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女性主義先鋒維吉尼亞•吳爾芙:「女人要有錢,還有屬於自己的房間。」穿自己所想,寫出掙脫父權做自己的勇氣|女作家們的衣櫥|

Wazaiii

更新於 2022年08月10日11:23 • 發布於 2022年08月10日11:23 • Wazaiii

前《VOGUE》雜誌總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作家所用的詞語,還是他們所穿的衣裳,往往都有內在的聯繫。」

本專欄致力於挖掘女作家的風格,從她們的衣櫥窺見她們的人生故事。

女作家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怎麼說呢?因為在過去歷史的長河裡,女人一直都是透過男作家的筆被描述,她們的所思所想並非由同性來闡述,而是異性。英國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格在其著作《觀看之道》中特別指出:「男人行動而女人現身。男人看著女人,女人看著自己被別人看見。」

因此,女性只要離開了男性的凝視,可以說並不真實存在。至少,不存在於文字中。

維吉尼亞‧吳爾芙很早就對男性筆下的女性提出質疑,她發現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物化的問題,而是在她自己閱讀的經驗中發現,男性總是不厭其煩的在描述女性,但他們的筆觸卻又十分狹隘。女性身分都只因為和這位男性的關係才得到呈現,是妻子、母親或女兒,除卻這三種關係之外,她們幾乎沒有自己。

於是她提出,在珍‧奧斯汀之前,小說中的女性都是出於男性的視角,女人沒有被當做女人被看待過。這段論述出自於維吉尼亞‧吳爾芙知名的散文著作《自己的房間》,這本書後來被視為女性主義的經典文學文本。

1928年10月,維吉尼亞·吳爾芙夫婦拜訪了劍橋大學,並在當時專收女生的兩個學院做了演講,後來這些演講內容集結成書出版,成為了知名的隨筆散文《自己的房間》。在這本隨筆的開篇,她就直奔主題,以「女性與文學」的關係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說:「女人想要寫小說,必須要有錢,還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

↑《自己的房間》

她以自己為例現身說法,說在這個時代(一戰之前)能讓女性從事的職業並不多,就連寫作這種關起門來的工作,對女性來說也並不容易。一個女人如果想以寫作為志業,除非她可以從家族中繼承一大筆遺產,先有一筆可靠的財富做後盾。

吳爾芙之所以能寫作,是從去世的姑姑那裡繼承了五百英鎊,除此之外,她還得靠給報社撰稿、替人寫信、給貴婦人讀書、教幼稚園裡的孩子識字,從這些零零碎碎的打工中賺取幾塊英鎊,維持自己的生活。然後,除去這些打工的時間,剩下的才是她進行讀書寫作的時間。

這篇文雖然是從現實的層面來討論「女性與文學」的關係。但幾經時光流轉來到現代,我們用現代眼光來解讀的話,這句話可以廣義的理解為「女性與工作或夢想」的關係。

寫小說可以被替換成女人想要做的任何一件事,換句話說就是,你要讓自己經濟獨立,以及擁有一個可以自由支配生活的空間。

獨立女性最大的前提,莫過於此。而吳爾芙所有的小說著作都在鼓勵女性衝破桎梏,成為自己。

看過電影《時時刻刻》嗎?是否對劇中妮可‧基嫚扮演的維吉尼亞‧吳爾芙印象深刻?電影中,吳爾芙總是心神不寧、敏感又脆弱,看得出來她精神上有點問題。確實,吳爾芙活著時候一直飽受精神抑鬱的折磨,但清醒的時候她又同時是最有趣的靈魂,把那些新奇的想法都注入在她的作品中。比如,她語帶諷刺的寫下:「只要女人想的是男人,就沒有人會反對女人去思考。」

↑《時時刻刻 THE HOURS》,(右)妮可‧基嫚飾演的維吉尼亞‧吳爾芙
↑《時時刻刻 THE HOURS》,(右)妮可‧基嫚飾演的維吉尼亞‧吳爾芙

她雖然出身於英國的上流社會,但保守的環境卻也讓她受盡折磨。在父親過世之前,她就跟一般的名門千金一樣,社交只是為了尋覓結婚對象,而她一直都不喜歡這種冗長無聊為了結婚目的而去社交的場合,因為跟那些貴婦人在一起的時候,她完全不知道要聊什麼,只能尬聊。

↑妮可‧基嫚在《時時刻刻 THE HOURS》中精湛的演技令觀眾印象深刻。
↑妮可‧基嫚在《時時刻刻 THE HOURS》中精湛的演技令觀眾印象深刻。

據說有一次她實在不知道要聊什麼,就跟貴婦們聊了一下古希臘哲學和柏拉圖。把那些貴婦嚇得簡直想讓她原地消失,因為她們從來沒見過一個女人聊什麼柏拉圖,說穿了,她們並不喜歡有自己見解的年輕女性。

↑妮可‧基嫚飾演的吳爾芙,眼中流露一絲憂鬱
↑妮可‧基嫚飾演的吳爾芙,眼中流露一絲憂鬱

直到父親去世,吳爾芙跟姊姊搬到布魯斯伯里之後,才真正獲得解脫。因為那時候她混的布魯斯伯里文化沙龍,就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圈子。這個文化沙龍聚集當時英國的藝術家、作家、哲學家、經濟學家等等,很多後世的學者都認為布魯斯伯里這個小群體對二十世紀的女性主義、社會主義以及和平主義的發展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談起維吉尼亞‧吳爾芙的精神耗弱,脫離不了她特殊的成長經歷。親生母親帶著哥哥們再婚,再婚對象也帶著上段婚姻裡的孩子,兩人一起組成家庭,然後再生下她。家族遺傳裡就有精神病的問題,母親過世後,父親情緒崩潰,開始對子女們進行情感、道德雙綁架,加上曾經被兩個同母異父的哥哥們性侵過,最愛的姊姊又死於難產,使得吳爾芙終身都沒有解除對性與婚姻的恐懼。

她曾說:「如果不是自己的父親死得早,那麼她後來的成就應該都會化成泡影。」沒有寫作、沒有事業、沒有愛情、沒有婚姻,只有一個戲精一樣的老頭子不斷的對子女進行騷擾。

直到布魯斯伯里文化沙龍成立,她才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與在場的男性有著相同平等的地位。而她的美麗,也給後來的丈夫倫納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右)吳爾芙老公,雷納德
↑(右)吳爾芙老公,雷納德

羅莎蒙德·萊曼這樣描述過吳爾芙:

「她美麗絕倫,顴骨與輪廓帶著一種素樸的才情智識之美,有著如同雕刻的眼瞼、鼻子與雙唇,其間鑲嵌著一雙憂鬱的大眼睛,在她那哥德式聖母般狹長的面頰上。她的聲音輕柔、富於樂感,雙手長得非常精緻。她習慣於將雙手伸向火邊取暖,它們被照得如此透明,你盡可以想像鮮活的皮膚下那長長的易脆的骨頭。」

↑羅莎蒙德·萊曼
↑羅莎蒙德·萊曼

吳爾芙是現代派作家及意識流小說作家,這樣的特質也顯現在她對服裝的表現上。她總是把頭髮輕輕挽起來,穿著裹住雙肩的長款開衫搭配長裙。這份優雅看起來不經修飾,卻帶有知識分子的隨意與輕鬆。她也會把毛衣跟裙子、印花家居服和皮草坎肩一起混搭,她不覺得這些東西不合適,只要她想這樣穿。

她所處的年代是維多利亞時代末期與愛德華時代,英國婦女的穿著還是比較講究繁瑣精緻的,但她毫不在意其他人穿什麼,她只穿她自己覺得舒服的,恰恰是這樣的性格,讓她的著裝有著明顯的個人標誌。

↑《唐頓莊園》劇照,老伯爵夫人(瑪姬·史密斯 飾演)仍穿著維多利亞時代末期的衣著
↑《唐頓莊園》劇照,老伯爵夫人(瑪姬·史密斯 飾演)仍穿著維多利亞時代末期的衣著
↑《唐頓莊園》劇照,愛德華時代衣著
↑《唐頓莊園》劇照,愛德華時代衣著

似乎,女作家們的品味與風格就如同她們的思想,在乎的不是最流行的,而是「像自己」。1920年代,吳爾芙曾為英國版《VOGUE》寫過文章,並為雜誌拍了一組照片。她身穿母親維多利亞時代的連身裙就上場拍攝了,完全不管這一身是否是當時的流行。

對於衣服,她這樣說:「下次有寫作衝動時,我一定要記得寫寫我的服裝。我對服裝的愛讓我非常感興趣。如果它不是愛,那會是什麼呢?我必需去發現。」

在她的小說《奧蘭多》裡,也曾這樣敘述過:「他們說,看似無關緊要,其實衣服的功能絕不僅僅是禦寒。衣服能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也改變世界對我們的看法。」

↑《奧蘭多》
↑《奧蘭多》

寫完最後一本小說《幕間》之前,世界正在爆發第二次大戰。砲火摧毀了吳爾芙夫婦的家園。她的精神再度陷入混亂。懷著對丈夫倫納德最強烈的感激,以及無以回報的心情,吳爾芙最終在自己家附近投河,自殺成功,結束她既清醒又瘋癲的一生。

↑《幕間》
↑《幕間》

◎Photo Via:IMBd, Vogue, Amazon, Wikipedia, NPG, Patrickhumphreys, Chron, Twitter, Artstribune, Vanityfair, Spazioart, Artnews

◎Video via: Youtube(MIRAMAX, 几册艺术)

延伸閱讀:

早泰勒絲100年!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縱情追愛而創作偉大!蕭邦、繆塞…都拜倒在她的男裝下|女作家們的衣櫥|

百年前巴黎話題女王柯蕾特 Colette —頂著爆炸頭、女女戀…挑戰前衛底線,寫下最反叛的人生歌舞劇|女作家們的衣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