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在水上生活一整夏,是什麼樣的體驗?

換日線

更新於 06月18日05:59 • 發布於 06月04日08:28 • Chris/旅見步鮮
在水上生活一整夏,是什麼樣的體驗?
在水上生活一整夏,是什麼樣的體驗?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作為一座擁有廣闊海岸線的都市,一直以來不僅是該國的交通及貿易樞紐,更是建築與設計的基地,形象向來充滿創意生機與活力。

在近代都市化與經濟發展過程中,哥本哈根得利於狹長的海岸線和洋流調節,成為一個天然良港,水路運輸發達,都市發展脈絡與海洋相當密切。

氣候變遷為哥本哈根掀起的「居住革命」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加劇,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嚴重威脅著這座擁有廣闊海岸線的都市,讓陸地生活面積、居住安全大受影響。為應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除了傳統的防洪措施,哥本哈根的建築師和設計師開始探索新的居住模式,以因應房屋短缺和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問題,並試圖尋找具友善環境與永續發展的方案。

在這樣的情況下,「漂浮屋」似乎成了解決此問題的其中一種解方。

漂浮屋(Floating House),顧名思義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房屋」,聽起來非常大膽且新潮,近年來在哥本哈根的港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房屋逐漸融入該都市景觀,為其注入更多新穎的都市計畫及建築設計思維。

究竟住在漂浮屋中的體驗如何?建造漂浮屋的概念發想與建造工法為何?本文將透過親身入住的第一視角,帶讀者一窺其特別之處。

漂浮屋頂樓為開放式露台,很適合於夏天戶外用餐。圖/Chris 提供

沒落港口工業區的蛻變:在地創生市集 Reffen

2022 年 7 月盛夏,應好友上司邀請,有幸入住他位於哥本哈根 Reffen 一區的私人漂浮屋,感受夏日漂泊在海上的生活步調。

Reffen 是哥本哈根的新興在地創生市集,從市中心坐公車約半小時可抵達。這一帶原是港口工業區,可惜在 1920 年代末宣告破產,許多造船廠日漸沒落。在 Street Food District 公司創辦人 Jesper Julian Møller 的發想與投資下,其團隊自 2000 年將包含 Reffen 在內的幾個哥本哈根海岸閒置區域,規劃為街頭美食與文化交匯的場域。往後吸引越來越多新創商家如手工藝品、酒吧聚集與投資,為哥本哈根海岸注入更多年輕活力。

開箱私人漂浮屋

位在 Reffen 五顏六色貨櫃屋旁的 Refshaleøen 碼頭,正好是水上巴士頻繁往來的停泊口,人潮熙來攘往。在緊鄰市集的港邊,映入眼簾的是好幾排私人漂浮屋與船隻,它們停泊於港口邊,隨海面波動及水上巴士靠岸時興起的浪花浮沉。

我們入住的漂浮屋位在港口與海岸交會之處,擺盪幅度較大,在房屋裡行走需要努力維持平衡感,不過不至於影響生活作息。漂浮屋內部結構——如廚房、浴室——皆與陸地上的房屋無異,內部電線、水管等管線則會牽引到陸地上,維持電力與水源供應,裝潢與設備可說是一應俱全。

從漂浮屋內部向落地窗外拍攝的夕陽餘暉。圖/Chris 提供

位在我們居住的漂浮屋對面,是由一排漆上五顏六色的貨櫃堆疊起的水上學生宿舍 Urban Rigger>,由丹麥 Bjarke Ingels 團隊設計,設有許多公共空間,構想是利用閒置海面為學生落實居住正義。這些漂浮屋與水上巴士建構了哥本哈根的新都市地景。

設計發想與建造原理

我們或許有點難以想像,如何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建造房屋基座及結構?也有點難以理解,如何登記這些漂浮於海面上的「不動產」產權?

根據學者 Endangsih、Ikaputra 的研究,首先,建築師將混凝土基座中空後填入發泡材料「聚苯乙烯」,再將房屋固定於該基座,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基座低於海面將水排出產生的浮力可使房屋漂浮於海上。而為防止房屋漂離岸邊,也會利用纜繩將房屋與碼頭支柱固定。

學生宿舍 Urban Rigger 相較於前述漂浮屋的建造工法,則以六角形鐵製浮橋為基座,再以兩層各 3 個貨櫃堆疊,形成約 300 平方公尺的居住空間,房屋可隨海平面變化而浮動。

這些漂浮屋的產權與地址皆登記於 Reffen 的公有土地上,因此即便漂浮屋在海面上會有些許飄移,但相關權利仍受政府及土地法規所管理。

許多學生在宿舍陽台曬日光浴,一樓有樓梯直通大海,可隨時享受水上活動。圖/Chris 提供

新型居住模式,與海洋共存的未來

根據 The Constructor 研究分析,漂浮屋除了有高移動性、易搭建性、低建材消耗性、永續性等優點,也同時存在相應缺點,例如:應對極端氣候的不可預測性、維護成本高、屋齡短、水污染風險極高、維修技術需求高。在建造漂浮屋的同時,也得多方考量都市特性加以規劃,才能確保漂浮屋成為一種與海洋共存共融的新型居住模式。

若未來對漂浮屋的需求增加,或許可以擴建為漂浮都市,依據房屋使用需求建造不同的組合方式。無論如何,漂浮屋設計兼具靈活性、永續性和美觀,打破了人類在居住空間的配置,充滿創意和前瞻性。

哥本哈根漂浮屋的興起,像是一項對社會既有價值觀的全新挑戰,不僅是建築與設計上的革新,更是對於未來都市發展的探索。如今,與海洋共存的理念已有許多歐洲國家響應,在低地國荷蘭、具狹長海岸線的葡萄牙皆有,遠至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許多海港都市也逐漸興起建造,帶來了居住與景觀的新革命。

目前看來,這不僅是對氣候變遷的一種應對之策,更是對於人類與自然和平共存的思考。我相信,哥本哈根漂浮屋只是個開端,而與自然共存的未來會逐漸到來。

【延伸閱讀】

●我在澳洲親身體驗「佔領空屋」,住進 4,000 萬豪宅
●我是英國人,為何我認為台灣最宜人居?回應讀者票選「最好奇的 5 個理由」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