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聚焦東南亞:新加坡近期在全球藝術市場的地位轉變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3年01月18日11:35 • 發布於 2023年01月17日16:00 • 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

ARTnews近期報導指出,隨著包含紐約、香港和東京等國際畫廊於2023年初紛紛進駐新加坡後,預告著其在全球藝術市場的地位可能將有所提升,並獲得更多市場熱度。

成立於1960年代的東京銀座,身為日本藝術界中流砥柱的白石畫廊,其在1月6日時於新加坡開設畫廊的新據點。新空間位於丹戎巴葛公園(Tanjong Pagar Distripark),緊鄰當地歷史悠久的港口區藝術聚落。同月12日,香港WOAW畫廊的新加坡分店,也於市中心商業區正式開幕。

WOAW畫廊位於新加坡的空間。圖/取自:Woaw Gallery Facebook

新加坡WOAW畫廊的首檔展覽「作為朋友與夥伴」(As Friends amp Partners),由畫廊創始人 Kevin Poon 策劃。圖/取自:Woaw Gallery Facebook

稍早的1月3日,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任命Ken Tan成為董事。他將常駐新加坡,以領導並開展畫廊在東南亞的營運活動。在一次電訪中,立木畫廊聯合創始人樂睿昕(Rachel Lehmann)表示:「雖然我們並非近期才產生對該地區的興趣,但我們也決定要加倍投入。這是因為觀察到忠實藏家在東南亞的需求正不斷成長」。

立木畫廊新董事-Ken Tan。圖/取自 :GalleriesNow

新加坡有著什麼樣的條件?

有鑑於這些國際畫廊對新加坡市場的關注表現,能意識到一個屬於新加坡的時代或許正在到來。然而,如此發展也不完全出乎意料。

縱使經濟衰退迫在眉睫,但近期的全球局勢變化,也強化了新加坡作為金融和貿易之都的地位。自疫情以來,這座港口城市正迅速成為亞洲區域的辦公中心,背後則歸因於其相對較低的稅收,以及中國大陸與香港正發生的資金出逃現象。英國Financial Times也指出,新加坡一直保持著私人財富避風港的角色,並作為東南亞地區許多發展中經濟體(包括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市場中心。且地緣政治也改變其前景,吸引了原本投入於中國市場的資金。

越多商業活動逐漸於東南亞地區開展。曾徹底改變蘇富比亞洲區業務的「造雨人」,黃林詩韻(Patti Wong),在近日創辦了精品藝術諮詢公司-Patti Wong amp Associates(PWampA)。這間公司將與全球知名的藝術諮詢公司Fine Art Group合作,著眼擴張其於亞洲區域的影響力,提供當地藏家類似西方常見的藝術諮詢服務。其中包含了韓國和新加坡的藝術市場,後者更被視作整個東南亞地區的藝術品銷售樞紐。由於具有地緣上的優勢,新加坡可說是打入區域市場的重要基地。

重要活動和藝術博覽會的舉辦也化為助力,進一步刺激當地藝術市場的蓬勃。由The Art Assembly主辦,醞釀已久的首屆「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終於在今年1月12日開幕。四天公眾展期間,博覽會聚集來自35個國家及地區,共164間畫廊的精彩作品,並吸引了逾42,000名參訪人次。ART SG 的啟動可謂重要的里程碑,標誌著亞洲藝術市場已邁入新的階段。且其將在發展區內當代藝術觀眾群、聯繫東南亞與全球藝術圈等方面擔任關鍵角色。

延伸閱讀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首屆新加坡藝博會 ART SG 現已開幕,The Art Assembly 布局的重要一步

2023 ART SG 展會現場。圖/取自:ART SG Facebook

2023 ART SG 展會現場。圖/取自:ART SG Facebook

同一時間,與Art Basel再次合作的當地藝術博覽會S.E.A. Focus,也於1月6日至15日期間舉行。受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委託,S.E.A. Focus於 2019年啟動,旨在聚焦東南亞當代藝術的推廣。另值得注意的是,該組織於今年展會開始前,宣布和新加坡藝術博物館(Singapore Art Museum)共同發起一項新的藝術基金計畫。此基金將由一個專家小組負責,從博覽會中挑選作品並用於美術館的蒐藏策略,這也是區域內首見的藝術贊助專案。可以暸解到當地藝文機構與組織不僅投入資金來協助市場的活絡,更是有企圖地嘗試在東南亞藝術圈內扎下根基,進而於區域中掌握話語權。

S.E.A. Focus放眼於成為東南亞當代藝術推廣的平台。圖/取自Artnet

在亞洲藝術市場中,新加坡過去長期被視為僅此於香港的存在。但如今,它的位置已受到地緣政治變化而有所提升。於內,當地的文化活動也正日漸成長。Art SG 總監楊淑茵(Shuyin Yang)對此指出,自疫情趨緩後,當地畫廊正在恢復氣勢,且集中在兩個地區發展mdashmdash吉爾曼軍營藝術區(Gillman Barracks),和新加坡藝術博物館周圍的丹戎巴葛區。

挑戰:高租賃成本和有待觀察的藝術前景

儘管在藝術市場中獲得許多來自海外的注視,但實際上,這也並非首次有國際和區域型藝廊進駐於新加坡。十年前,馬尼拉、東京、紐約等地的著名畫廊曾於新加坡開設分支。但2015年後,部分單位關閉了其空間,主因則是銷售額和觀眾量低落。對這些希望在新加坡設立實體據點的藝廊而言,其共同的生存挑戰莫過於空間的租用成本。有鑑於當地租賃市場的迅速發展,新加坡與紐約並列世界上房租最貴的城市,且目前仍未見到租金可能下降的徵兆。

另一方面,行內專家也承認與東南亞和亞洲地區的其它國家相比,該國的藝術生態尚處於起步階段。新加坡美術館協會主席兼STPI畫廊總監,麗塔.塔爾吉(Rita Targui)提到:「亞洲擁有許多誘人機會和發展前景,這不僅限於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和南韓等國家也新開設許多博物館和藝廊hellip之中問題在於,新加坡能否經由群聚效應(critical mass)產生足夠能量,以維持其藝術生態系統的獨立發展」?不過,新加坡的藝文生態前景仍被看好。立木畫廊的Tan認為該國直至1965年才獨立,縱使作為國家沒有長久的歷史,但其中也蘊含具深度且廣泛的發展潛能。

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海港城市,新加坡本身即有良好的地理條件以進行國際商業活動。且在近年疫情、地緣政治變化的牽動下,該地也迎接新的轉機,取得海外資方更多關注。無論是來自外界投入抑或是內部醞釀的能量,現階段的新加坡可謂蓄勢待發,並有望成為區域中的領頭羊。

新聞來源:Artnews / Financial Times / Artnet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