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宅品味

2022普立茲克建築獎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為群體而建,與土地共存」

室內Interior

更新於 2022年04月06日05:36 • 發布於 2022年04月06日05:36 • 室內雜誌編輯部
奧醫生之家(2019,布基納法索,萊奧)©Francis Kéré
奧醫生之家(2019,布基納法索,萊奧)©Francis Kéré

2022 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於 3 月 15 日公布,由建築師、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獲獎,是普立茲克建築獎創辦 40 餘年以來首位榮獲此殊榮的非裔建築師。

評審團讚揚其對於社區與地方的貢獻,「弗朗西斯.凱雷在資源極度匱乏的土地上踐行著開拓性的建築事業—為促進地球及其居住者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努力。他是一位建築師,更是一名奉獻者,在那些常常被世界所遺忘的土地上,他為不計其數的民眾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體驗。」

 2022 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Lars Borges
 2022 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Lars Borges

弗朗西斯.凱雷於 1965 年出生於布吉納法索的小村落甘多—這裡沒有乾淨的飲用水、電力和基礎設施,更談不上建築,「我記得我祖母坐在只有微弱燈光的房間裡講故事,我們緊緊擠在一起,房間裡回蕩著她的聲音,將我們包圍在其中,她招呼我們靠得更近一些,形成一個安全的所在—這是我對建築的第一次感知。」

7 歲時因村裡沒有學校而必須負笈他鄉,之後的求學人生他離家鄉越來越遠,1985 年利用職業木工獎學金前往德國柏林,白天學習如何搭建屋頂和製作家具,晚間則持續攻讀中學課程,至 1995 年他再次獲得獎學金進入柏林工業大學,獲得建築學高等學位。

本加河畔學校(2018,莫三比克,太特)©Francis Kéré
本加河畔學校(2018,莫三比克,太特)©Francis Kéré

然而他的心從未離開故鄉,他認知到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與連帶應負的責任,從而建立「籌建甘多學校」基金會(後更名為凱雷基金會,旨在籌集款項並宣導兒童擁有舒適教室的權利)。

「我希望改變成規,鼓勵人們勇於追求夢想,敢於冒險。富有之輩不該因富有而糜費資源,貧困之家也不因貧窮而放棄嘗試創造生活品質。」凱雷表示,「每個人都值得有品質的生活,每個人都值得享有奢華和舒適的機會。個體之間休戚與共,氣候環境、民主議題、資源匱乏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建築理念的起始

甘多小學(2001,布吉納法索,甘多)是建築師首件作品。© Erik-Jan Ouwerkerk
甘多小學(2001,布吉納法索,甘多)是建築師首件作品。© Erik-Jan Ouwerkerk

他的第一個建築作品就是 2001 年的甘多小學,奠立了凱雷的建築理念基礎—為社區打造一個動力源泉,於功能上滿足基本需求,於本質上彌補社會不公。建築需以有限的資源應對酷熱高溫和惡劣照明條件的可能,凱雷因地制宜地開發了一套性能卓著又極富表現力的建築語言,包括雙層屋頂、蓄熱體、通風塔、間接光照、交叉通風和遮陽室等,而不是傳統的窗戶、門和廊柱。

他也對本土材料具有創造性運用,就地取材的黏土經過水泥強化,形成熱量聚集的磚塊,可將涼爽的空氣保留在室內,又能讓熱量通過磚塊天花板和寬大的懸空高架屋頂散發出去,從而在沒有空調資源下實現通風。

醫療與社會福利中心(2014,布吉納法索,拉昂戈)。©Francis Kéré
醫療與社會福利中心(2014,布吉納法索,拉昂戈)。©Francis Kéré

甘多小學的成功不僅使他獲得 2004 年阿迦汗建築獎,更使學校的在讀學生人數從原先的 120 名增加到 700 名,並進一步促成了教師住房、學校擴建和圖書館等建設。

隨著更多的小學、中學、專科學校以及醫療設施的落成,不僅是布吉納法索,肯亞、莫三比克和烏幹達等地也紛紛效仿。他的校舍作品產生的影響力推動了眾多新機構的誕生,每一家機構都對當地的氣候環境和可持續性發展體現足夠的敏感度,無疑將惠及後世數代。

 獅子初創園區(2021,肯亞,圖爾卡納縣)©Francis Kéré
 獅子初創園區(2021,肯亞,圖爾卡納縣)©Francis Kéré

資料與圖片提供」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閱讀全文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