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你的保險夠保險嗎? 4步驟打造安心的專屬防護網

理財周刊

更新於 2023年09月07日09:10 • 發布於 2023年09月07日09:10 • 邱浩軍

理財規劃不只是投資

更是一個能夠實現個人目標和夢想的人生指南

台灣的保險普及程度之高,相信大家都不意外,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2021年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台灣的保險滲透度排名世界第三,而國內人壽及年金保險投保率達264.81%,代表每人平均持有2.6張保單,要找到沒有任何保單的台灣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個人身上幾乎都有保單 所以你安心了嗎?

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當風險發生時,我們現有的保單,是否都能解決我們所擔心的問題,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呢?」有趣的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太確定,怎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以過往的經驗來看,一般人買保單通常會有三種情況,買太多、買太少、買剛好,這時我會跟他們互動:「你會希望你的保單,買成哪種情況呢?」沒意外地,幾乎每個人都說買剛好,可是下個問題就難倒大家了:

「如果你想買剛好,那你知道你的剛剛好是多少嗎?怎麼評估有沒有概念?」

如果我們都不清楚自己的剛剛好,那又要怎麼買剛好呢?

我們回想一下,當初是如何買保單的呢?很多人會說:我提供了預算給業務員,接著業務員提供建議書並做說明,甚至當初自己也有很認真的做功課,最後在一來一往的調整下完成了投保;還有一種情況,是買了保單多年後,透過不同業務員提供的「免費保單健診」,然後又拿到了好幾份建議書,並從中選擇了一份,自己覺得最適合的來投保。

保了保險還是驚驚的! 專家表示:多半是「這」四原因

這些是大多數人的經驗,會有不確定是否安心的情況,可能有以下原因:

原因一:沒有對症下藥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沒有高血壓,去比較哪款高血壓藥CP值最高,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呢?

原因二:參考網路的投保建議,例如罐頭保單

收入不同、職業不同、家庭成員不同、財務狀況不同且對未來安心程度感受不同的每個人,需求是否會一樣呢?所以拿同一款藥給每個人,這樣合適嗎?

原因三:憑感覺來買保險

「感覺這個業務員很專業。」

「感覺這個建議比較適合我。」

如果可以用科學的方式,找出自己的需求對症下藥,再精準地計算出劑量,會不會服用得更安心呢?

原因四:給出預算,其他就聽業務員的建議

這也是最常聽見的情況,先無論信任與否,這份保單是讓業務員安心,還是讓我們自己安心的保單呢?

其實,以上原因都指出一個關鍵,就是我們能不能夠有效評估我們的「剛剛好」,也就是「需求基準線」。

四步驟打造安心的專屬防護網

了解以上原因後,接下來要如何打造我們專屬的風險規劃呢?

步驟1:透過專業的問診,找到我們的剛剛好

剛剛好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需求的剛剛好」,通常會先讓民眾理解,保險在完整財務規劃中,扮演什麼角色,接著會透過專業的風險需求問診,找出在收入中斷的情況下,如何準備可以讓我們安心?

另一個是「預算的剛剛好」,理想的保費收入比會落在10-15%,也就是說每賺100元收入,保費可落在10-15元,超過就不建議,因為可能會排擠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會影響我們的財務累積。另外,此比率也有彈性,如果可以花3-5%,就能做到符合需求,讓我們無後顧之憂,這不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嗎?

步驟2:整合我們的已備資源,診斷風險準備率

這裡是很多人概念中的保單健診,不過除此之外,也要合理的評估其他準備,像是社會保險(勞保、國保、公保、軍保等)、團險、生息資產等,這些都是我們的資源,有機會降低可能需額外負擔的保費。

步驟3:討論風險報告書,擬定執行計畫

報告書不等於商品建議書,內容應診斷哪些買太多、買太少,甚至家庭成員的保費資源分配是否合理,並有規劃前後的配置邏輯,以完整財務規劃為核心概念去設計。

步驟4:計畫的落地與追蹤

若同時有新保單的成立,與既有保單的調整,在保險法規變動及各保險公司投保規則不一的環境下,這部分要有專業人士輔導進行,才能有效避免出現保障空窗期,以及更多的財務損失。

如果有機會能透過專業的問診,找到自己的剛剛好,並在合理的預算做到無後顧之憂的風險規劃,當風險發生時解決我們所擔心的問題,相信這會是我們想要的方向對吧。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