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時常看到商家或網紅在 Instagram 貼文提到「Link in Bio」呢?
現今,社群媒體可說是品牌與顧客互動最頻繁的接觸點,卻也因為個平台不同的定位而面臨各種宣傳限制,而「Link in Bio」即是因應 Instagram 平台限制所發展出來的行銷策略,有企業更將 Instagram 的行銷痛點視為商機,推出相關連結整合服務。
本月,多連結新創公司 Snipfeed 獲得 550 萬美元種子基金;澳洲新創 Linktree 則在今年3月的B輪融資上籌集了4,500萬美元挹注,將作為進軍海外市場的資金。投資市場的活躍讓人不禁納悶,提供一串網站連結的服務,究竟蘊含什麼商業價值?
簡單的多連結功能,卻有意想不到的龐大商機
事實上,Snipfeed 並不是以多連結服務起家,創立初期是個以 Z 世代作為目標受眾的內容平台,將原創內容分為 GIF、圖片、影音等類別,透過人工智慧提供使用者可能感興趣的搜尋結果,打造個人化體驗。
後期推出的創作者內容營利功能大受歡迎,讓 Snipfeed 意識到創作者必須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品牌」,經營不同的社群媒體,作為與支持者、消費者的互動管道。因此,自去年 2 月開始,公司將服務轉向多連結整合,為內容創作者提供獨具風格的「數位名片」。
Snipfeed 個人頁面不僅整合多個社群媒體的連結、添加常見的打賞功能,使用者也可以在平台上販售商品,如付費短片、電子書、直播參與,甚至是一對一的線上塔羅牌諮詢服務,商品相當多元。
過去六個月以來,Snipfeed 的用戶數成長了 500% ,目前已累積高達 5 萬名用戶,顯示使用者對串連不同社群網站的需求不斷增加。
直播套件軟體 Streamlabs 也跟進投入 Link in Bio 市場,推出了 Willow。除了提供多連結功能外,用戶可將 Willow 綁定第三方金流服務 PayPal 帳號,讓粉絲透過 PayPal 支付小費。值得一提的是,Willow 不會從中抽取費用,小費將全數歸用戶所有,替內容創作者與粉絲打造更直接的支持方式。
大家較熟悉的 Linktree 同樣也是提供整合服務,以一個頁面打包所有網站,創辦人兼執行長 Zaccaria 認為自家服務與其他類似服務的不同之處在於,用戶範圍不僅限於社群媒體的網紅,甚至也包括健康醫療、不動產、音樂、政治、體育以及食品等各種產業,相當多元且廣泛,「雖然我們是從連結整合工具起家,但隨著時間演變,Linktree 已經演變成串連不同社會身份的網絡平台。」
始於「限制」的產品服務,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
在社群媒體充斥的現在,各平台其實都有自己的定位,不像 Facebook、Twitter 等社群媒體鼓勵使用者分享其他網路上的內容,以分享照片、影片為主要訴求的 Instagram 並不樂見用戶隨心所欲地跳轉到其他網站,因此對網站連結的使用設下重重關卡,這與 Instagram 的主要營收——「廣告」息息相關。
根據 Statista 預測,2021 年 Instagram 將能為 Facebook 帶來約 40% 的廣告收入。用戶停留在平台的時間越久,Instagram 便能更深入地了解用戶喜好,也就有更多機會投放個人化廣告,有效提升廣告營收,成功讓該平台躋身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媒體之一。
也因此,Instagram 只允許使用者在個人簡介放置一個外部網站連結,對現在以社群媒體輔助經營電商、品牌的用戶來說實在不夠用,多連結頁面服務即解決 Instagram 頁面設計上的限制,用戶得以在個人簡介附上多連結一頁式網址,將消費者導入其他相關網站,了解更多商品資訊。
不僅社群媒體,Link-in-bio 公司也想從電商市場分一杯羹
市面上有許多提供連結整合頁面的新創公司,像上述的 Willow 及 Beacon 等,也陸續獲得相關融資,顯示各方投資人相當看好「link in bio」服務的前景。
市占率高達 88% 的 Linktree 目前擁有約 1,200 萬名用戶,該公司表示,受疫情影響,人們花更多時間在社群媒體與電商購物,光是今年第一季就有約 400 萬用戶註冊,顯示人們對社群媒體的需求攀升,線上整合的平台或工具逐漸成為經營個人品牌的得力助手,向消費者展示個人的「數位名片」,提升自己其他社群媒體的流量。
根據《TechCrunch》報導,Snipfeed、Beacons 以及 Linktree 等近期獲得融資的「link in bio」新創公司都有意往電商發展,開放用戶在平台上販售實體商品,與各大社群媒體的電商競爭。像是 Linktree 於 6 月宣布與第三方電商 Spring (前身為 TeeSpring)合作,可在個人頁面上建立小型購物商店,讓用戶可以直接在 Linktree 購物,不必跳出頁面。
此外,多連結服務公司也計畫推出相關課程來教導用戶如何透過他們的平台獲利、開發更多數據分析功能,持續壯大公司規模,因應未來的市場挑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