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該給孩子打新冠疫苗嗎? 醫曝兒童打疫苗4個好處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2年04月21日02:39 • 發布於 2022年04月21日02:39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淑宜 圖/Pixabay
該給孩子打新冠疫苗嗎? 醫曝兒童打疫苗4個好處
該給孩子打新冠疫苗嗎? 醫曝兒童打疫苗4個好處

這波疫情中,沒有疫苗可打的兒童感染人數不斷增加,新北2歲重症男童染疫死亡更是震撼全國,家長惶然不安。在政府宣布6~11歲兒童可接種莫德納疫苗以及採購BNT兒童疫苗也有突破性進展之際,家長又面臨是否讓孩子接種疫苗的抉擇,專家怎麼說?

「針對兒童族群,我們以其他國家嚴重的疫情為借鏡,對於施打新冠疫苗持正面支持的想法,」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也是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目前疫情趨勢令人擔憂,兒童接種疫苗利多於弊,有4個好處:防重症、防死亡、有助面對新的變種病毒,以及保護體弱家人。

醫:不接種可能面對更嚴重風險

邱政洵說,兒童罹患新冠肺炎的症狀一般較成人來得輕微,大部分兒童的臨床表現以輕症為主,症狀與一般感冒病毒感染無異,比如發燒1~2天、頭痛、喉嚨痛、鼻塞、流鼻水、嘔吐、腹瀉等;但還是有些兒童會病重,併發腦炎、腦病變、心肌炎、肺炎、呼吸衰竭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少數兒童會死亡。

他表示,這就是我國例行性為兒童接種流感、麻疹、水痘等疫苗的原因,「因為在這些疫苗問世之前,這些病毒每年造成的兒童死亡率也沒有新冠肺炎那麼多。」

要不要給孩子打新冠疫苗是近來育兒圈熱門話題,家長討論熱烈,但不少父母猶豫不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謝育嘉提醒,「選擇不接種疫苗也是有風險的,而且可能必須承擔更嚴重的不同風險。」

謝育嘉表示,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以防止多種併發症、減少兒童隔離的需要、減少學校停課、減少社區病毒傳播,以及減少父母的缺勤。已有多項研究指出學校活動中斷對兒童的傷害很大,包括心理健康惡化、教育差距擴大和身體活動減少。兒童接種疫苗也可減少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住院、重症加護病房的入院率和總人口的死亡人數。

美國5~11歲沒打疫苗的兒童 染疫及住院率是打過疫苗的2倍以上

謝育嘉說,基於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帶來種種優點,全球包含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香港、韓國等國家,陸續於去年底、今年初核准5~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具有高風險如肥胖、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癲癇症的兒童或家中有免疫缺損的兒童,更是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他指出,儘管COVID-19對成人來說更加危險,但全球不乏兒童因COVID-19導致重病和死亡的個案。統計顯示美國5~11歲沒打疫苗的兒童,感染Omicron及住院率是打過疫苗兒童的2倍以上。大量兒童病患的出現也可能會癱瘓醫療系統,接種疫苗能讓兒童更安全的上課、參與課後活動和運動,以及與朋友互動。

(圖片來源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提供)

保護自己及體弱家人 並有助面對下一波新變異病毒

邱政洵表示,感染病毒的兒童常扮演傳播者的角色,所以讓兒童接種疫苗還有利於保護他人,例如染疫後重症風險更高的祖父母和患有慢性疾病的其他家人。「而專家們進一步認為,讓兒童接種疫苗有助於提供保護,以面對下一波新變異株流行的威脅。」

他表示,從香港的慘痛經驗來看,以疫苗效果與不良反應之間來思考,建議家長相信專家意見,配合政府政策,讓符合施打疫苗的孩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保護自己、保護家人,減少重症與死亡率,促進整體社會安全。

那麼,打BNT還是莫德納有差別嗎?

邱政洵說,BNT疫苗推薦用於5~11歲兒童,劑量單劑10 µg為成人的1/3,兩劑間隔3週,研究指出,兒童接種兩劑BNT疫苗,對有症狀新冠肺炎感染的保護力有90.7%。BNT疫苗副作用通常是輕微的,疫苗接種部位的疼痛、腫脹和發紅是最常見的副作用。而家長最擔心的心肌炎、心包膜炎部分,僅有少數疑似案件,症狀輕微,而且較青少年族群少。整體來說,5~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至於莫德納疫苗,是6~11歲兒童的替代選擇。劑量單劑50 µg為成人1/2,兩劑間隔4~8週。初步數據表明,莫德納疫苗會引發很高的抗體反應,大多數副作用是輕度至中度和短暫的,類似於在接受輝瑞疫苗的兒童中觀察到的副作用。

(台灣青少年多已接種2劑新冠疫苗,即將開放兒童施打,但打與不打,很多家長陷入長考。圖片來源 / Pixabay)

各國兒童接種方針不同

對於兒童施打新冠疫苗,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雖然已有其他國家讓6~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和莫德納疫苗,但這兩種疫苗在兒童的臨床試驗,適用的歲數、劑量都不同,距離實際開放兒童接種至今的時間也還很短,需要更多數據,應謹慎評估疫苗在6~11歲兒童的真實效力與副作用。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指出,目前各國是依據國內感染COVID-19的狀況,評估兒童罹患新冠的重症風險與接種新冠疫苗的必要性,以致各國接種方針不盡相同。比如瑞典、芬蘭、丹麥並沒有讓5~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而英國、澳洲、加拿大則可讓6~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或BNT疫苗,5歲兒童仍只能接種BNT疫苗。美國目前是5~11歲兒童僅能接種BNT疫苗,尚未通過莫德納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資料來源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整理 / 邱淑宜)

英國開放兒童施打疫苗的考量是,雖然5~11歲兒童感染COVID-19後的重症風險很低,但因為有少部分兒童感染後還是會引起嚴重的症狀,所以仍建議5~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澳洲雖然核准莫德納疫苗做為6~11歲兒童疫苗選擇之一,但建議應特別注意兒童接種的劑量問題,以避免發生劑量錯誤、劑量過重等風險;澳洲免疫技術諮詢小組還提醒,BNT和莫德納的臨床試驗在設計方式和監測副作用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很難直接比較每種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發生率。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綜合整理現有的研究與數據指出,兒童染疫後重症風險低,目前BNT疫苗可降低兒童感染Omicron病毒後的住院風險,但尚不清楚BNT疫苗防止感染新冠病毒、防止無症狀傳播的效果。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3月全球死於新冠肺炎的20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有1萬3,400多例,其中0~9歲的嬰幼兒佔了42%。

該中心表示,在先前的幾波病毒大流行中,國外的兒童感染過新冠病毒而獲得免疫力的人數,相對比台灣多,台灣使用新冠疫苗強化兒童的保護效果可能比國外明顯,評估是否給予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時,應該考量台灣與國外兒童感染的現況差異。

延伸閱讀:

專家會議拍板:特定族群開打第四劑,6-11歲可打莫德納、12-18歲開打第三劑

2歲重症兒童亡 選購兒童防疫常備藥有訣竅:劑量、劑型都要注意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