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金馬獎唯一紀錄片從缺跟他有關 李道明引發紀錄片概念衝擊

鏡週刊

更新於 2022年05月10日02:19 • 發布於 2022年05月09日21:58 • 鏡週刊

獲頒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傑出貢獻獎」的李道明,曾電影雜誌《影響》主編,後來至美國費城天普大學攻讀廣播電視電影藝術碩士,成為台灣首位赴美專攻紀錄片的學者和創作者,並且引介新的紀錄片觀念,造成衝擊。

台大社會系畢業的李道明,申請美國研究所時,以大眾傳播為目標,因為覺得電影也算廣義的大眾傳播其中一種。決定去費城的天普大學有幾個原因:一是費城位在紐約和華盛頓的中間,有空可到這兩處走走;第二是天普當時是全美電影學校排名前五大,如果之後想轉學電影,也能在這所學校繼續攻讀。

讀大眾傳播碩士班第一年時,李道明修不少電影課,並拍攝作品。一年後,台灣電影環境似乎有些改變,他於是申請轉念電影。時值美國紀錄片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拿到獎學金的李道明學習拍攝技術與理論,還修電腦動畫、多媒體、藝術史等課程,首部紀錄片《愛犬歸何處》更獲金穗獎最佳紀錄片與美國學生電影金像獎的區域特別獎。

隨著台灣新電影崛起,李道明返台伺機而動,進入「光啟社」跟著製作人丁松筠神父前往泰國、高棉(今柬埔寨)邊界難民營,拍出紀錄片《殺戮戰場的邊緣》,獲1986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紀錄片導演。

李道明台大畢業之後,赴美國天普大學攻讀碩士。(李道明提供)
李道明台大畢業之後,赴美國天普大學攻讀碩士。(李道明提供)

以往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多為官方宣導性質影片,1985年李道明與黃建業、張昌彥等新一代金馬獎評審,大膽說服其他人決定紀錄片項目入圍從缺,引發「什麼是紀錄片」的論戰。李道明說:「當時還有一些比較資深的影評人不以為然,但他們覺得影片的確也拍得不好,因此那一年變成唯一一次紀錄片入圍從缺,也因從缺引起很大的討論。」

「那年評審團主席是胡金銓,他說『道明,你一定要出面解釋為什麼?』所以金馬獎記者會時,我就被推上台,變成好像是我一個人決定的。當然不是,我只是提出一些理論依據,被迫出來應戰、解釋那些為什麼不是紀錄片、紀錄片應該是什麼樣子。總而言之,因此改變金馬獎,那一類官營、黨營機構製作的傳統影片,後來就很少報名金馬獎。」

由1985年金馬獎紀錄片入圍從缺,到隔年以《殺戮戰場的邊緣》得到兩座金馬獎,李道明以理論和作品開始改變台灣電影界對紀錄片的概念。

李道明關注原民、環保、社會議題 組工作室成紀錄片導演搖籃
「教學相長」學習新知識 調整拍片想法與時俱進

《殺戮戰場的邊緣》以泰國、高棉邊界難民營為題材,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紀錄片導演。(李道明提供)
《殺戮戰場的邊緣》以泰國、高棉邊界難民營為題材,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紀錄片導演。(李道明提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