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陽明致股東報告書】「貨櫃三雄」用科技力當航海王!陽明海運鄭貞茂:用區塊鏈、AI加強客服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1年04月19日10:14 • 發布於 2021年04月19日09:20

航運產業2020年起需求便大於供給,貨櫃三雄之一「陽明海運」公布2020年致股東營業報告書,董事長鄭貞茂指出,航運市場雖受疫情發展而存有許多不確定性,惟鑒於新船訂單有限,加上航商的運力管理繼續持穩,預估供需在 110 年將保持平衡。

而陽明如何達成管理力?鄭貞茂也詳述陽明用哪些科技空具讓客服數位化,1.首先是資訊平台:2021年1月推出「貨儎總覽資訊平台」,可提供客戶整合式服務,一站查詢訂艙和貨儎最新狀態,並立即執行待辦事項。2.2020年第二季與第三方平台公司合作開發線上報價、快速訂艙及保艙服務,推出Spot Rate平台,方便客戶一站式取得報價及訂艙確認。

台灣港務  貨櫃.jpg
2021年全球貨櫃吃緊,如何有效調度是一大挑戰。

3.2021年也計劃開發一般詢價、報價平台,希望透過系統建置,加速客戶詢價、代理行報價流程,以提升客服水平。4.區塊鏈科技應用方面,2020年陽明也加入由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與國內多家銀行業者攜手推出的「環球貿易共享區塊鏈」進出口貿易融資服務,透過 API方式,傳輸客戶申請融資所需提單資料給銀行,加速銀行審核、客戶取得融資。5.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陽明正積極研究語意分析技術,計劃於2021年推出線上智能客服。

在內部營運流程上,陽明表示,首先會導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2020年以台灣營業部出口開立HBL(House Bill of Lading,俗稱貨代提單)及基隆文件中心進口分單為第一階段機器人流程發展目標,目前已完成硬體建置與機器人流程開發,並於同年7月完成台灣營業部亞洲線出口開立 HBL 的上線作業,基隆文件中心進口分單RPA 開發持續進行中。現在也開始研究 Vendor Invoice 輸入系統作業能否 RPA 化之可行性。

第二,物聯網技術上,陽明表示已跟物聯網設備廠商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概念性測試,2020年7月開始針對第二次概念性所遇到的物聯網門號漫遊傳輸不穩定的問題,進行第三次概念性測試,後續將研發冷凍貨櫃全程監控。船舶智能化部分,持續進行船舶網路與資安優化,結合氣象導航作航行規劃模擬,試算燃油成本,目標降低營運成本。

台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jpg
2020年起全球貨運就是產業最大挑戰。

第三,減碳技術:積極規劃擴建綠色節能船隊:2020年有3艘新型 11,000TEU 級全貨櫃輪和明輪、衷明輪及共明輪加入營運;2021年起還有 11 艘長租 11,000TEU 及自建 2,800TEU 級節能環保新船將加入船隊,在船齡年輕化下,不但效能更高,且低NOx、低CO2排放,2020年已達成減碳51%目標。

以下為鄭貞茂109年度營業報告書全文

民國(下同)109 年全球貨櫃航運市場延續近幾年來供過於求的態勢,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全球產業供應鏈因此遭到干擾與巨大衝擊。109 年上半年各國因疫情爆發而陸續封城,貨物需求及貨櫃運輸劇減擾亂陸上與海上運輸,航商營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下半年受益於全球防疫措施逐步落實,景氣開始回溫,貨櫃航運業出現需求回補現象。展望 110 年,儘管全球經濟可望自萎縮的負成長中復甦,惟在新冠肺炎疫情復燃及美中經貿政策變化疑慮之下,對於全球經濟與貿易發展前景仍持謹慎看法。航運市場雖受疫情發展而存有許多不確定性,惟鑒於新船訂單有限,加上航商的運力管理繼續持穩,預估供需在 110 年將保持平衡;另散裝市場亦因供需趨於均衡,預期市場復甦動能將明顯升溫。另一方面,有鑒於各界對於海事環保議題更加重視,同時各國監管機構對於聯盟合作愈趨嚴謹,本公司將以審慎的態度應對,並持續以提供最佳服務為最高原則,確切落實「團隊、創新、誠信、務實」的經營理念,提升公司經營效率,善盡公司永續經營及社會責任,以不負各位股東與社會各界的支持與期待。

一、實施概況外在環境變化
1.總體經濟景氣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國際貨幣組織(IMF)報告,109 年全球 GDP 萎縮幅度分別為3.4%和3.5%;根據國際貨幣組織(IMF)、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測 109 年貿易量萎縮幅度落於 9.6%至11.5%之間,主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活動,為經貿長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此外,隨著美中兩國在政治經濟上持續對立、RCEP 的正式簽訂以及中歐投資協定的達成,將可能成為國際貿易壁壘逐漸成形的影響因素。在國際原油價格方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影響,國際油價在 4 月一度創下 10 年低點,109 年全年每桶平均油價約在 39~42 美元區間,全年跌幅達到約20%,整體呈現震盪走高的態勢。

2.產業供需
依據專業海運諮詢機構 Alphaliner 110 年3月份報告,109 年貨櫃航運需求衰退1.4%,相較於108年 2.6%減少 4 個百分點;艙位供給方面,109年成長率為2.6%,相較於108 年4.0%下滑了1.4個百分點,市場整體持續處於供過於求之局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航商積極研擬機動性的艙位調整計畫以應對市場需求的劇烈波動。散裝市場方面,109 年BDI平均 1,067 點,較 108 年下跌21%。根據 Clarksons 最新報告,散裝航運 109年需求成長0.2%, 供給增長率 >3.7%,顯示市場仍呈現供需失衡的情況。

二、經營方針
為因應日益競爭的產業環境與提升公司整體實力,茲將經營方針摘要如下:
1. 航線經營方針:採穩健保守方式佈建為原則,同時搭配新造船舶強化營運競爭力;

(1) 東西向聯盟航線:配合 THE Alliance 航線調整,維持聯盟相對地位。本公司新佈建 14 艘 11,000TEU 長租船於 110 年交付 6 艘,持續優化船隊結構以提升營運競爭力;
(2) 東西向非聯盟航線:持續進行航線優化與航線汰弱扶強安排;
(3) 南北向航線:持續強化聯營合作,穩固市場地位,並配合市況彈性調整投船與運力;
(4) 亞洲區間航線:穩健發展近洋航線營運規模,配合新造2,800TEU(20呎標準貨櫃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 船舶交付,優化航線配置並同時降低現貨租船市場的依賴。
2. 營運流程改善:建立推動各項管理工具和系統改善流程和提升效率;
3. 資訊系統整合與升級:因應數位轉型趨勢,推廣資訊科技應用;
4. 投資策略與代理行管理
(1) 持續評估於潛力市場,設立自有或合資代理行,或增加自營代理行股權等方式,以強化公司營運競爭力和生產力,並挹注公司獲利;
(2) 尋求營運據點投資機會,以降低營運成本及提升集團收益,如投資碼頭、堆場和購置區域總部與自有子公司營運據點辦公室;
(3) 以優化代理服務網絡、強化合資代理之主導權、致力節省成本、提高財務貢獻和集中化管理為策略主軸,進行代理行經營和管理。
三、營業計畫實施成果
109年雖受疫情影響,整體營運量為507萬TEU,雖較108年的543萬TEU減少,但在公司積極推行各項業務策略因應下,109年整體營業結果優於預期,稅後淨利為新台幣119.77億元,每股盈餘為新台幣4.51元。
四、營業收支執行情形

  • 營業收入部分
    109 年受疫情影響,整體營運量較 108 年減少,下半年疫情影響逐步放緩,市場消費需求轉強,整體平均運價回升抵銷營運量減少之衝擊,109 年合併營業收入為新台幣 1,512.77 億元,較 108 年新台幣 1,491.81 億元,增加新台幣 20.96 億元,增幅 1.40%。
  • 營業成本部分
    受疫情影響整體營運量減少及國際油價走跌,使得相關運輸成本隨之減少,109 年合併營業成本為新台幣 1,251.92 億元,較 108年的新台幣 1,431.06 億元,減少新台幣 179.14 億元,減幅 12.52%。

五、獲利能力分析
109年雖受疫情影響,本公司因應市場趨勢調整業務相關策略, 同時進行船隊優化等措施,109年度稅後淨利為新台幣119.77億元, 較108年增加新台幣162.87億元。
六、研究發展狀況
1. 數位化發展策略
(1) 本公司一向秉持與時俱進的理念,持續關注並利用創新科技, 推動客服數位化,應用於客戶所需之各種場景。最新進展包括於 110 年 1 月推出之貨儎總覽資訊平台,可提供客戶整合式服務,以利客戶查詢訂艙和貨儎最新狀態,並立即執行待辦事項。此外,本公司從 109 年第二季開始與第三方平台公司合作,正在開發線上報價、快速訂艙及保艙服務(簡稱 Spot Rate)平台, 方便客戶一站式取得報價及訂艙確認。除了 Spot Rate 平台開發外,本公司 110 年也計劃開發一般詢價、報價平台,希望透過系統之建置,加速客戶詢價、代理行報價流程,以提升客服水平。在區塊鏈科技的應用方面,本公司於 109 年,加入由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與國內多家銀行業者攜手推出的「環球貿易共享區塊鏈」進出口貿易融資服務,透過 API 方式,傳輸客戶申請融資所需之提單資料給銀行,加速銀行審核、客戶取得融資。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本公司目前正積極研究語意分析技術,計劃於 110 年推出線上智能客服。
(2) 科技應用方面
a.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本公司於 109 年分別以台灣營業部出口開立HBL(House Bill of Lading,俗稱貨代提單)及基隆文件中心進口分單為第一階段機器人流程發展目標,已完成硬體建置與機器人流程開發並於同年 7 月完成台灣營業部亞洲線出口開立 HBL 的上線作業,基隆文件中心進口分單之 RPA 開發持續進行中。另外亦開始研究 Vendor Invoice 輸入系統作業能否 RPA 化之可行性。
b. DCSA(Digital Container Shipping Association)標準之應用:109 年已完成DCSA Track & Trace Standards 1.1 之建置,公司官網 Cargo Tracking 已調整符合該標準,同時完成 DCSA Track & Trace Ver. 1.1 API 之開發建置。
c. 物聯網部分,本公司目前已完成和物聯網設備廠商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概念性測試,並於 109 年 7 月底開始針對第二次概念性所遇到的物聯網門號漫遊傳輸不穩定的問題,進行第三次概念性測試,後續將搭配 DCSA 進度與建議,持續與廠商共同研發冷凍貨櫃全程監控。船舶智能化部分持續進行船舶網路與資安優化,結合氣象導航作航行規劃模擬,試算燃油成本,與實際燃油數據交叉比較,達到降低營運成本的能力。
(3) 專業知識全民化方面,基於 108 年底開始針對一般同仁實施新一代數據分析工具的教育訓練,109年各部門陸續完成許多數據分析報表,包含貢獻度分析、客戶管理與空櫃庫存、商業智慧報表等。
2. 綠色節能船隊
(1) 積極規劃擴建綠色節能船隊:109 年度 3 艘新型 11,000TEU 級全貨櫃輪和明輪、衷明輪及共明輪加入營運;110 年起還有 11 艘長租 11,000TEU 及自建 2,800TEU 級節能環保新船將加入船隊,並進行汰舊換新,在船齡年輕化下,不但效能更高且低NOx、低 CO2排放,除了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能源效率(EEDI)的最新節能環保標準,亦可望持續降低營運成本。
(2) 系統面:強化船舶安全與環境管理系統,實現「船安」、「人安」、「貨安」、「環安」的海洋運輸使命。
(3) 操作面:持續推動現有營運船隊落實船舶能源效率管理計畫(SEEMP)及船舶能源效率營運指數(EEOI),持續實施節能減碳措施,藉由船舶航行姿態最佳化,配合配艙作業調整貨物壓載及吃水之綠色節能操作,達到節能航行目的。另針對大型貨櫃船舶持續進行船舶能效監測,藉以觀察節能效果並適時進行改善作業。同時,與 WNI 氣象導航公司合作開發燃油能效管理系統,建立船隊船期動態監控及調整模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及廢棄物量。
(4) 實現綠色承諾 108 年減碳達 51%:本公司於 98 年即投入環保船隊規劃與興建,積極強化船舶效能管理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截至 108 年,陽明海運船隊平均運送每只 20 呎貨櫃每公里的二氧化碳碳強度(Carbon Intensity)相較 97 年大幅減少了 51%,從99.4 公克減為 48.1 公克,提前達成國際海事組織(IMO) 2030 年降低 40%的目標,透過不間斷之優化船舶設計,充分達到節能減排的環保成效。
3. 獲獎實績
本公司於追求企業永續經營目標的同時,持續完善並精進航線布局與船隊經營,秉持精益求精的態度,深耕全球市場,以期提供客戶更臻完美的服務品質。本公司本著善盡地球公民的職責,嚴格執行並遵守各項國際環保法規,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承諾,亦為海洋環保盡一份心力。
(1) 榮獲亞洲區間年度最佳航商獎
本公司再次獲頒知名航運媒體 Asia Cargo News 舉辦之2020 亞洲貨運暨供應鏈大獎(Asian Freight,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Awards,簡稱 AFLAS)之亞洲區間年度最佳航商獎(Best Shipping Line–Intra-Asia)。自 105 年起,本公司已連年獲頒此獎項,於亞洲區間航線服務的努力及成就備受肯定。
(2) 全新 2,800TEU 級貨櫃輪獲頒智能船舶認證
本公司委由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 10 艘2,800TEU 級貨櫃輪取得國際知名專業驗船機構美國驗船協會(American Bureau of Shipping, ABS)、挪威驗船協會(DNV GL)、法國驗船協會(Bureau Veritas) 及國內中國驗船中心 (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認證「智能船舶」,象徵陽明海運在船舶數位化和智慧化的趨勢發展中走在先鋒。
(3) 獲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銀獎表揚船舶減速保護藍鯨與海洋清潔
本公司獲頒 NOAA 銀獎,表彰船舶於 108 年度在三藩市灣區和聖巴巴拉海峽地區將速度降低至 10 節或更少,以保護藍鯨及海洋乾淨。
(4) 航行美國航線船隊獲美國海岸防衛隊(USCG) 21世紀優質船舶認證 (QUALSHIP21)
本公司之國籍輪計 6 艘船(創明、實明、結明、恆明、運明、營明輪)以及賴比瑞亞籍屬輪計 11 艘船(乾明、圓明、震明、動明、盛明、鮮明、維明、越明、常明、安明、團明輪),獲得 21 世紀優質船舶認證(QUALSHIP21),可與加拿大、德國與日本等27 國船舶一同被視為優質船舶,僅須 3 年受檢一次,節省船舶停留港口時間,提高船舶營運效率。

責任編輯:錢玉紘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