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臺灣蠶業由盛轉衰 苗栗蠶農二代奮力重振

客家電視

更新於 2023年11月24日08:29 • 發布於 2023年11月24日05:30 • 鍾雄秀 吳湘屏 臺北/苗栗

栽桑養蠶,曾經是臺灣農村的副業之一,不過1992年政府廢耕蠶桑轉作,產業由盛而衰,全臺曾只剩苗栗獅潭一家在養蠶,目前苗栗有幾位年輕二代蠶農,希望重振臺灣蠶桑產業發展。

苗栗蠶農 涂智勇:「要新鮮就是要每天採最好,每天採得最新鮮,不過我們一般採下來,放個2、3天還沒問題。」

動作俐落地採下桑葉,這一整片桑葉園位在苗栗獅潭,是蠶農涂泉明和涂智勇,栽桑養蠶的生產基地,桑樹全身都是寶,研究證實,桑葉是簡單又好用的養生材料,而且是清冠一號的藥材之一,涂智勇回鄉接班養蠶,對臺灣蠶業前景仍有信心。

苗栗蠶農 涂智勇:「要怎麼說 做得下去、做不得下去,目前有訂單 再來你品質維持著,你有生產力,基本上這個東西沒有問題,自然就會有客人支持,當然就是還要有人認識我們。」

苗栗蠶農 涂泉明:「牠(蠶寶寶)就吐很多絲,就變成很硬,對不對。」

為了行銷臺灣蠶絲,涂泉明到臺北參展,這些蠶寶寶,就是臺灣蠶桑產業最好的見證者,在極盛時期,涂泉明一個月養蠶20幾萬隻,蠶絲產品都是純手工製作,像是蠶絲被銷售穩定,訂單已排到年後。

苗栗蠶農 涂泉明:「(民國)68年就開始養(蠶),開始就 67年開始種(桑)樹,所以說我認為說,這個產業對這個前途的還是光明的,但是你就是說,要看你要用什麼方式去做,讓人民、要用的人信賴。」

看好蠶桑產業的發展,日治時期「臺灣蠶王」的後代黃國忠,在家人支持下回鄉養蠶,他曾經種過柑橘,認為桑樹若分區輪種管理得當,一年可八收,比起一年一收的柑橘類水果好太多了。」

苗栗蠶農 黃國忠:「現在也有國外研究出來說,蠶絲和那個蜘蛛絲可以塑造人的神經元,其實這個在未來,其實產業已經演化在世界上一千多年,其實在 它沒有消失,可是它一直在我們的每個人的生活裡面。」

臺灣蠶桑產業由盛而衰,曾沒落到全臺只剩涂泉明一家在養蠶,目前苗栗有3、4位年輕二代栽桑養蠶,希望重振臺灣蠶桑產業發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