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羅璿
進口食品密密麻麻的外文,看得眼睛酸也不知道從哪來?吃了是否安全?韓國政府2021年3月推出食品溯源App,讓韓國消費者直接掃描進口食品包裝,立即知道產品原產國、進口日期,以及在國內外是否曾爆出食安爭議。
App一掃就知進口食品來源、日期
韓國食品藥物安全部(Ministry of Food and Drug Safety ,簡稱MFDS)2021年3月推出進口食品溯源App(Imported Food Search Lens、「수입식품 검색 렌즈」)。只要用它來拍攝進口食物包裝,App就可直接辨識食品包裝上的文字,歸納出食品輸入韓國的日期、來源國、在國內外產品是否曾因食安事件下架以及其他食安資訊。
韓國政府於2021年3月5日公告推出進口食品溯源App,介面類似手機相機,拍攝產品包裝後會自動統整食品進口來源資訊。(圖片來源:韓國食品藥物安全部)
即使食品包裝本身沒有任何認證標示、溯源QRCode,又或者是生產履歷。App也會透過文字辨識,自動上網抓該產品在網路上現有的報導資料。
「消費者可以立即知道這項產品在國內外媒體有沒有爆出過食安爭議。」韓國食品藥物安全部解釋。
科技助食安,現在用文字辨別,未來可用聲音辨識
「Imported Food Search Lens」溯源App使用光學字元辨識,App可行辨識影像中的文字,再立即上網抓食品背後資料。酒標辨識App「Vivino」、「WhatWine」也是利用這項科技,讓消費者可以藉由掃描酒標來查明酒款的種類、專家與網路評價等。
目前訪間有許多利用文字標籤辨識的App,方便消費者在選購酒款時,一掃描條碼就能知道產品種類,比如Vivino(右圖)會列出該酒款的網路評價、風味分析等。(圖片來源:Vivino)
而將科技運用在食安管理上,韓國政府計劃未來也要用聲音辨識科技追溯食品來源。目前由大邱慶北科學技術學院負責研發相關技術,預計5年內達成。
「我們的目標是在每個進口食品上標註獨特編號,或甚至是用AI技術辨識食品,總之,就是用科技把關食安。」韓國食品藥物安全部指出。
境外嚴格把關進口肉品、境內消費資訊透明化
韓國近年持續發生肉品食安問題,韓國麥當勞的漢堡於2017年引發食物中毒案件,有女童吃了不熟的漢堡肉後,腎臟受到永久性傷害,後續更有10多人表示用餐後後不適、罹患腸胃炎,引起大眾關注俗稱「漢堡病」的出血性結腸炎,一直到2020年大眾依然對於肉品的安全有高度擔憂。
因此,2021年上半年,韓國政府也特別關注進口肉品的食安,也更嚴格追蹤肉品的抗生素殘留。2021年3月韓國也宣布禁止從36個曾爆出狂牛病的國家進口牛肉與羊肉。
此外,2020年4月韓國政府就已宣布未來只有通過HACCP認證的食品得以輸入韓國,從2023年開始分段實施,在2029年達到100%進口食品涵蓋率。
進口食品無國際統一標準,也是各國最擔心的一大食安漏洞,韓國政府運用科技結合民生消費,提供消費者更透明、立即的追溯辦法。而台灣科技不輸韓國,手機與網路普及率也高,從超市刷會員、到外送生鮮與飲料,手機助長飲食消費便利與商業機會已有成效,相信食安把關也可以。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跌倒了就要想辦法跑更快!新北市首創用科技把關校園午餐安全,不讓食物中毒事件重演!
▶愛爾蘭新創開發牛臉辨識功能,一掃就知道牛健不健康!
▶豬肉標示結合新科技,家樂福搶先推出「CQL嚴選生鮮區塊鏈」!
參考資料
▶Picture this: South Korean government pilots app to trace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of imported products
▶Tighter control: South Korea steps up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imports from foreign facilitie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