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經歷5126次失敗才做出招牌吸塵器!Dyson創辦人:不斷研發、不怕失敗就能創造奇蹟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1年10月21日07:25 • 發布於 2021年10月21日07:30
Dyson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1947年出生於英國,他的爸爸在他9歲時因病去世,由媽媽一手撫養三個孩子長大。他們一家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是戴森很享受自己種菜養雞的日子,「我生活在一個非物質的年代,事實上我從來不覺得沒錢讓我難受!」甚至在成家後,他還是習慣一手設計和打造自己的房子。

經濟上的匱乏讓他學會自力更生,證明沒有背景一樣能夠自學工程。

Dyson

靠著獎助金,戴森後來進入了比安蕭藝術學院(Byam Shaw School of Art)學習設計,接著進入了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在那裡他遇到了發明家傑瑞米.佛萊(Jeremy Fry),他們一起設計出了海上卡車(Sea Truck), 一種玻璃纖維登陸艇,戴森從此由設計師的身分轉變為工程師,在此之前他從未學習過任何科學或者工程相關技術。

詹姆士.戴森:不畏懼失敗和無比的耐心幫助我跨越重重關卡!

「所有的發明家某種程度而言都是瘋子!」詹姆斯.戴森不諱言自己的性格裡面充滿了愛冒險和偏執的一面。1974年,他發明了Ballbarrow,一種用球取代滾輪的手推車,這項發明如今在英國園藝手推車市場上有高達一半以上市佔率。但在1979年,手推車公司以意見不合為由,將戴森趕出公司,已經將專利出售給公司的他從此失業,並且開啟了他後來長達五年的「無袋真空吸塵器」創作歷程。

Dyson

五年沒有收入,靠著太太支撐家計,還有向銀行抵押貸款,戴森全心投入在研發新型吸塵器上。1983年,在歷經5126次實驗失敗後,戴森成功發明了利用氣旋科技分離粉塵,不再需要使用集塵袋的真空吸塵器,但卻面臨沒有廠商願意幫忙製造的窘境,因為在當時吸塵器集塵袋的市場價值高達3.6億英鎊。

戴森轉而決定自己生產製造,並且將這台被稱為G-Force的真空吸塵器賣給了一家日本公司,沒想到在日本一舉成功,甚至在1991年獲得了國際設計大獎,從此紅遍全球。之後Dyson除了在真空吸塵器上不斷改良外,亦推出了吹風機、空氣清淨機、乾手機等產品。2016年,詹姆斯的兒子傑克.戴森(Jake Dyson)—這位曾經於2003年出走自行創業的燈飾企業家,正式回歸集團,透過自己發明的LED燈具,與父親的本業結合,將Dyson的居家內部科技更向外延伸到公領域的科技發展。

不斷研發、保持好奇、拆解問題,戴森鼓勵更多年輕人勇於投入工程領域

事實上,詹姆斯.戴森的成功不只是一個企業成功的故事而已,在某種程度上他更喚醒了英國對工程發明的重新重視。「在新加坡,每年有40%的畢業生是工程師,但在英國只有4%!」戴森在2002年成立了戴森基金會(James Dyson Foundation),透過舉辦競賽和頒發獎金來鼓勵年輕人投入工程領域。

Dyson

2009年戴森受英國保守黨的邀請提出鼓勵新創企業的政策,他大膽指出英國應該要成為高科技的出口國,而從教育面著手,就是要有更多的設計自由、非常規的工程課程,以及讓學校與業界有更多的合作。2017年,戴森在英國開設了戴森工程技術學院(The Dyso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幫助英國培養下一代工程師。

詹姆斯.戴森的科技公司有別於一般的公司,他是百分之百的持股人,以確保研發不會被其他股東左右;他和他的兒子也有共識,未來公司不會上市也不會出售,會由傑克繼續操刀,將公司帶向能夠成長的路徑。戴森的新書將他的成功歸因於對失敗的極高耐受度以及一顆不願遵循常規的積極心態,他鼓勵所有的年輕人:「要持續保持想要改善事物的心,並且不要被失敗擋住眼前的去路!」

資料來源:DysonThe U.S. SunWomenLikeTechBBCFinancial Times

【熱門焦點】

1.搭載Google自研Tensor處理器的Pixel 6亮相!5種顏色可選、最低兩萬元有找
2.Deepfake大解密!「換臉」技術更簡單,到底怎麼辦到的?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