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AMD X570 平台的生命週期已邁入第 3 年,但對應的 Ryzen 5000 系列 CPU 仍相當熱銷,尤其高核心數的款式更受歡迎,華碩為此推出 ROG 主機板產品線的最高規產品:Crosshair VIII Extreme,不只供電規模提升,還整合了高階用戶最想要的 Thunderbolt 4 介面。
外觀設計與用料
受惠於 AMD 新款 X570 晶片組功耗降低,Crosshair VIII Extreme 延續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 的無風扇設計,使用超大塊且厚實的鋁質散熱片覆蓋整張主機板,橫跨 VRM 供電模組、I/O 外罩、PCH 南橋晶片、音效區塊,以及所有 M.2 裝置插槽。
這些散熱片的表面處理也相當細緻,細緻的噴砂與黑化陽極電鍍,再加上鏡面真空濺鍍的 Logo 上蓋點綴,而靠近 PCH 晶片、橫跨兩組 M.2 插槽的散熱片則用上了鏡面拋光效果,相當亮眼。背面也加上鋁質背板強化結構與散熱,整張主機板重量達到 2795.6 g,稱得上是「重量級」產品。
供電同樣使用非相位倍增的整合式功率級設計,擁有更好的反應效率(較低延遲),可以更快速處理複雜的工作負載。其規模擴增至 18 + 2 相,每相皆提供 90 安培的功率級。
加上高導磁率 MicroFine 鋁合金核心電感,以及 10K 高品質電容,都能在高溫、高負載等嚴苛情況下,提供長時間穩定的供電環境。
最顯眼的招牌特色,就是在最靠近 CPU 的 M.2 插槽上的 2 吋 LiveDash OLED,它可顯示 CPU 溫度/時脈/電壓/風扇轉速等監控功能、Extreme 專屬動畫、BIOS 更新進度資訊,也能顯示客製化動畫。
最獨特的規格,就是背板 I/O 導入了 2 組 Thunderbolt 4,可提供 40 Gb/s 超大頻寬,且支援傳輸線材長度達 2m,相下相容 USB 4 或是 10 Gbp 的 USB 3.2 Gen 2。由於 X570 晶片組不支援 CPU 内顯,所以 I/O 背板上另設 2 組 DP in 讓 Thunderbolt 4 可傳輸視訊。
除了已成為基本規格的 Intel I225-V 2.5Gb 有線網路,身為最高階產品的 Crosshair VIII Extreme 還提供 Marvell AQtion 最新的 AQC113CS 10Gb 有線網路,當然 Wi-Fi 6E、藍牙 5.1 等新式無線傳輸規格也一應俱全。
ROG Extreme 等級主機板的重點特色,就是 DIMM.2 插槽,可額外加裝 2 條 M.2 裝置,連同主機板本體以設置的 3 組插槽,Crosshair VIII Extreme 總共提供了 5 組 M.2 插槽,而且都是 PCIe 4.0 x4 規格。
頻寬是這樣分配的:CPU 提供 20 條 PCIe 4.0 通道,最靠近 CPU 的插槽獨立使用 4 條通道,靠近 PCH 晶片的兩組插槽各使用 4 條通道,與顯卡共享剩餘的 16 條通道,若要使用這兩組 M.2 插槽,則顯卡插槽會降為 PCIe 4.0 x8。
而 DIMM.2 擴充版上的兩組插槽,使用來自 PCH 晶片的 PCIe 4.0 通道,各使用 4 條,該訊號與 SATA 共用,因此也可支援 SATA 介面的 M.2 SSD。
位於主機板右側的 ATX 24-pin 電源、PCIe 6-pin 補充電源、部分 RGB 燈與風扇等裝置接頭都轉向右邊,讓使用者整線可以更美觀。
另個有意思的規格是 USB 3.2 Gen 2x2 (頻寬 20Gb/s)以內接前置面板的形式呈現,不過因為支援的機殼和外接 SSD 相對不多,就當作附加價值吧!
內建音效主要由 Realtek ALC4082 Codec 和 ESS Sabre ESS9018Q2C DAC 構成,已是目前主機板方案中的最高規格,還附上內含 ESS 9281 QUAD DAC 的 ROG Clavis USB-C 外接音效擴大器,可輸出更純淨、無雜訊的音效。
測試環境
- CPU:AMD Ryzen 9 5900X
-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I Extreme
- 散熱器:Thermalright Silver Arrow T8 搭配同廠 TF8 散熱膏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Founders Edition 創始版
- 記憶體: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4-4000 8GBx2
- 儲存:Seagate FireCuda 530 SSD 2TB
- 電源:Antec Signature Platinum 1300W
Dynamic OC Switcher
Dynamic OC Switcher 是華碩在 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 初次開發的功能,可在 CPU 開啟 PBO 的狀態下,額外設定全核超頻的時脈,Crosshair VIII Extreme 當然也延續使用。
當系統偵測到多核運算負載(電流需求)變高時(預設 45A)先使用全核定頻超頻保持較高效能,當溫度高過設定值(預設 75°C)後改由 PBO 自動超頻機制介入,也就有了過熱降頻保護機制。
從 Cinebench R20 的實測數據可以看到,全核心定頻超頻至 4.7 GHz 時,多核效能比 PBO 強制開啟時還高,但單核性能比全預設和 PBO 都還要低。啟動 Dynamic OC Switcher 時,多核性能與全核心定頻超頻,單核性能也能維持預設/PBO 時的高水平。
3DMark CPU Profile 也是類似的狀況,啟動 Dynamic OC Switcher 時,4 執行緒以下的性能表現等同於預設/PBO 模式的 Boost 效果,8 執行緒以上的性能相當貼近全核定頻 4.7 GHz。
M.2 / DIMM.2 頻寬與溫度表現
我們用當前讀寫性能最強的 Seagate FireCuda 530 SSD 2TB 來看各個 M.2 插槽的頻寬表現,M.2_1 和 M.2_2 / M.2_3 的差別在於專用或拆分共享頻寬,但訊號都是直通 CPU,所以實測結果看起來相差無幾。
而 DIMM.2_1 / DIMM.2_2 的訊號都是走 PCH 南橋,循序讀寫性能大概降低了 10% ~ 15%,但在頻寬如此擁擠的南橋,加上透過轉接成 DIMM.2 插槽型態,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經很了不起了。
總結
從用料、規格來看,ROG Crosshair VIII Extreme 在有限的頻寬通道內極盡所能地為用戶提供最高規格的傳輸方案,還有 Dynamic OC Switcher 兼顧絕佳的單核性能與多核心超頻效果,外觀、燈效也相當精美,定價 NT$ 25,990 其實還算合理,很明顯就是主攻 AMD Ryzen 9 5950X / 5900X CPU 的頂級用戶,真可謂 X570 主機板旗艦中的旗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