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達美航空1架由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飛往加拿大多倫多的班機,17日在降落時遭遇強風而發生翻覆事故,雖然機腹朝天且起火燃燒、造成18人受傷,但機上80名機組員與乘客全數生還,仍然是不幸中的大幸,對此,航太專家指出事故未釀成嚴重傷亡的關鍵之一,就是全球民航業在數十年經驗積累後,所形成的機體設計概念,不再將油料儲存於座艙的下方,有效阻絕了起火之後造成的傷害。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1架加拿大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製造、由子公司Endeavor Air營運的CRJ900型區域航線客機,17日準備降落於多倫多機場時遭遇強風翻覆,造成機翼脫落,機身則是底部朝天,驚悚畫面令現場人士憂心恐造成嚴重傷亡,但最終多數人員都能自行走出機艙,80名乘員之中有18人受到輕重傷。
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等航空學術機構、安柏瑞德航空大學(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ERAU)副教授麥考密克(Michael McCormick)指出,全球民航業數十年以來的研究以及實務經驗累積下,對於機身的設計與製造,使得這起原本可能釀成重大傷亡的事故,對生命財產的威脅降到最低。
麥考密克指出,在航空業發展初期,飛行用的燃料主要存放在機腹的部位,但是經過數十年來許多悲慘的教訓之後,專家得出應該將油料儲存於機翼之內,遠離機上乘員的結論。
因此,當達美航空班機在17日降落時遭遇強風翻覆之後,裝載了油料的右側機翼隨即斷裂且起火,機身則持續滑行並且翻滾,遠離了大火的威脅。雖然曾在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以及波音(Boeing)集團任職的航太工程師賈可布森(Joe Jacobsen)認為,機翼斷裂的原因,除了原本設計之中,就有令機翼脫離的構思,但也可能是維護作業或是設計瑕疵所造成,麥考密克則表示,盡量使燃油遠離人員的概念,無疑使這次的事故傷害降到了最低。
此外,現代商用客機座椅的牢固性,也是拯救性命的關鍵之一,麥考密克指出,大多數現代客機座椅,都具備了承受16倍重力(16G)的能力,因此「飛機座椅設計的主要概念並非舒適,而是在事故發生後,能夠向乘客提供最高度的防護」,且座椅上的安全帶更是保護乘客性命的重要功臣,因此在發生迫降時「乘客若能繫妥安全帶,就能在撞擊中存活,並且有很高的機率逃離機艙」。
最後,美國空中服務員公會(Association of Flight Attendants-CWA)主席尼爾森(Sara Nelson)認為,機組人員所接受的嚴格疏散訓練,也是這次事故中救命的關鍵,即便機身翻覆,大多數的乘客被綁在座椅上,如同蝙蝠一樣倒吊著,但是機組人員仍然沉著應對,在不到90秒的時間之內,就完成了全機的疏散作業,使人員順利遠離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