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在好萊塢工作,爆肝是常態嗎?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9月15日10:36 • 發布於 2022年09月05日04:57 • Nadia Tzuo/設計影業 Filmodesign
在好萊塢工作,爆肝是常態嗎?
在好萊塢工作,爆肝是常態嗎?

北美影業傘下的各個相關產業,時隔數年就會出現勞工運動或反思潮。相較於引人注目的明星,在大成本製片中功不可沒的幕後人員,舉凡編劇、特效,以及各種製片現場工作者,其待遇往往不見得盡如人意。

由於拍電影這件事情本身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加上每一位參與者對於影像呈現求新求異,在各種嘗試和時程壓縮之下,上至導演、下至基層工作人員,影業自古以來就是個不能稱之為「穩定」的爆肝產業。

工作環境概覽:好萊塢影像產業

商業視覺工作屬於「應用藝術」(Applied Arts),本質上其存在目的在於輔助商品──也就是影片本身──的行銷,也註定了它終究不能像純藝術一樣自由;美術工作者必須尊重決策團隊的層層指示,確保其效果是否為市場所需。

相對地,其完成的作品屬於大集團掛了商業保證的團隊成果,以個人收入來說具有某種程度的穩定性。即使北美影業相關就業市場上,普遍存在簽短期約的自由工作者,但源源不絕的發片計畫也提供了不間斷的工作機會。

好萊塢有成熟的行銷市場,單就票房收入來看,大家對從業人員的待遇有高度預期,但同時,仍不時會看到有人抱怨工時「不人道」、未受尊重,或其收入不能彌補工作對自己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傷害。

近 10 年前,特效業界的老字號 Rhythm & Hues Studios 在幫助電影《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拿下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同時期,宣告破產,掀起 VFX(視覺效果,Visual effects)業界為自己發聲的運動「VFX Solidarity」。

當時許多從業人員在各大社群媒體將自己的頭貼換成綠幕,表達對該運動的支持,「綠幕」即意味著在當今拍什麼都重度仰賴特效的年代,若是沒了特效,觀眾將再也看不到各種史詩級排場,而是一片片綠幕空背景。

「VFX Solidarity」在當時造成幾十年來最大的聲浪,洛杉磯也有多次集會遊行為視覺工作者爭取福利,但在時間平息一切之後,爆肝生活似乎從來也沒有太大變化。特效業界長期以來並無有力的工會,單打獨鬥的短期合約從業人員聚散無常,而洛杉磯的多數老牌大廠在加拿大及其它國家的稅務優惠之下紛紛轉移據點,更使得特效工作者四散海外、逐水草而居。

在北美影業工作,可能會遇到這些困境……

長期以來,特效及視覺公司的財務體質不能說是非常健全。簡單來說,一部電影的收入來自票房,有些長期和片廠合作的後製公司即便有長期合約,但財務斷鏈險象環生的事情仍時有所聞。

雖然業界各大龍頭的內部財務真相,外界不得而知,但在拍攝時的各種不可抗力因素、環境變化──諸如演員換角、試映評價不佳、名人風暴、網路輿論、劇情觸及天災人禍需要改動──之情況下,處於生產線下游的後製業界,其無力反抗、遭受時程擠壓的壓力,會造成民怨可想而之。同時,後製公司一般都是多項專案同時製作,若其中一個專案大幅修改或延期,必定會影響內部人員的調度,為其它專案帶來無預警的變數。

北美影業雖然經歷各種併購重組,六大片廠地位至今仍無可動搖,近年新興串流平台的勢力版塊也日趨成熟。正如有所謂「巨頭」存在的其它百大行業,身為其下游廠商,聲量及議價空間的受限是很容易想像的。然而,近年來因為一些不幸的個案在網路上引起廣大聲量,重視企業形象的大公司也逐漸建立一些維護人權和生活品質的規定,盡可能地在百忙中對員工有基本的照顧。

不過,根深蒂固的權力階層、產業之中的風風雨雨,並不是基層從業人員本身所能控制,除了時常與同行交換資訊、交流哪些公司「待人不淑」,並且不委屈自己接受不合理的待遇,也要多用行動支持良心企業──維護自己的生活品質仍要靠自我管理,其中也包括認清自己的目標和底限。

超時工作、趕件加班,很常發生嗎?

目前北美的正規特效大廠,對於「超時工作」皆有一定的補償或加班費,但在趕件時「爆肝」數週、甚至數個月的情況仍很常見,筆者也曾親眼見過同仁出於責任感和自我堅持,在不眠不休數日後病倒送醫。

以短期約的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為例,一般以日薪或時薪計,一天標準工時約為 8-9 小時(例如早上 9 點到晚上 6 點、早上 10 點到晚上 7 點;午休不計)。各公司提供的福利會因為工作者個人與公司簽約的條件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超過原訂下班時間後的時薪為每小時乘上 1.5 至 2 倍。因專案預算的不同,每個專案的申報上限有無並不一定,若在無上限的情況下,多做幾小時就等於多賺幾小時。

至於定薪員工,一般可以在專案收尾後申請有薪假或是其它補償,實際狀況也是因公司而異。

趕件加班的情況則依案情不同,趕工期通常會需要一天工作12 小時以上,週末幾乎「無休」的情況也很常見,上述加班情狀通常可能維持數週、甚至是兩三個月。正常情況下,當事人會在結束後休假一段時間養生,而多數公司也會諒解。

法治國家畢竟不會強迫病人勞動,一切決定和責任最後總在自己。在身心不堪負荷的情況下,還是要自設停損點量力而為。電影一直推陳出新,10 年、8 年之後,與過去的虛榮相比,自己的健全人生仍才是最重要的財產。

管理階層、溝通的重要性

綜觀同行們經歷過的「慘事」,與其歸罪於客戶要求如何,公司之間以及雙方內部的溝通其實才是大多事件的主因。雖然大家恨不得都會讀客戶老闆的心,但實務上,身兼窗口及調度大權的中間管理階層,往往才是決定把船開往天國還是地獄的最後把闗者。

通常來說,對一線製作實務有理解的管理者,才具備判斷時程是否合理的能力,並能向客戶據理力爭,或最少也能向客戶提出警告,說明哪些項目是現實可行、哪些做不到。雖然上述行動不一定能立刻造成改變,但「告知」就是開啟對話和互相體諒的破口。

先不論決策層級本身的時程管理和內部結構問題,當對於作品有任何異議時若能早日提出、及早溝通,大家也才能儘早提供解決方案、在「翻車」發生前設下停損。雖然很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但真心為專案著想、負責任的專案管理者,實質上就是保護手下現場人員的最後防線。

資深的從影人員則多有各自的保身之道。有的人會在合約中加入對自己有幫助的追加事項,例如對工時和加班費的要求,也算是在面對強大資方的同時設置底限。以公司管理層面來說,內部如果能做好資源管理,將過去使用過的檔案和技術範本系統化地整理、便於隨時調用,將會大幅提高產能,減少不必要的工時。

遺憾的是,大多數公司由於長時間處於人員流動和輪番加班趕工的狀態,鮮少有時間、人力能投入這方面的管理,因此每個人的「自救能力」就非常重要。

有經驗的影像人員,多少都有進行自我資源管理,例如平時就整理好常用的資材和檔案,有緊急需要時就可以直接取用,才不會每次都從零開始。在這個人主義興盛的業界,個人產能與評價將會對其議薪能力、未來是否有辦法適時為自己發聲,打下基礎。

個人認為各行各業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十萬火急的客戶也不能說是特效界獨有的現象。相較於電影,廣告公司、部分金流相對保守穩定的大企業,其實也是視覺特效的大宗客戶,當然,不同類別的動畫視覺工作也有各自的眉角和需求。

在這些選擇之中,會主動投身於影業並燃燒自己的視覺工作者,不外乎是出於對作品的熱情以及對夢想的堅持。經歷多年之後,個人認為比起累積作品和資歷,如何在風雨中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和精神愉快,才是一門最高藝術,共勉之。

【延伸閱讀】

●請別再對超長工時《沉默》──好萊塢大導來台拍片,看上的是什麼?
●「隱形冠軍」的「隱形成本」,是「隱形的你」──勞權爭議的另一面,台灣能否擺脫「沈默五金行」宿命?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