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GENE思書軒】失敗不是成功之母──除非你知道為何會失敗。《正確犯錯》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7月19日02:52 • 發布於 07月08日02:0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GENE思書軒】失敗不是成功之母──除非你知道為何會失敗。《正確犯錯》

我非常討厭心靈雞湯類的書籍,因為那些雞湯作家不是寫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就是過度簡化複雜的問題,提供大家他們自己私下也未必相信的虛假希望。他們忽視了個人在境遇和狀況上的差異,讓人情感上過度依賴,並且讓無法達到那樣積極樂觀的人自責。更重要的是,這些內容完全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無論是心理學還是管理學上的。

例如,「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人人會講,但有多少人真的做到?為何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失敗或犯錯,往往只會讓人一蹶不振呢?

甚至連生成式人工智慧都能輕易生成以下這兩段雞湯式廢話:

「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失敗是無法避免的,但它並不是我們的敵人。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重新審視我們的方法和策略。正如愛迪生所言:『我沒有失敗,我只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這種積極的心態,讓我們在面對挫折時,能夠保持堅韌,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

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有無數次的跌倒和重新站起來。失敗讓我們變得更加謙卑和堅強。當我們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改進,我們離成功就更近了一步。記住,成功並不是終點,而是我們在面對無數次失敗後,仍然堅持不懈、不斷努力的結果。讓我們擁抱失敗,因為它是成功最堅實的基石。」

從情感上和實踐上來說,經歷失敗是艱難的。喜歡犯錯並不容易,甚至可以說幾乎不可能。然而,錯誤有時是不可避免的。我的博士班指導教授一再告誡我們,失敗不是成功之母,除非你知道為何會失敗。從錯誤和失敗中學習,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學習的難事。

我們需要具體的方法來克服讓我們陷入消極的障礙,處理對失敗的本能厭惡、對失敗不同形式的困惑及恐懼。艾美.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在《正確犯錯:哈佛學者揭開成長心態的關鍵,分辨失敗類型與應對方式,駕馭不確定的未來》(Right Kind of Wrong: The Science of Failing Well)一書中,提供了基於研究的見解和有效的方法來應對這些挑戰。

艾德蒙森是哈佛商學院的諾華領導力和管理學教授(Novartis Professor of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以其在心理安全領域超過二十年的研究而聞名。她的作品多次獲獎,並刊登於《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今日心理學》、《快速企業》(Fast Company)和《策略與商業》(strategy+business)等知名雜誌。2021年,她被Thinkers50評為全球排名第一的管理思想家。

艾德蒙森在哈佛大學取得工程學學士學位,隨後在哈佛公共管理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最終在哈佛商學院獲得組織行為博士學位。這多學科的教育背景為她日後的跨領域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艾德蒙森最具影響力的研究領域是心理安全。她提出的心理安全概念,指的是在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感到可以無懼於報復或羞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她的研究顯示,心理安全對於創新、學習和團隊績效至關重要。透過大量實證研究,她證明了心理安全如何幫助團隊更有效地學習和合作,並在各種環境中推動組織成功。

在哈佛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艾德蒙森開始對醫療團隊進行研究。她的研究重點是醫療錯誤的報告系統,目的在了解不同團隊在面對錯誤時的反應和行為。她最初的研究發現,錯誤報告率較高的醫療團隊,其實在臨床績效上往往更優秀。這一發現與傳統觀念相悖,因為人們通常認為錯誤報告率高意味著團隊績效差。然而,深入研究後,她發現,錯誤報告率高的團隊更傾向於開誠布公地討論錯誤,這有助於改進流程和避免未來的錯誤。

艾德蒙森發現,錯誤報告率高的團隊具有更高的心理安全感。這意味著團隊成員可以坦率地承認錯誤,討論失敗,而不必擔心受到指責或報復。這種環境鼓勵持續的學習和改進,從而提升團隊的整體績效。這些發現啟發了她對心理安全的深入研究。她認識到,心理安全是團隊學習和績效的重要前提。在醫療環境中,心理安全可以直接影響病人的安全和治療效果。她把這些見解應用於更廣泛的組織和行業,發展出一套系統的理論,解釋心理安全如何促進團隊合作、創新和績效提升。

基於長期的研究,艾德蒙森鼓勵我們克制隱藏失敗或責備自己的衝動。相反,她提倡區分出有助於我們在新領域取得進步的智慧型失敗,與可能造成浪費甚至破壞性的基本型和複雜型失敗。幸運的是,後者通常也是可以預防的。

要理解為什麼失敗是可能的結果,我們首先必須接受一個基本事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換句話說,人為錯誤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即使是追求完美的阿宅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接受錯誤是學習的第一步,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處理錯誤與失敗之間的關係。

許多失敗的原因在於錯誤沒有及時糾正。學習為防止未來類似錯誤並減少可預防的失敗提供了機會,它有可能防止傷害和損失。在最好的情況下,失敗是夠小的、有意義且啟發性的,當失敗帶來學習和行動,從而帶來更好的長期結果時,失敗可能是一件好事。

那麼,我們要怎麼知道哪些錯誤該不該犯呢?在《正確犯錯》中,艾德蒙森重新定義並區分了三種類型的失敗:

智慧型失敗:這是「正確犯錯」,能提供有價值的新知識並帶來發現。
基本型失敗: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但效率低下,通常會導致時間、精力和資源的浪費。
複雜型失敗:由多種原因造成,這些原因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互動。

在《正確犯錯》的第二部分,艾德蒙森介紹了如何戰勝本能和自我局限、應對不同失敗情境與後果、建立系統思維與設計策略,以及如何在面對失敗時成長進步的最新想法。她深入探討了從失敗中學習的心理學困難,並根據她作為社會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研究員的工作經驗,提供了應對失敗的框架和經驗教訓。

雖然減少生活和工作中的錯誤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但完全避免失敗卻並非必要。錯誤是指無意中偏離預先指定的標準、程序、規則或政策,而失敗是指未達到預期結果的後果。並非所有的失敗都是壞事。有些失敗確實很糟糕,可以且應該盡可能預防。透過保持警覺、培訓和團隊合作,錯誤可以減少到接近零。但也有些是實驗不可避免且有用的結果,這些失敗能帶來無法透過其他方式收集的寶貴新知識。

艾德蒙森鼓勵我們以正確的方式面對失敗,設計最有可能產生學習效果的實驗,並且以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的方式進行。簡而言之,失敗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預期它會發生,我們應該考慮到,失敗是可以承受的選擇。當失敗發生在新領域,追求某個目標時,它就是明智的,尤其是在有理由相信嘗試可能有效的情況下。此外,實驗的規模應適當地控制,以免造成不當的財務、聲譽或安全風險。聰明的失敗是一種正確的錯誤,為創新、冒險和成功提供了關鍵的推動力。

艾德蒙森解釋,成功地面對失敗是困難的,因為我們對失敗感到厭惡,對自己正在經歷的失敗類型感到困惑,並且害怕社會恥辱。對失敗的自發性厭惡,使我們不願意仔細分析和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還錯誤地認為,人們從成功中學到的東西比從失敗中學到的更多,這讓我們甚至懶得嘗試。加上,對與他人分享失敗的尷尬限制了我們的學習能力。這些厭惡是自然的,但我們可以透過將失敗重新定義為學習的機會來將其最小化。釐清失敗類型可以解決困惑,理解恐懼則需要我們澄清其來源並調整認知偏誤。

如果負責測試一項新的創新,我們很可能希望它能成功。確保一切順利是很誘人的,即使這意味著你對創新的測試遠遠不能代表真實的操作條件。艾德蒙森指出,一家電信公司對新技術進行了完美的測試後,卻在新服務推出時遭遇慘敗。這是因為沒有在全面啟動之前發現需要修復的漏洞,讓公司及其客戶失望。相反,組織需要制定激勵措施,激勵專案領導者確保學到足夠的知識並做出足夠的改變,以便大規模啟動創新取得巨大成功。一個有效的測試應該遇到一些智慧型失敗,這些失敗會產生寶貴的資訊,幫助計畫準備好迎接黃金時段。

諾貝爾獎得主、頂尖運動員和技術創新者比大多數人更頻繁地失敗,而不是更少。沒有他們的失敗,就不可能有非凡的成功。他們願意承擔明智的風險,並且深知其中一些最終會失敗。他們樂於追求成長,對可能發生的事情充滿好奇。

獲得高品質的回饋是生活中最具挑戰性的方面之一。學習何時傾聽、何時說謝謝並繼續前進是多年的難題。回饋可以分為沒有回饋、良好的回饋和不良的回饋。當我們尋求回饋時,通常不會要求提供足夠清晰、可操作的回饋,這需要我們創建安全性並進行事後檢討,從而獲得真正的見解。

東亞文化中,失敗常常被視為一種羞恥和丟臉的象徵。這種觀念深植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從小到大,小阿宅被要求在學業上取得高分,進入名校,取得高薪工作,這些目標基於一個狹隘的成功定義。失敗被看作是偏離這些既定目標的表現,會帶來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壓力。

東亞的教育體系非常注重競爭和成績。學生在學校裡被灌輸追求完美和避免錯誤的觀念,這使得他們對失敗有著強烈的恐懼感。這種教育模式不僅影響學生時期的心理,還會延伸到成年後的職場和生活中,使得人們對於冒險和創新有較高的心理障礙。

還有,東亞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往往集中在學業成就、職業地位和財富積累上。這種狹隘的成功定義導致人們害怕偏離主流路徑,因為這樣做可能會被社會視為失敗者。這種價值觀使得個人不敢輕易嘗試新事物,因為失敗可能帶來難以承受的社會壓力。

台灣的經濟環境中,中小企業占據了主要地位。這些企業通常資源有限,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失敗的代價可能更加嚴重。這種經濟結構讓企業和個人在決策時更加謹慎,因為失敗不僅意味著財務損失,還可能導致企業倒閉或個人事業的毀滅。

雖然台灣政府在推動創新和創業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但相比一些歐美國家,台灣的政策和支持系統可能還不夠完善。政府對於失敗的容忍度和資助創業的政策力度,直接影響企業和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政府提供更多的保護措施和資金支持,可能會減少對失敗的恐懼感。

相比一些更重視個人創新和冒險精神的國家,台灣的文化顯得更加保守。例如,在美國,創業文化鼓勵試錯和失敗,視其為成功的必經之路。失敗被認為是學習和成長的一部分,這使得美國的創業者更敢於冒險。而在台灣,失敗往往被視為個人能力不足或決策失誤,這導致人們不敢輕易嘗試新的挑戰。

假如能夠進一步改變對失敗的態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將有助於創造一個更加多元和創新的社會,推動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如果我們相信改變不可避免,真正相信和善用「失敗是成功之母」,那麼該如何迎接智慧型失敗、防範基本型失敗、警惕複雜型失敗,並且不畏失敗呢?《正確犯錯》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正確犯錯:哈佛學者揭開成長心態的關鍵,分辨失敗類型與應對方式,駕馭不確定的未來 - 艾美.艾德蒙森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犯錯: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