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產品經理(PM),卻不知如何下手?已經工作幾年,希望從其他職業轉職成為PM?
創業小聚與舊金山灣區台灣青商會邀請行銷轉PM的矽谷AI男裝租賃平台Taelor創辦人鄭雅慈(矽谷阿雅)、工程師轉PM的臉書Meta產品總監Paul Yiu、亞馬遜產品經理Robert Chen、新創Cooby創辦人蕭文翔(Wen Shaw),以及電影製片轉PM的YouTube產品經理Jenny Sun,共同分享轉職成為矽谷科技巨頭PM的必備心法。
產品經理要做些什麼?
Meta產品總監Paul Yiu以臉書PM的工作為例,「最重要的事就是解決問題。」為公司和使用者思考下一步要做什麼、怎麼做。
Taelor創辦人鄭雅慈進一步解釋,當數據分析師沒有時間提供PM資料時,PM便需要自己去蒐集數據;當行銷遇到瓶頸時,PM需要想辦法再多了解用戶的使用情形。
PM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用戶訪談及調查,「我們必須找出解決哪個問題,才能為公司帶來最大的利益。」鄭雅慈強調。
此外,Paul Yiu也提及PM必須適時在團隊發想時踩下煞車,向工程師提出質疑,例如:「為什麼要做這個?你做這個對誰好?你怎麼知道這個做出來會有用呢?」
鄭雅慈舉例,過去她在電商平台eBay擔任部門產品長時,團隊為了增加用戶數量,決定減少用戶上架商品的步驟,「結果後來用得並不怎麼樣,」她們發現,平台上有不少用戶販賣價格高昂的產品如汽車、房屋,「對他們來說,填寫越多資料反而越容易賣得好。」因此,在產品和技術研發前,「驗證假設」非常重要。
轉職PM該如何準備?跨部門溝通能力很重要
「如果想轉職PM,可以在原本的公司裡, 主動協助參與產品相關工作 。」亞馬遜產品經理Robert Chen分享,在亞馬遜實習的3個月,他每天都工作12~14個小時,「只要公司有哪個員工說他有什麼問題,我就會第一個舉手說:讓我來處理。」
畢業自傳播科系的YouTube產品經理Jenny Sun也提及,雖然她沒有工程師背景,「但現在網路上有非常多的學習資源,數據分析、行銷、設計等等,都可以慢慢學。」
由於PM需要與不同部門共事,如工程師、數據分析師、設計師等,擁有其中一項技能是最理想的狀態,也有助於跨部門溝通。「但如果都不會,至少要了解你的用戶,並且解決他們的困難,這是最重要的。」Paul Yiu在此推薦一本書給所有欲轉職PM的人—— 《好策略‧壞策略:第一本讓歐洲首席經濟學家欲罷不能、愛不釋手的策略書》 ,他表示,策略的好壞決定了企業的成敗,這本書有助於訓練PM的邏輯思考力。
PM必備軟實力,科技巨頭面試都看什麼?
許多人嚮往到臉書、亞馬遜、Google等大企業工作,曾擔任臉書產品經歷、新創Cooby創辦人蕭文翔分享,臉書PM的面試可以細分為3個部分:策略執行、產品思維、人格特質,「你必須要對外界充滿好奇心,了解生活中萬事萬物的原理,」例如,面試官可能會提問「若要重建Spotify,你會怎麼做?」因此,當個人生活經驗匱乏,將難以快速思考並回應問題。
Jenny Sun也分享Google的面試要點——邏輯與分析能力至關重要。在回答過程中需時時刻刻告訴對方「你為什麼這麼想、這麼做。」面試官常會提出十分模糊、宏觀的問題,比如:想出洛杉磯交通堵塞的解決辦法,「這是為了測試你的思維模式,如何把大問題,拆分成一個個環節進行分析。」
除此之外,也會觀察面試者的溝通能力、領導力,以及是否能和團隊協作,「PM需要懂得如何幫助別人成功,」Paul Yiu形容,PM有如尋找黑松露的豬,昂貴的黑松露只有豬才可嗅到,「黑松露就是公司利益,優秀的PM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鼻子,聞到市場及部門每個人的各種機會。」
最後,Robert建議可以參考「STAR星星原則」,將面試問答過程拆解成4個層次去應對:
S- 情境(Situation):事情是在什麼情況發生的? 什麼樣的因素導致這樣的情境?
T- 任務(Task):你當時的期望工作和挑戰是什麼?
A- 行動(Action):過程中你扮演什麼角色?你怎麼做?怎麼想?
R- 結果(Result):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後續有什麼影響?
「在回答前,先簡述接下來將要分析的內容,並在結尾快速總結觀點。」鄭雅慈分享她的獨門密技——撰寫生活中常見的APP使用經驗 ,寫下用戶背景、APP應新增的功能、理由,以及其競爭對手的優勢等等,「當你開始這麼做,你就已經是一個PM了!」
延伸閱讀
新創 PM 該懂的財務知識:如何訂價?該給客戶折扣、免費試用嗎?
資源有限,到底該優先開發哪些app功能?矽谷阿雅:從兩個原則建立產品策略
PM需要懂技術嗎?產品經理需要哪些技能?4 種軟實力+2 大硬實力
「時尚界的 Netflix」:矽谷阿雅創衣物租賃平台Taelor,讓衣物穿搭也可以數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