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一週E書】他們會讓你讚嘆於巴黎的璀璨,也會逼你直視巴黎的狗屎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4月15日07:51 • 發布於 03月27日02:1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一週E書】他們會讓你讚嘆於巴黎的璀璨,也會逼你直視巴黎的狗屎

文/犁客

已故的美國導演勞勃阿特曼每回拍片都有驚人卡司,例如他在九零年代有部電影裡頭出現了費里尼最愛的歐洲大帥哥馬斯楚安尼(該片上映時七十二歲)和幾年前剛因《麻雀變鳳凰》大紅的茱莉亞羅勃茲(該片上映時二十七歲)。馬斯楚安尼的角色比較接近主角,但戲份不算多,羅勃茲算是配角而且幾乎從頭到尾都待在一個旅館房間裡,戲份當然也很少;事實上,這部片裡的每個明星戲份都不多,他們在戲裡因為時尚週齊聚巴黎,每個角色有自己的故事線,每條故事線相互穿插,做為場景的巴黎,反倒比明星們更像真正的主角。

而阿特曼為這個主角打造形象的方式,是讓不只一個角色走在街上時踩到狗屎。

大多數人不會想像巴黎的狗屎。

巴黎是時尚的城市,是思想的城市,是藝術的城市,是設計的城市,是美食的城市,是咖啡的城市(雖然「左岸咖啡館」只是廣告業者編造出來的形象),當然,也是文學的城市。有太多舉世聞名的時尚品牌在巴黎起源,有太多舉世聞名的作家寫過巴黎:波特萊爾有本詩集叫《巴黎的憂鬱》,歐威爾用在巴黎流浪打工的經驗寫了《巴黎倫敦落拓記》,卡爾維諾的自傳叫《巴黎隱士》,因為他在巴黎住了十五年,海明威《巴黎,不散的饗宴》記錄了他在巴黎度過的歲月以及當時結識的一大堆藝文人士──妙的是海明威提到的那些文化巨星大多數不是巴黎人,甚至不是法國人,就連剛舉例講的這四位作家,也只有波特萊爾是巴黎出生的在地人。

是的,巴黎之所以成為各種文化象徵的城市,在於它吸引了全世界的藝文人士,而藝文人士身處巴黎的觀察及收獲轉成創作之後,吸引更多藝文人士前來。不過,藝文人士在巴黎時的「身分」不見得是藝文人士,例如海明威在巴黎時雖然說自己很窮,但交遊範圍還是很藝文,可是歐威爾在巴黎時混的就是中下階層和貧民聚焦地區,你在《巴黎倫敦落拓記》裡讀不到《巴黎,不散的饗宴》那種眩目的星光。

反過來說,要是你當年走過巴黎的貧民區,大約也不會知道剛剛擦肩而過的那個英國佬幾年後會寫出《一九八四》。

巴黎和大多數城市一樣,由各種不同階層與職業的人組成,而非單靠藝文人士;但組成巴黎的這些階層與職業當中,有許多藝文人士。

這是真正的重點。

他們帶著創作者的觀察眼光,用不同角度透視光鮮的背面,讓你明白正因為有那些背面,才能有眼前的光鮮,就像五星級餐廳後巷必然有垃圾桶,其中裝著被過度浪費的食材。他們會讓你讚嘆於巴黎的璀璨,也會逼你直視巴黎的狗屎。

例如《巴黎侍者》。

巴黎侍者:城市黑暗中心的冒險,一位年輕作家眼中的底層巴黎 - 艾德華.奇索姆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看看【在巴黎,每位服務生都是作家。】

巴黎的憂鬱(全新譯本):波特萊爾:孤獨的說明書,寂寞的指南針 - 夏爾.皮耶.波特萊爾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巴黎倫敦落拓記 - 喬治‧歐威爾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巴黎隱士:卡爾維諾自傳(紀念新版) - 伊塔羅.卡爾維諾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巴黎,不散的饗宴:海明威的巴黎歲月(最值得珍藏的名家譯本) - 海明威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