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KPMG Enterprise最新《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全球2018年投資總額超過2,550億美元,特別是亞洲投資創下紀錄,推動全年度的總投資成長。
但為什麼還是有新創找不到錢?2019國際天使與創業投資峰會邀請到台經院研究六所副所長范秉航、國際創投iGlobe Partners創辦人辜素雯,以及新創Boxful創辦人張迅豪,以趨勢、創投、新創三個角度切入分享,希望台灣新創能夠在募資之路上搶先獲得一些經驗值。
實驗室技術變新創,企業攜手新創找答案
台經院研究六所副所長范秉航分享台灣新創獲投的趨勢,在領域方面,醫療科技、IoT、企業服務、媒體娛樂與電子業是台灣新創獲得投資件數最多的前五名;金額方面依序則是醫療科技、區塊鏈、自動化、企業服務與媒體娛樂。
而台灣迎來募資寒冬嗎?
根據台經院FINDIT研究團隊所統計資料,2016年的募資件數為179件、2017年172件、2018年187件。金額方面,2016台灣新創的募資金額為3.7億美元、2017年為7.49億美元、2018為5.4億美元,「2017年的高峰,是因為Gogoro拿了3億美元。」范秉航笑著說,扣除Gogoro的3億美元,台灣新創募資在件數與金額上並沒有過多的波動。
此外,范秉航也分享兩個所觀察到的趨勢,一是實驗室的技術走向市場,如利用酵素處理廢棄物的地天泰就出自中興大學、憂鬱症電腦輔助診斷的演算法則來自台科大,兩家新創都獲得千萬等級的投資。
第二則是企業育成加速的模式越來越盛行,「企業們開始在新創中找答案。」范秉航說,如鴻海、晟德藥廠、研華、中華電信等都投入新創加速器。(強強聯手挺新創,中華電信、PChome合資4億成立創投基金)
不只拿錢,讓創投「為你工作」
投資過遊戲引擎Unity的iGlobe Partners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辜素雯,開場就強調新創進軍國際必須有的覺悟:「國際級的新創,就是要做到最好、擁有最強團隊,因為你的競爭將不在侷限於台灣,而是全世界。」
要怎麼找到頂尖的國際人才?辜素雯引用《動機,單純的力量》一書作者丹尼爾・品克所說的動力三大元素:自主、專精、目的,創辦人必須懂得利用這三個元素讓人願意追隨,同時也用來鞭策自我。
創辦人必須賦權給其他人,讓其他人擁有自主能力,與此同時也必須規劃清楚的方向與目標,讓所有人有前進的方向,當然也必須在技術上有所專精、沈浸。
另外,辜素雯提到要懂得「利用創投」,創投不只是給錢,同時應該也是新創的導師、經驗的來源,以及人脈的連結,「讓創投為你工作。」辜素雯說。
不要忘記學習講自己的故事
「講募資,我是遠遠不夠資格的。」Boxful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迅豪上台就先謙虛地說。目前Boxful募資到B輪,總計2,610萬美元(約新台幣7.83億元)已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拜會過超過100名以上投資人的經驗,張迅豪分享三個投資人希望看見的重點:
一、好的想法
投資人最重視的仍是新創的潛力,包含市場規模、能否進軍國際、獲利能力,「沒人第一天就可以做大,但是要讓投資人看見潛力。」張迅豪說。他也提到千萬不要說謊,有賺錢的潛力也要能回答出細節,向投資人解釋獲利來源與方式。
打造進入門檻、規模經濟、網路效應(具有快速拓展的能力),則是他認為新創應想辦法至少具備其中兩個的重要元素。
二、創辦人與團隊成員的能力
儘管輟學創業的矽谷故事很性感,張迅豪則務實地認為應該要先工作幾年,具有工作經驗後再創業,「花錢創業,犯錯很痛苦,先進大公司學習,學習犯錯的經驗也不會燒到自己的錢,」張迅豪說。他也提到比起創業能力,有相關的工作經驗也許更重要,更能看到產業的痛點。
「還有努力工作,每個創業團隊都是100%投入,不要只想投資50%的心力,你的競爭對手可能是200%的努力。」張迅豪說,「創辦人的決心也是投資人考量的特點。」
三、銷售簡報(Pitch Deck)
「 講你自己的故事,數字、數據、資料都很棒,但是故事也很重要。 」張迅豪說。
除此之外,他也提醒簡報不要超過20頁,每一頁簡報都應該有訴求的主題,如果沒有,那不如刪掉。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應該要有數據基礎,同時要把品質提到最高,不要犯下格式不一致這種低級錯誤。(2019年新晉獨角獸榜單出爐,揭露下一批明星新創與創業趨勢)
責任編輯:陳映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