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追劇

《台灣犯罪故事》:引入好萊塢的製作模式,打造深入人心的真實犯罪故事

VERSE

更新於 2023年01月20日08:43 • 發布於 2023年01月19日18:16 • VERSE
電視劇《台灣犯罪故事》單元一〈出軌〉由蕭力修執導,鳳小岳、林予晞主演(劇照/Disney+提供)
電視劇《台灣犯罪故事》單元一〈出軌〉由蕭力修執導,鳳小岳、林予晞主演(劇照/Disney+提供)

文字 / Mion

驚駭社會的詐保疑雲、滅門血案、未成年犯罪、軍中刑求,電視劇《台灣犯罪故事》中的四個故事皆改編真實案件,並引入好萊塢的製作模式,由《CSI犯罪現場:紐約》的編劇特雷卡拉韋(Trey Callaway)擔任編劇顧問。這一次不只想說好故事,更要說出能打動各國觀眾的台灣故事。

由台灣犢影制作、香港陸匠製作、美國 Imagine Entertainment 共同製作的《台灣犯罪故事》,於1月上架 OTT 平台 Disney+。影集中的四個單元,皆改編自曾在台灣發生的真實事件:

〈出軌〉以一場火車出軌案挖掘親情與愛情的謎團;〈生死困局〉描寫一位記者試圖抽絲剝繭冷血殺手的犯案過程,尋找滅門血案的真相;〈惡有引力〉剖析一樁未成年殺人案背後三個家庭的悲劇;〈黑潮之下〉以軍營中的命案為開端,探索軍中的霸凌與冤案。

以好萊塢模式打造台劇

要談《台灣犯罪故事》創作的開端,要從 2018 年說起,那時擔任福斯傳媒高級副總裁的嚴嘉念,剛與劉德華完成香港電視劇《東方華爾街》,不斷在亞洲挖掘好故事的她察覺,台灣影視圈有股新的浪潮正在醞釀。

同年,嚴嘉念在台灣打造「福斯原創坊」(Fox Creative Lab),帶著五位台灣的新導演及編劇去美國培訓,其中包含了徐瑞良的劇本《第四名被害者》——最終改名為《誰是被害者》於 Netflix 上架。

體認如此的手法有著不錯的效果,她便與曾擔任《菜鳥新移民》製作人的林秉聿討論以同樣創作坊的方式打造另一個犯罪影集,「那時我們討論先找 talents——有才能的編劇與導演,那犯罪故事的話就做四個,每個故事三集。」嚴嘉念指出,犯罪題材在華人影集較為新穎,挑戰性也較高,拆成四個短篇較容易處理。兩人各找了兩位導演與兩位編劇,總共八位 talents 以 writers' room(將編劇匯集於同一空間的創作模式)展開劇本開發。

〈出軌〉導演蕭力修(圖左)、監製嚴嘉念(圖中)與監製林秉聿(圖右)。(攝影/蔡耀徴)
〈出軌〉導演蕭力修(圖左)、監製嚴嘉念(圖中)與監製林秉聿(圖右)。(攝影/蔡耀徴)

接著2020年,迪士尼收購福斯,林秉聿將這個計畫帶出迪士尼,以犢影制作創辦人的身份繼續開發,而離開福斯的嚴嘉念也改以陸匠製作共同創辦人暨首席內容長加入,並拉了美國的製作公司 Imagine Entertainment 參與,邀請特雷卡拉韋擔任編劇顧問。

「其實在那之前我們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也申請文化部補助,所以有幾個單元是三集的故事題綱,甚至第一集劇本都寫出來了。Imagine 進來後,我們就是再回到故事本身重新討論。」林秉聿說,每一次與特雷卡拉韋開劇本會議,都必須將大綱翻譯成英文,再將他的意見翻譯回中文與編導們討論,從故事、分集到分場,每一步都扎扎實實地與創作者有所激盪及火花。

如此的討論,對〈出軌〉的導演蕭力修來說彷彿是回到了大學上課的時期,「跟我以前做編劇比較像的是要先找出一個假設性的題目,故事裡的人物是不是符合這個題目再往下走創作,然後再回頭重新檢視。一遍遍不斷地改寫,那個過程你是需要耐心去完成的。」

特雷卡拉韋提出的假設性問題是:〈出軌〉這個故事要講的是不是忠誠?討論到最後蕭力修認為,〈出軌〉的核心命題是主觀真相與客觀真相的辯證,並回到主角身上探討,他追求的正義是主觀還是客觀。

「我發現老美比較不會卡在一個『這是不是現實世界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你的故事到底需不需要這個這個背景、內容。」蕭力修說到,過往開發時常因爲一些「寫實性細節」考量而有所糾結,這次的作法則先列出的故事的結構,再回頭與田調的資料融合。「這樣對於編劇在思考故事會比較集中,分鏡也會比較快速。」

《台灣犯罪故事》單元三〈惡有引力〉。(劇照/Disney+提供)
《台灣犯罪故事》單元三〈惡有引力〉。(劇照/Disney+提供)

吸引觀眾的不只獵奇,更是人物

為何特別選擇犯罪懸疑題材?嚴嘉念在探索台灣觀眾喜歡看什麼類型時,發覺台灣觀眾很喜歡探討破案或未解懸案的談話性節目,而過去福斯所操作的犯罪懸疑影集《X檔案》、《美國犯罪故事》也都有著不錯的成績,不如就以台灣曾發生的真實案件來製作。

相較於 podcast、YouTube 及談話性節目中犯罪懸疑的題材受到歡迎,在影視作品上卻並非必然,如入圍第 59 屆金馬獎兩項大獎的《罪後真相》在網路有著相當的好評,截止於 2022 年 12 月 25 日卻僅獲得1638萬元的票房。

「很多人去聽或看這些內容,是以一個獵奇的心態去看這些案件。但要讓觀眾留在那裡看幾個小時的電影,或不同集數的故事,還要有其他的吸引力。」嚴嘉念說。

林秉聿認為真實故事的取材是必要的,「很多時候真實的事件比我們虛構出來的故事還要精彩。」過去台灣引發刑案電視劇的《天眼》、被稱為台灣X檔案的《台灣靈異事件》都是以真實事件改編,林秉聿認為既然現在沒有台灣節目如此製作,不如就由他們來嘗試,「我們用一個很不錯的資源、很好的編導重新來拍像《天眼》這樣的show,但我們把它拍得像精品一樣精緻。」

《台灣犯罪故事》單元四〈黑潮之下〉。(劇照/Disney+提供)
《台灣犯罪故事》單元四〈黑潮之下〉。(劇照/Disney+提供)

嚴嘉念也提到台灣與香港的受眾輪廓並不相同,台灣觀眾更在乎故事裡的「人」,「香港如果同樣講犯罪,很多時候是會講factual(真實的)東西,到底誰殺的?如何查案?但台灣比較喜歡去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也因此《台灣犯罪故事》裡的四個單元皆透過事件去挖掘角色背後的關係,呈現的並非推理細節,而是案件背後的動機。足以讓人投射情感的人物,便是嚴嘉念認為在獵奇之外,真正能夠抓住觀眾的吸引力,「這樣不止台灣觀眾能夠看懂,外國觀眾也能從角色獲得共感。」

當故事發生在低迷的千禧年間

為了維持每個單元一致性,並確立深入人物的主軸,作為《台灣犯罪故事》監製的嚴嘉念、林秉聿早在八位導演及編劇加入前,便已進行初步定調。

「我們先設定故事都發生在 2000 年左右。」林秉聿說,一方面是當時的監視錄影機還不多,在證據的收集上比較困難;此時李昌鈺博士剛在台灣建立鑑識系統,警察科學辦案能力並不普遍,讓戲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當時台灣接連遭遇 921 大地震、千禧蟲危機、SARS 爆發、金融風暴等,社會籠罩著低迷憂鬱的氛圍,這正是《台灣犯罪故事》想要帶給觀眾的情緒;在拍攝上,台灣許多地方依然保有 20 年前的景貌可以直接取景,無需透過美術額外將場景做舊。

擔任兩季電視劇《麻醉風暴》導演的蕭力修被認為是執導〈出軌〉的不二人選。(劇照/Disney+提供)
擔任兩季電視劇《麻醉風暴》導演的蕭力修被認為是執導〈出軌〉的不二人選。(劇照/Disney+提供)

時空背景確定後,兩人很快地決定四個單元中要涵蓋當時台灣最常見的詐保案、最吸睛且獵奇的滅門血案,「再來是90年代常發生刑求,那時台灣的警察為了要破案常會逼迫行疑犯自白或直接定罪,當然設定在軍營裡是為增加戲劇效果;最後才確定的,是未成年犯案。」林秉聿說,故事主題確認後再交由有興趣的編劇與導演去認領開發。

「不過我好像是被強迫中獎。」蕭力修導演一言,惹得全場都笑了。

擔任兩季電視劇《麻醉風暴》導演的他被認為是執導〈出軌〉的不二人選,「故事裡發生比較多醫療相關的事情,製作人覺得我可能比較擅長。」他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發覺,案件的背後確實複雜,可以探討的角度太多,即便今日回望,仍有許多程序正義、有/無罪推定等爭議與說法於其中,「後來我發覺,事件的真相對我來講不是那麼重要,反而是故事裡面的人物是在什麼情境下產生這些事件,對我而言比較重要。」

蕭力修認為田野調查是件矛盾的事情,調查得越深入,越會反覆將故事往真實去校正,甚至推翻許多既往的邏輯,讓劇情難以走下去。「所以重心還是要回到角色,其實每種故事都一樣,核心都是角色。」他說,在懸疑偵查的過程中,若觀眾無法進入或寄託於角色,事件便與他們無關,即便設計得再精巧也沒用。

最初嚴嘉念和林秉聿想讓蕭力修擔任《台灣犯罪故事》的總導演,以統整四個單元的整體性。但看見各組編導皆有自己闡述故事的風格及想法後,三人便決定將製作展開,不設定總導演,由各單元的編導自由發揮。

(攝影/蔡耀徴)
(攝影/蔡耀徴)

四組單元由各自的編導朝自己擅長的方向製作,但其餘的製作人員如攝影師、美術、造型及配樂等都是由同一組團隊組成,服務四個單元以維持整體影集的一致性。嚴嘉念說:「每一件事情我們都想好了,像主題曲〈天黑黑〉就是 2000 年很經典的歌曲;而所有的視覺設計也都整合在那個年代的風格。」

林秉聿緊接著說:「我們(三間製作公司)真的做了許多事情,甚至帶領整個計畫,讓編導們可以在這個框架底下去選好的演員,最沒負擔的去發揮他們的才華。」

能如此深入且專注的探討故事,蕭力修感謝有嚴嘉念和林秉聿等監製的投入,「我不太需要思考故事以外的事情,不用顧慮預算的壓力,一開始也就協定實際拍攝的工作時數會是多少,讓整個製作正常化運作,這次的拍攝大概是我拍過最輕鬆的一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