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用120幅作品、108位藝術家故事 探究《台灣美術兩百年》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2022年04月19日07:56 • 發布於 2022年04月19日01:55 • 江昭倫採訪
《台灣美術兩百年》套書分上下冊,透過120幅作品、108位藝術家故事,以當代視角講述台灣兩百年美術發展脈絡。(春山出版社提供)
《台灣美術兩百年》套書分上下冊,透過120幅作品、108位藝術家故事,以當代視角講述台灣兩百年美術發展脈絡。(春山出版社提供)

文化部近幾年啟動重建台灣藝術史大工程,引發廣大迴響,近日更有《台灣美術兩百年(上下冊)》套書發表,透過120幅作品、108位藝術家故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希望讓更多人用當代視野回看台灣兩百年美術發展脈絡。

120幅作品、108位藝術家 講述台灣美術200年

2019年,一群美術相關研究者透過田野調查,探訪45個公私單位與藏家,超過500多件台灣美術作品,第一年的調查、研究成果,呈現在2020年10月與北師美術館合作策劃的「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覽,今年《台灣美術兩百年》新書的誕生,則是來自團隊延伸的計畫構想,希望出版一套介紹台灣美術史與作品的大眾讀物。

《台灣美術兩百年》由藝術史學者顏娟英擔任總策劃人,共23位不同世代具有美術相關研究背景的作者群協力完成,全書分「摩登時代」、「島嶼呼喚」上下兩冊12章節,包含黃土水〈甘露水〉在內120幅作品,並獨立介紹108位藝術家,非單純依據年代呈現,而是深入藝術家所處的時代與作品創作背後的故事,並藉由美術史學者帶著歷史意識與問題意識,重新觀看台灣藝術史上的許多經典作品,內容觸及傳統與現代、本土與殖民、冷戰與戒嚴、性別、家國想像等多元視角。

RTI
RTI

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表示,所謂的的「兩百年」是從1803年畫家林朝英的水墨作品「觀音菩薩夢授真經」的年代算起,以此定義「台灣美術兩百年」。莊瑞琳強調,這套書不是台灣美術的標準答案,而應該視為台灣美術的起點。莊瑞琳:『(原音)這套書真的不能說是台灣美術或文化發展的標準答案,我們應該把它視作台灣美術的起點,因為我們終於可以用自由開放的方式,認識屬於這塊土地的國民美育,我覺得它不只是於屬於這個土地,它應該有面向世界的胸襟,所以這是我覺得我們很值得從台灣美術的角度,重新思考曾經台灣的創作者他們是怎麼樣跟歷史互動的,怎麼樣在自己人生困境中依然留下傑出的作品。』

顏娟英則許下心願,希望《台灣美術兩百年》能早日被翻譯成英文與日文,讓更多國際學者認識台灣美術史,也希望該套書不只成為大學教科書、一般人平常閱讀的文本,也是他們走進美術、認識台灣美術的橋樑。

鄭麗君讚譽:多元視角回看台灣藝術史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對於《台灣美術兩百年》套書的發表也讚譽有加,還特別現身新書發表會致意。鄭麗君指出,新書的出版就彷彿台灣美術200年在我們眼前再現,許多人在過程中熱情投入,不斷挖掘作品史料,將台灣藝術史放回台灣史和台灣社會脈絡下研究,也讓年輕一代得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持續接棒研究,越寫越豐富。

鄭麗君表示,台灣過去曾經有許多真情勇敢的藝術家,用創作追求自由,從創作中關照鄉土、社會與人文,並且奮力追求現代性,啟動台灣文化啟蒙運動,這些感動的故事與歷程就像一首氣勢磅礡的詩,但這段歷史卻被遺忘,所以才需要重建藝術史工程。

鄭麗君強調,她始終相信藝術從人類社會誕生,也是改變社會、推動社會進步很重要的力量,透過重建藝術史,可以用多元當代視野,重新再發現台灣的藝術史,並在重建過程中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記憶,再回頭豐富我們當代的視野,《台灣美術兩百年》的出版就具有這樣的意義。鄭麗君:『(原音)我想這個就是我們在當代視野當中,我們可以為這塊土地做的,用更一個寬廣、多元、富庶的觀點,不斷的發掘跟不斷的詮釋、不斷的研究、不斷的再現藝術史,藝術史它不會是一條線性的時間的軸線,我看到這本書有這樣的帶給我們這樣的視野,我覺得它就像一個龐大的星系,在每個時代都可以不斷閃閃發亮,回到我們的當代文化視野,不再斷裂,更完整,更豐富。』

由於《台灣美術兩百年》書中介紹的作品主要來自公立美術館取材,鄭麗君也期待透過這該本書讓大家看見美術史的力量,召喚公立美術館更重視台灣藝術史,舉辦更多展覽,更期待《台灣美術兩百年》一書的出版能成為連結社會、文化認同,以及讓台灣美術史進入世界藝術史拼圖裡的重要起點。

RTI
RTI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