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發現巨型「蠕蜥」化石:史前吃蝸牛專家的秘密生活

明日科學

更新於 7小時前 • 發布於 7小時前 • 高 詩豪

科學家在突尼西亞挖掘出一種史前巨型蠕蜥的新物種,命名為Terastiodontosaurus marcelosanchezi,這種生物的頭骨長超過5公分,是迄今為止已知最大的蠕蜥物種。它可能主要以蝸牛為食,而這種飲食習慣已延續超過5600萬年!

蠕蜥是什麼?像地底版「沙蟲」
蠕蜥是表面看起來像「兩頭都有腦袋的蠕蟲」的爬行動物。牠們的身體設計適合在土裡來回爬行,靠圓鈍的尾巴和身形在地底鑽洞。但這次新發現的蠕蜥可能因體型過大,無法完全住在地底,部分時間會在地表活動。

現代的棋盤蠕蜥(Trogonophis wiegmanni)也以蝸牛為食。圖片來源:Alberto Sanchez Vialas
現代的棋盤蠕蜥(Trogonophis wiegmanni)也以蝸牛為食。圖片來源:Alberto Sanchez Vialas

巨齒與超強咬力:破蝸牛殼的神級技術
這種蠕蜥的牙齒結構極為特別:上頜有巨大犬齒,還有扁平臼齒與異常厚實的琺瑯質,顯示牠們有強大下顎肌肉,可以輕鬆咬碎蝸牛殼。這讓人聯想到《沙丘》小說中的巨型沙蟲,簡直就是史前的蝸牛破壳專家!

高溫時代的巨型「地底王」
研究指出,蠕蜥的巨型化可能與當時地球較高的氣溫有關。雖然牠們的大小無法與13米長的遠古巨蛇泰坦巨蟒相比,但也顯著超過其他蠕蜥親戚。

研究人員在突尼西亞的Djebel Chambi國家公園發現了Terastiodontosaurus marcelosanchezi的化石遺骸——圖片中展示的是該動物的上頜骨。圖片來源: Georgios Georgalis
研究人員在突尼西亞的Djebel Chambi國家公園發現了Terastiodontosaurus marcelosanchezi的化石遺骸——圖片中展示的是該動物的上頜骨。圖片來源: Georgios Georgalis

驚人穩定的飲食習慣
現代的「棋盤蠕蜥」也以蝸牛為主食,這次的化石證實,蠕蜥家族的蝸牛飲食法自5600萬年前就已經固定下來,無論環境怎麼變,這個技能依然穩定地保留到今天。

科學家語錄
「這是個沙蟲般的遠古巨獸!」研究人員興奮表示,「牠不僅是蠕蜥界的巨無霸,更是一個活生生的化石範例,展示了超過5000萬年不變的進化智慧。」

從地底生物到飲食策略,這次的發現不僅讓我們重新認識蠕蜥,也揭開了史前地球的生態秘密!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Jaime Chirinos(CC BY 4.0)

圖片來源: Georgios Georgalis、Alberto Sanchez Vialas (CC BY 4.0)

參考論文:
The world’s largest worm lizard: a new giant trogonophid (Squamata: Amphisbaenia) with extreme dental adaptations from the Eocene of Chambi, Tunisia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延伸閱讀:
1、蟒蛇內戰!「緬甸蟒」首次被發現吞食「網紋蟒」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