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有圖不一定有真相!AI 圖片真假難辨,Google 浮水印工具 SynthID 會是好解方嗎?

FC未來商務

更新於 2023年10月16日07:02 • 發布於 2023年10月16日06:00 • Ariel Chang

拜生成式 AI 發展所賜,人們現在利用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等圖像生成工具就能輕鬆產製大量圖片,但也惹出不少「假新聞」爭議,像是前些日子,就有 AI 生成的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被捕、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和通用汽車執行長瑪莉.巴拉(Marry Barra)牽手上街圖片在社群媒體上瘋傳;5 月份一張五角大廈爆炸的生成圖甚至影響了股市。

對此,今年 7 月白宮召集了各大科技領袖舉行 AI 會議,與會的企業(包括 Google 和 OpenAI 等)承諾會開發出浮水印工具,讓 AI 生成圖更容易辨識。Google DeepMind 也於今年 8 月開發一個 AI 檢測工具:SynthID。

SynthID:為 AI 圖片加上浮水印,履行負責任 AI

SynthID 旨在為 AI 生成的圖片添加、偵測浮水印,以便於人們辨識圖片是否由 AI 生成。與一般直接壓在圖上的浮水印不同,SynthID 的浮水印一般肉眼無法察覺,需要特定系統才能辨識,且它也不會因為圖片被裁切、畫質改變、套用濾鏡而失效,甚至是以破壞性資料壓縮方式儲存圖片,該浮水印也不會消失。

除了檢測圖片外,Google DeepMind 希望 SynthID 未來還可以辨識影片或文字是否由 AI 生成。「雖然它仍不是解決 Deepfake 換臉技術或者任何惡意散播假圖片的萬用解方,但它在此領域絕對是一個重大突破。」Google DeepMind 指出。

目前,Google 只開放這項服務給使用雲端服務的付費顧客,且可被加上浮水印的圖像僅限 Google 圖像生成工具 Imagen 所產生的,公司也強調這項工具還在實驗階段。

AI 圖片真假難辨,浮水印是好解方嗎?

美國華盛頓大學數據實驗室主任偉斯特(Jevin West)指出,發生重大事件後社群平台湧入大量假影像將可能是未來的日常,而這些假影像將在社會的關鍵時刻混淆大眾視聽,AI 生成影像可能會帶來「真相危機」。

科技巨頭研發出各種浮水印的工具,企圖對抗假圖像猖獗的現象,但《Wired》報導指出,專家認為浮水印只是個「權宜之計」,有心之人還是可以研究怎麼繞過浮水印,就如同資安公司與駭客連續的攻防戰一樣。

又或者,當 AI 生成圖被放入自製影片中,在不同媒體相融合下浮水印該如何標註,也會是個挑戰。幫助人們利用科技促進人權的非營利組織 Witness 專案總監格雷戈里(Sam Gregory)舉例:「有人可能會將真實的音檔放在經過處理的圖像或影片上。在這種情況下,平台需要弄清楚如何標記某個部分(但不是全部)是 AI 生成的。」

AI 生成的內容,應該告訴用戶嗎?兩派說法一次看

企業已陸續將生成式 AI 用於一系列面向客戶的應用領域,除了生成圖片之外,也可以生成廣告標語、新聞稿、行銷文案等等。然而,企業是否應該告知用戶,其內容是由 AI 生成的,有兩方意見:一些企業認為揭露內容來源很重要,另一些則認為,只要內容正確,來源並不重要。

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管理與組織助理教授雷瀚曼(Hatim Rahman)指出,若企業以自己的數據訓練生成式 AI 模型,並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原創性時,就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揭露生成式 AI 的使用情況。「將文案撰寫外包給他人的公司並不會披露行銷素材由誰撰寫,公眾也沒有對揭露這些資訊有期望。」他說,「當初圖片編輯平台 Adobe Photoshop 流行起來時,也有過類似問題,如今大多數公司都不披露它們使用的圖片是經過圖片編輯的。」

雷瀚曼也表示,雖然還沒有明確的法規,可若企業使用的是利用公開數據訓練的公開模型,不揭露可能會產生法律問題,因為相關模型可能是根據受版權保護材料訓練的。

另一方像是軟體公司 Laserfiche 的企業戰略資深副總兼資訊長非爾普(Thomas Phelps)就說,該公司禁止員工將 AI 生成的內容視為自己的內容,並要求他們在使用 AI 生成素材時必須標明。

同樣的,Adobe 最近推出的影像生成工具「Firefly」,也在每個 AI 生成的圖片中納入「內容身分證」,來告訴讀者它是否為 AI 生成。「揭露內容來源也是公司與客戶建立信任和透明度的一種方式。」軟體公司 SAP 行銷和解決方案長懷特(Julia White)如此說道。

在資訊量愈來愈龐大,真假愈加難辨的網路世界中,閱聽人不僅可能被虛假的事物愚弄,也可能逐漸不相信真實的事物,未來如何讓閱聽人在茫茫資訊海中能辨識資訊、消息來源,將是生成式 AI 技術發展之餘,不可忽略的課題。

資料來源:DeepMindWall Street JournalAxiosWIRED

延伸閱讀

消費者願為 AI 產品付費、90% 公司已盈利!盤點 AI 市場現況與機會,還有哪些「明日之星」?
傳統相機廠的反抗!Nikon 推新廣告反擊 AI 製圖:不要放棄真實世界
給圖片就能反推提示詞!Midjourney 超狂新功能,新手也能輕鬆學「詠唱」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