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精準治癌動輒上百萬 癌症險怎麼保CP值最高?5個關鍵問答必懂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2年04月07日02:40 • 發布於 2022年04月07日02:40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梁元齡 圖/Pexels
精準治癌動輒上百萬 癌症險怎麼保CP值最高?5個關鍵問答必懂
精準治癌動輒上百萬 癌症險怎麼保CP值最高?5個關鍵問答必懂

基因檢測、細胞療法、免疫療法……愈來愈多很難搞懂的癌症新療法,都代表著癌症檢測和治療走向愈來愈精準化、愈個人化,但也代表著費用高不可攀,且很多新藥新療法,健保極少給付,保了醫療險、癌症險就萬無一失了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40歲的林郁青罹患淋巴癌,在骨髓移植之前必須用自費藥物清除癌細胞,打一劑要20多萬元,他在剛出社會時買了醫療險和實支實付型的癌症險,結果發現兩張保單都沒有合乎給付規定,他必須自行負擔這自費藥物。

癌症新藥新療法推陳出新,得癌症的人實在太多了,每一個人一生當中都很有可能會得癌症,怎麼確保萬一不幸罹癌,保險給付能夠讓民眾負擔能起愈來愈精準,但貴得令人咋舌的新藥新療法?《康健》專訪南山人壽副總經理游乃穎,針對不同處境的人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該怎麼佈局保險組合,提出5項關鍵QA。

Q1. 癌症長年為國人第一大死因,且帶來龐大醫療支出需求,民眾對保險的思維該如何調整?

台灣民眾多半期待繳的保費「有去有回」,因此愛買儲蓄險、壽險,醫療與健康險種佔比僅10%左右。但面臨高齡、少子化,出現醫療或重大疾病的自費項目時,壽險、儲蓄險幫助有限,當事人一夕間會面臨龐大的財務負擔。

台灣雖有全民健保,但針對癌症等重大疾病,健保只給付基礎的治療費用,及有條件地給付新式療法,病友的選擇相對受限。若有納保基礎醫療險,則能負擔治療需要的住院、手術費,治癌的新式療法、標靶藥物、基因測定等,藥價相對高昂的療法,多需自費。民眾應該調整觀念,讓保險回歸「避險」本質,及早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風險投保癌症險(防癌險)。

在醫療險之外,一般癌症險、重大疾病險,都可於確診後請領一次性、金額較高的給付,支應長期治療或自費購買效益較高的標靶藥物,或以實支實付理賠住院和手術治療。現代癌症療法推陳出新,未必如過去需要花大筆資金住院治療。很多病友以門診方式施打化療針劑,結束後就回家休息,這在過去的醫療險中並無法給付,但透過癌症險卻可以。

Q2. 癌症檢測和治療走向精準醫學,健保不給付的昂貴新藥新療法推陳出新,市面上有相應的保單設計嗎?

過去診斷出癌症後,多數治療進程會先從化療、放療著手,稍後再使用較進階、昂貴的療法。不過因應新式療法問世,許多業者也推出改良型保單,內含基因檢測等給付項目,若民眾有投保,則可在治療初期經醫師評估後,直接測定基因、採用標靶藥物、免疫細胞治療等,有機會避免放療和化療的折磨。

投保此種「療程型補助」的保單或附約,就可以直接以基因檢測、標靶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等方法檢測和治療,但要特別注意,理賠是定額且金額有限,只能替保戶分擔一些尖端治療的負擔。目前還沒有任何保險業者針對昂貴的基因和免疫療法等精準治療推出實支實付型的癌症險。

過去曾有一案例,是35歲男性上班族罹患第四期肝癌。他過去先投保療程型癌症險,再透過附約的形式,加保新型療法。治療時,該名男子經過40次門診、56天住院,使用30次放療、25次化療,再經基因檢測後使用蕾莎瓦標靶藥物,以及自體免疫細胞治療,依療程給付,共可獲得約170萬元的保險理賠。

Q3. 癌症療法不斷創新,民眾該如何提高就醫保障?

醫療技術年年創新,保險業者雖然沒能預測未來會出現的療法,但也會年年推出新保單、附加條款,定期調整保單內涵。建議民眾每隔5年審視一次自己的保單,看看相同險種是否出現新商品、有沒有需要增添附加條款。此外,遇人生重大階段,如:結婚、生子,也可趁此盤點新增的需求和風險,一併更新保單。還有其他專家建議,可在投保時購買一次性給付的險種,資金的用途更多元、給付也更迅速。

Q4. 罹癌後才後悔沒買癌症險,有辦法補救嗎?一般醫療險能涵蓋癌症醫療支出的理賠嗎?

一般的商業醫療險,雖有涵蓋基礎罹癌與治療給付,以及住院費用的實支實付,但這仍不包括癌症險或療程型癌症險針對新式療法的罹癌、治療給付。市面上雖有提供罹癌後、癌症病史患者的癌症保單,但數量不多,且保費相對高。建議民眾還是及早投保。

(南山人壽副總經理游乃穎強調,雖然一般商業醫療險已有給付罹癌的基本治療費用,但針對新式療法尚無理賠,民眾若希望有更多選擇,可以評估購置癌症險。圖片來源/陳弘璋攝)

Q5. 有沒有家族病史,民眾在投保規劃上該有不同思維嗎?

有家族病史的人,罹癌風險自然較高,建議民眾可以及早準備,愈年輕投保效益愈大。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過去雖曾指出,有家族病史的癌友僅佔少數,但國外統計也發現,全球每年1,800多萬名癌友中,仍有大約5~10%的比例來自遺傳。比例雖低,乘上整體罹病風險仍不容小覷。

此外,更不必擔心自己罹癌風險偏高,就被保險公司拒絕投保、需要負擔更高的保險成本。因為目前台灣法令並不允許保險業者根據家族史或基因測定結果決定是否核准投保,任何健康民眾都能以相同基準投保癌症險。

延伸閱讀:

癌症5大治療方式 邁向精準醫療新時代

治癌花費大 3族群罹癌該如何補錢坑?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