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鏡頭,再來到大同鄉的玉蘭社區,在這個被群山擁抱,面對蘭陽溪谷的聚落,有著許多早期來此開墾的客家移民,雖然至今,年輕的一輩大多已不會講客語,不過走訪社區,還是可以挖掘許多,用食物留存下來的客家記憶。
「要帶這張上去,要蓋章。」
領取闖關卡,走上玉蘭茶園登山步道,除了被茶樹的綠意包圍,還能將蘭陽溪谷盡收眼底。
民眾:「那我平常就都有在、都有在爬山,啊是剛好看到這個活動,就覺得說很棒的活動,最主要就是運動。」
民眾:「知道 這個地方本來好像是客家移民嘛,像山本茶園那邊那個,他們都是啊,都是客家人。」
就在居民以泰雅族為主的大同鄉,有一個小小客家庄。
玉蘭社區居民 吳家慶:「新竹的鄰居啊,因為有人先來這邊,爸爸就來看、看,真的唷,這邊的山很大座,種橘子很好,就決定民國50年來、來這邊種橘子。」
玉蘭社區的客家移民,大部分來自新竹、苗栗與中壢3個地區,當年這群客家移民,從桃竹苗地區遷徙過來,主要是來幫忙興建發電廠,以及到太平山伐木,隨著產業的轉變,太平山不再伐木之後,玉蘭一帶的客家人便開始種茶葉。
玉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林承偉:「然後工作以後發現,這邊還有很多肥沃的土地沒有人開墾,然後所以他們就會回去那邊,然後找他們自己的親戚過來這邊開墾,那所以在3、40年代過來的時候,他們一開始過來是種柑橘類啦,甚至稻米啦,然後再到民國70年代的時候,他們開始種茶。」
記者 劉宜頻:「在玉蘭社區,目前大約有8成都是客家人,這些客家移民翻山越嶺落腳玉蘭,不過也沒有忘掉傳統,在當地就有許多特色美食,就用在地產業結合客家文化,發展而來的。」
茶粄業者 葉秀琴:「爸爸媽媽他們就想說現在的茶,以前的茶價錢比較好,現在的茶價錢比較不好,他們就想說剩下他們兩個,就沒有辦法做,所以才來想說我們現在做茶,用那個茶粉來做茶粄。」
玉蘭社區居民 吳家慶:「因為大同鄉主要是原住民的鄉嘛,那我們這裡就只有我們這個社區,是客家人這樣子,那所以我們在推廣下來會比較,資源會比較少一點點,那我們就是變成,透過這樣一點一點的累積,然後讓大家一起,有凝聚這個向心力這樣。」
雖然玉蘭社區目前第二代、第三代,大多已不會講客語,但是後代將玉蘭茶融入在食物中,延續客家記憶,透過活動,號召民眾走進玉蘭社區,認識這個隱身在宜蘭大同鄉的客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