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越想控制情緒,情緒就越失控?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2023年11月27日03:54 • 發布於 2023年11月21日01:2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越想控制情緒,情緒就越失控?

文/葉鴻羽

某飯店發生了一起衝突,衝突雙方是宋女士和一名女大學生。

當時,宋女士和另外一名家長帶著兩個女童吃飯,吃飯期間,兩個女童在一起玩耍,而鄰桌的女大學生似乎覺得孩子太過吵鬧,於是就快步走過去朝著宋女士的女兒辰辰踹了一腳……。

這段影片一經發佈,立刻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很快地便有警方表示已經介入調查。

而隨著整起事件的不斷發酵,飯店決定將完整的影片公開。在完整的影片內容中可以看到,女大學生並未踹到辰辰,她踢到的是椅子,事後,她也表示自己當時覺得辰辰的吵鬧,讓自己心煩不已,於是就踹了她的椅子。她承認自己當時很衝動,並承諾願意道歉並賠償。

而宋女士自己的行為也有諸多不當之處,例如她不僅在飯店亂扔東西,還直接打了勸架的服務生好幾個耳光……。事後,宋女士表示她當時只是護女心切,並承諾願意道歉。

這件事本該因雙方的互相道歉後落幕,但網路上對該起事件的討論熱度卻依舊持續了好幾天,網友們主要在討論當遇到「熊孩子」時如何應對。有許多網友十分贊同影片中女大學生的行為,認為遇到熊孩子就不應該客氣,而是直接教訓他,熊孩子的問題就是孩子家長的問題,熊孩子的背後往往是一個蠻橫的家長或對孩子教育方式欠妥的家長。

網友們會如此認同女大學生的行為,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熊孩子很多,有許多熊孩子根本不顧場合是否適宜,就會開始胡鬧並影響他人,而家長的態度通常是袖手旁觀,可一旦孩子吃虧了,家長反而會暴跳如雷地站出來維護。

其實嚴格說來,該事件中的宋女士、女大學生、支持並同情女大學生的網友們的思維,其實都被強烈的情緒脅迫了。情緒具有強大的脅迫力,就好像脫韁野馬一樣,而我們的思維和理智常會被情緒強大的脅迫力支配。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宋女士在面對女大學生伸腳揣向女兒時,雖然女大學生最終踢到的是椅子,但她出腳的方向的確是自己的女兒,宋女士當時肯定非常生氣,出於母親保護孩子的本能,自然會上前理論。

當雙方發生爭執,店員出面調解,而此時宋女士的情緒已經失控,她完全喪失理智,甚至對無辜的店員動手,絲毫意識不到女兒的確吵鬧,影響了他人用餐。而女大學生突然衝過去踢孩子的椅子,藉以表達自己不滿,這種行為也屬於過度反應。面對一個只有四歲的孩子的吵鬧,她理應去找孩子的家長協商,而非直接對孩子施加過度的干預,以踢椅子的方式來制止吵鬧,這種行為顯然已屬不正常反應。如果她當時再過激一點,若無控制自己的動作,傷害了小孩,這樣就有違法之嫌,實在得不償失。

其實,面對熊孩子最理智的做法是找家長協商,家長應該對熊孩子的言行負責,作為一個成年人,她不應該以「踢」孩子的方式來解決此事。在網上支持並同情女大學生的網友們,顯然是在借此事發洩自己共情力與同理心,甚至是對熊孩子的不滿……。他們和當事人一樣,也被自己的情緒脅迫,因此在發洩不滿情緒時,自然會支持女大學生的行為,卻沒有意識到,支持暴力是不對的,尤其是支持對孩子的施暴。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網友們未必會像女大學生一樣,採用不合理的暴力方式來應對熊孩子,網友們通常會選擇忍耐,不和熊孩子一般見識,因此才會借助該事件大肆發洩不滿,而這種群體性的情緒宣洩,只會滋生更多的暴力與非理性情緒。

面對恐懼威脅,情緒轉換是常態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四種基本情緒,即快樂、憤怒、悲傷和恐懼,其他的情緒則是由這四種基本情緒衍生而來,例如厭惡的情緒,就是由憤怒衍生而來,屬於程度低一點的憤怒;焦慮、擔心、驚訝則是由恐懼衍生而來,是程度再低一點的恐懼。我們每個人都能體驗到情緒,情緒對人的影響力非常大,尤其是憤怒、恐懼這種激烈的負面情緒具有更強的脅迫力,會脅迫我們的理智和思維。當我們被憤怒、恐懼這種情緒支配時,我們會進入一種強烈的生理喚醒狀態,選擇面對戰鬥或逃跑。正常情況下,如果我們的生理喚醒水準很高,我們的各種激素會開始出現變化,甚至肌肉都會出現緊繃狀態,這時,我們的感知能力會下降,腦中除了憤怒和恐懼外,根本感受不到其他,我們會自動無視其他的感覺,反將注意力集中在戰鬥或逃跑上。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宋女士就是被女大學生的行為激怒,進而陷入戰鬥的狀態裡,因此隨後便出現了許多過激的行為,例如暴打無辜店員、亂扔東西等,心裡除了憤怒的情緒,宋女士的感知能力已經無法感覺到其他,她的思維能力和理智已經完全被憤怒的情緒脅迫。

我們通常會將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大類,在四種基本情緒中,憤怒、悲傷和恐懼通常被歸為消極情緒,其中尤以恐懼和憤怒所具備的脅迫力道最強。這四種基本情緒都是人類的本能,在當今社會,憤怒和恐懼被認為是消極情緒,是因為我們不用面臨遠古時期的危險,我們的生活環境基本上無須動用憤怒和恐懼的本能,可這兩種情緒卻會不時出現,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以恐懼情緒為例。

在遠古時期,恐懼情緒可以達到保護一個人生命安全的作用,一個沒有恐懼情緒的人,基本上不會活下來。恐懼情緒出現得非常迅速,迅速到不需經過思維,直接跳過理智,我們的身體會在瞬間接收到恐懼的信號,體內的激素會出現變化,肌肉緊繃。

恐懼情緒發給我們身體的這個信號,實際上是讓我們的身體開始警覺起來,並以最快的速度避開危險。例如在看到野獸時,人會產生恐懼情緒,然後提高警惕並以最快的速度逃離。如果一個人沒有恐懼情緒,只用理智來考量所面臨的危險,那麼他極有可能會成為野獸的晚餐。

如果說,恐懼的情緒是幫助我們離開危險,那麼憤怒的情緒則恰恰相反。憤怒的情緒極具破壞力,與恐懼帶來的逃跑反應不同,憤怒帶來的反應是戰鬥,是攻擊力,能起到警告的作用,將對方嚇走。總之,不論是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們都該正面看待情緒,先接納情緒,而非急於從情緒中逃離或陷入自責,學會和情緒相處,避免被情緒脅迫、控制。一旦我們共情力與同理心被情緒的脅迫力控制,情緒就會破壞我們理智思考的能力。

而為了避免被情緒脅迫,我們應該學會處理常見的情緒管理誤區。提到情緒管理,我們常常會想到控制情緒,當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我們會對自己說:「我不應該聽從自己的感受,我要控制這種情緒,這樣不好,這不應該。」其實,我們越是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就會越失控,我們反而會被情緒控制。需明白,情緒會持續存在,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徹底爆發,就像拿油去滅火一樣,火勢只會越來越大。

面對情緒失控,遏止絕非良策

對待情緒,我們應該做的是接納、疏導,並適當進行宣洩,而不是控制。想要做到這些,我們就必須讓自己放緩節奏,對自己保持耐心,問問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這樣做其實就是以寬容的心態來接納、感知和理解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各種情緒和感受。這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感受和情緒都無法接納,如何做到在意並理解他人的感受。

再者,壓抑情緒也是我們常見的情緒管理武器,尤其是壓抑悲傷情緒。中國文化總是強調堅強的重要性,例如「化悲痛為力量」就是一例,這都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其實這時最好的選擇不是壓抑,而是宣洩。當我們強行壓制悲傷之類的消極情緒時,它並未消失,而是慢慢累積,最終造成我們的心理或生理出現問題。當然,情緒管理並非一定要宣洩,但肯定不要壓抑。當出現傷感之類的消極情緒時,我們應該順其自然地等它過去,只要情緒不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自可放任情緒發展,它會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

如果你總是被某種消極情緒困擾,甚至可能會給他人帶來傷害時,你就應該認真處理,甚至尋求專業的幫助。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了十分強烈的情緒,應該努力讓自己緩一緩,這將會使我們的情緒獲得舒緩。強烈的情緒不只僅會壓迫我們的思維能力和理智,還會壓迫我們的同理心,而人在強烈的情緒引導下,是無法產生同理心的。

例如當一對情侶發生爭吵時,雙方都會被強烈的情緒控制,只會指責對方的錯處,將對方貶低得一無是處,雙方都只在意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根本無法理解對方。在上述例子中,不論是宋女士還是女大學生,兩人都一樣,她們都只感覺自己受到傷害或被侵犯了,所以她們都爆發出了憤怒的情緒,並很快付諸行動,出現衝動、過激的行為。如果她們能在情緒爆發時,讓自己舒緩一下,有意識地思考自己為何如此,自己的感受如何,這樣一來,同理心就會被激發,她們就會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也就不會那麼衝動了。

我們除了要學會緩和自己的情緒之外,還應該學會幫助他人緩和情緒,將對方從情緒爆發的漩渦中救出來。我們不能輕易被對方的情緒脅迫,例如宋女士就是被女大學生的憤怒情緒綁架,她本該冷靜看待對方的情緒,找出對方情緒爆發的原因,幫助她冷靜下來。

每個人都有過被情緒脅迫的經歷,當情緒爆發時,自己共情力與同理心根本無法阻擋,所以會做出一些衝動、過激的行為,等自己冷靜下來,才發現一切皆追悔莫及了。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放緩節奏,讓自己冷靜下來。只要人冷靜了,思維能力和理性就會自動恢復。同樣,當我們發現一個人沉浸在憤怒或悲傷中的時候,不要幫助他思考,也不要勸阻他「你不應該這樣……」,而是幫助他冷靜下來,待冷靜下來後,他自然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 本文摘自 《共情力與同理心》,原篇名為〈負面情緒所帶來的脅迫……〉,立即前往試讀►►►

共情力與同理心 - 葉鴻羽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程貫洋
    想控制情緒可以去學格鬥技或防身術,會冷靜想招式怎麼應對😆
    2023年11月27日02:03
  • ReeI
    外面一大堆熊孩子,有些根本就是猴子! 家長也視而不見,任由猴小孩發狂!
    2023年11月26日22:5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