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續追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本土疫情大爆炸的源頭,原本線索指向前天公布四月六日發病的個案,專家懷疑社區有與華航、萬華茶藝館等不同但平行的其他傳播鏈;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改口指出,該個案經檢驗後,研判較是近期感染,因此調整發病日至五月十四日。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目前社區感染應該還是一條傳播鏈,只是在不同地點偵測到個案,屬於「台灣社區一個大群聚事件」。
抗體陰性 應是近期感染
指揮中心前天公布一名確診男性早在四月六日就陸續出現流鼻水、鼻子癢、喉嚨乾等症狀,經服藥、到診所就醫後好轉。由於比華航機師、諾富特飯店員工染疫時間早,可能是感染源頭之一。
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昨指出,四月六日發病是很籠統的說法,很難確定當時症狀是武漢肺炎或是其他病毒引起,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染疫可能性,只是相對較低。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個案上呼吸道症狀拖很久,曾在四月三十日、五月十日到萬華遊玩,後續沒有什麼特別症狀,但因收到政府提醒的訊息,而於五月十四日接受採檢,結果兩次核酸檢驗Ct值依序為三十五、小於二十七,且抗體IgM 、IgG均呈陰性,研判比較是屬於近期感染,因此將發病日修正為五月十四日。
針對目前國內疫情,張上淳認為,從主要社區感染事件的病毒序列均為相同的英國變異株合理推測,就是一條傳播鏈,但在不同地點被偵測到。
張上淳指出,從病例源頭去看,不同主要的社區感染事件,彼此人員來往都有相關,目前看起來都是同一來源,雖然有些疫調無法立刻看到相關性,但整體來說,研判不是有三個平行傳播鏈,而是台灣社區的一個大群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