新的國家意識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俄羅斯記者穆拉托夫(Dmitri A. Muratov)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提到,這場戰爭對於普丁的意義在於:重新「贏得已經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普丁早已看穿西方政客們揮舞道德旗幟,說一套、做一套的醜劣行徑;另一方面,也認為西方國家與北約組織在二戰過後對於蘇聯的制衡是一種背叛——剝奪了俄羅斯的榮耀,侮蔑了當時攻下柏林、戰勝納粹而犧牲的2700萬俄國士兵。
因此,俄國在烏克蘭戰爭中所謂「向納粹與法西斯分子宣戰」,這種聽起來有些時空錯亂地宣言,其實正是普丁的核心概念。
俄國憲法第13條明載,不得宣告任何一種意識形態作為國家「主旋律」,此項規範在憲法設立30年後的今天也有了變化。普丁對於西方社會的敵視,對於民族主義的吹捧,對於保守價值的守護……顯然成了國家制度的基本態度與發展方向,是未來——可能長達數十年——持續對抗世界各國的思想基礎,也正在從這一代人傳向下一代。
俄國司法部長秋謙科(Konstantin Chuychenko)首先在2022年提出了廢除憲法第13條的「可能性」,搭配該年11月普丁發布維護「精神與道德價值」的要點闡述,將東正教「精神先於物質」的概念,延伸到國族、家庭、人權的國家治理環境中。俄國宣稱美國與其他西方敵人正積極培育「自私、不道德、否定愛國主義」的思想,並「通過促進非傳統家庭」來破壞道德倫理。於是,同性婚姻及任何LGBTQ文化,自然就成了這個大前提下必將嚴禁和消滅的對象。
在矛盾中,試著好好活下去的俄國新世代
然而,即使被稱作「普丁世代」,俄國年輕人卻不一定都能認同這個行事高壓、作風古老的政權。穆拉托夫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戰爭開始至今已有多達一百萬人選擇離開俄國,尤其是那些「不想殺人,也不想被殺」的年輕人。
一名來自俄烏邊境別爾哥羅(Belgorod)的19歲青年科秋科夫(Ilya Kostyukov),因為反對戰爭而遭到退學,他在受訪時說出成長過程中的感受:「我們讓聯邦安全局的特務們掌權,我們默許暴力行為實行統治,我們相信可以透過選舉糾正錯誤,」但是,當人們發現事已至此、難以改正時,「早就來不及了!」他現在正憑著自己的法律專業,協助不想參戰的人們遠離戰場或撤離前線。
21歲,來自凱薩琳堡(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的卡贊岑娃(Elizaveta Kazantseva),曾經因為在一場未經授權的戰爭紀念活動中獻花而被捕。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她說希望自己未來可以成為一個「不在監獄裡,且能說出自己真實想法的好人。」但,她仍得在動輒得咎的社會中小心生活,如果只是獻花就能引發官方的激烈反應,
「人們自然也會害怕,僅僅只是錯誤的呼吸,都可能觸發犯罪。」
另一位受訪者,貝爾納岑夫(Zaurbek Burnatsev)來自弗拉季高加索(Vladikavkaz),他的故鄉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曾有許多內亂、暴動與恐怖攻擊事件,對他而言,目前國內政局的穩定勝過一切——至少不用再經歷兒時那段痛苦的回憶。「我想要什麼?首先,我希望未來能有安全保障與繁榮的前景。對比我的過往經歷,現況顯然已經有所改進了,但願能持續進步。」他積極投入今年的選舉,也在弗拉季高加索的普丁競選總部擔任志工。
攝影師 Nanna Heitmann
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Nanna Heitmann目前常駐莫斯科。除了報導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新聞事件,她也有持續進行中的長期專題計劃,主要聚焦於人們如何受到環境影響,例如Heitmann的作品《As Frozen Lands Burn》記錄了氣候變遷對西伯利亞森林火災和永凍土融化的影響;《Beneath These Trees》記錄了全球最大的碳庫——剛果盆地的泥炭地。Nanna Heitmann的作品發表於國家地理、時代雜誌、世界報導等。她的新聞攝影作品屢獲殊榮,包括奧利維爾•雷博獎(the Olivier Rebbot Award),以及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 Award)。
DQ專題|2024普立茲新聞獎
素來有「新聞界奧斯卡」美稱的普立茲新聞獎(The Pulitzer Prize),公布第108屆獲獎名單。今年的得獎名單中,涵蓋的報導主題包括去年10月爆發的以哈戰爭、移民處境、美國最高法院的政商內幕、槍擊案頻傳下的槍枝議題等。此外,普立茲今年也頒布特別褒揚獎,表揚在艱難處境下報導加薩走廊現況的媒體工作者們。【完整專題報導】
加入 DQ地球圖輯隊 LINE Notify ,一起看透全世界
延伸閱讀:
【2024普立茲新聞獎|專題攝影入選】 紐約時報x攝影師莫拉勒絲:崛起的非洲世代
參考資料:
Nanna Heitmann, contributor, The New York Times'Generation Putin' - young Russians reflect on his 24 years in powerPutin Is Selling Victory, and Many Russians Are Buying ItPutin’s Forever War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