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音樂

許詠翔觀點:韓國網友群批(G)I-DLE舒華中國隊友爭議發言 韓流如何改善台韓關係

風傳媒

更新於 2023年07月22日22:10 • 發布於 2023年07月22日22:10 • 許詠翔
(G)I-DLE成員雨琦(右二)的爭議發言上韓國熱搜,許多韓國網友留言表示她的說法太不尊重來自台灣的隊友舒華(右一)。(取自IG/official_g_i_dle)
(G)I-DLE成員雨琦(右二)的爭議發言上韓國熱搜,許多韓國網友留言表示她的說法太不尊重來自台灣的隊友舒華(右一)。(取自IG/official_g_i_dle)

韓國偶像女團(G)I-DLE因團中有台灣成員舒華(葉舒華),在台灣一直有著不錯的人氣,7月初來台舉辦演唱會,也開出很漂亮的票房。

(G)I-DLE團中的中國成員雨琦(宋雨琦)日前參與綜藝節目中國版《Running Man》(原為韓國節目、中國許多綜藝節目都採用這種從外國買版權製作中國版的方式進行),製作人請她對「中國粉絲」說一句話。然後雨琦的回答是:「這次馬上要去台灣,然後有香港場,希望會給你們小小的驚喜。」被認為隱約把台灣視作中國的一部分,引發爭議。

雨琦發言讓韓國網友紛紛發言「助台抗中」

有趣的是,雨琦的爭議言論除了在台灣的粉圈遭到批判之外,在韓國也上了熱搜,許多韓國粉絲紛紛上網留言批評雨琦。

這些韓國網友的留言,有像是「她好像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就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台灣是中國的」「我很喜歡雨琦的聲音,但是每次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很幻滅……她講中國的事情就好了啊,為什麼要提到台灣呢」「她是很聰明的人,不可能毫無意圖地發表這種言論,真是讓人起雞皮疙瘩啊……好像把同一個團體的成員當成自己的藩屬國……」……。甚至(G)I-DLE的母公司CUBE也遭到了批判「我最不能理解的是CUBE竟然把中國人和台灣人放在同一團。我在知道(G)I-DLE這個團體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件事,真的覺得公司瘋了,在組跨國團體的過程中,竟然對國家的理解度這麼不足……」

這個「韓助台抗中」的情境相當有趣,因為想想也不過二三十年前,台灣人對於韓國其實沒啥好感,甚至台灣一度還有人炒作仇韓,筆者剛出社會的時候,網路上就常常有來源不明的「工程師」文章鼓動大家仇韓,當時台灣和韓國都致力於記憶體和液晶面板的產業,當然更低級的是「韓國起源中國製造台灣媒體」(這句話的完整意思是,韓國起源說是中國製造出來,然後被台灣媒體引用傳播),當時才剛興起的網路媒體或許需要衝流量,整天轉寫中國網路製造的「韓國起源說」。影響所及,到現在網路上偶爾還會有四、五十歲這個世代,對於台灣人喜好韓劇、Kpop的現況大感不解。

台灣接受「韓流」,讓韓國人對台灣產生好感

台灣可以說是現在紅遍全球的「韓流」,包括韓劇和Kpop韓國流行音樂「出國比賽」的第一站,韓劇是因為台灣報禁解除後,電視頻道林立,頻道業者為了塞滿時段,開始引進韓劇。而Kpop則是在2000年前後開始進入台灣,像是前年和大S徐熙媛「久別重逢」甚至結為連理的「酷龍」具俊曄,就是Kpop第一批來台開拓市場的拓荒者(他和大S的第一次戀愛就是在當時談的)。事實上即使到了現在韓流已搶占全球市場,台灣仍是韓流影視產業相當重要的市場。

這些韓流明星來台扮見面會、握手會、演唱會,受到台灣粉絲熱烈的歡迎招待,回到韓國常常會po感謝文、除了感謝台灣粉絲的熱情,還會貼一些在台灣吃小吃、遊景點的照片影片,這些動作都會讓韓國人對台灣的印象大好,事實上疫情結束後,韓國人來台旅遊的人數大增,還超越了日本成為各國第一,說台韓民間關係和交流來到史上高點是無庸置疑的。如果台灣人還是像二三十年前一樣整天搞些仇韓的言論,韓國網友最好會在雨琦這個事件上,站在台灣這一邊。

台韓民間交流升溫,和「韓流」娛樂產業在台灣受到歡迎有絕對的關係,台灣粉絲追星讓韓流明星感到溫暖、讓明星把這些感動帶回韓國廣為宣傳,連帶地也讓韓國粉絲對台灣產生好感,如此產生正向循環。其實「韓流」除了在日本、台灣、中國和東南亞等亞洲國家受到熱愛,也已經跨出亞洲,進入歐美市場。

尤其是美國,雖然國內有不少韓裔移民,但對這個族群不能說太過「看得起」,1993年麥克道格拉斯主演的電影《城市英雄》(Falling Down),就表現了那個時候美國人對於韓裔的刻板印象。然而最近幾年,韓國電影在奧斯卡金像獎拿獎還能說是某種「異國情懷」的結果,但韓劇可以高掛網飛(Netflix)美國播放排行榜上,Kpop明星的專輯在美國的銷售狀況越來越好,甚至今年上半年美國唱片專輯銷售前10強,Kpop能夠占走6席。

韓流襲捲全球非因「公平正義」,而是韓劇好看、kpop好聽

「韓流」能夠搶占全球,對非左派什麼「種族平等」的政治意識形態運動,而是韓劇好看、Kpop好聽。雖然橫掃好來塢的「公平正義」意識型態對於「人想被看得起,自己要努力」這種事情深惡痛絕(他們覺得那些應該要是「與生俱來」,不該是必須靠努力),問題是認為可以靠政治手段造成「人人和周子瑜受到同樣的關注、喜愛和歡迎」根本是共產主義者空想的天方夜譚。比較接近現實的情況是如同已故的異議作家柏楊先生所說的:「要讓人家愛你,先要讓自己變得可愛。」

基於「與生俱來」這一派理論而發展出來的強制母語教育,比韓流襲台還早約10年,但目前用到「歐巴」(韓國女生稱呼自己的兄長)、「歐尼」(韓國女生稱呼自己的姊姊)、「切拜」(拜託)、「安對」(不要、不是、不對)、「咪秋所」(要瘋了)、「丘挖」(喜歡)、「撒浪黑優」(愛)……這些韓國話的文章如同過江之鯽,但請問幾十年的強制母語教育,讓哪些「母語」(包括台語、客語、各種原住民語言)詞彙成為網路鄉民愛用的流行用語?「母語」有因此成為年輕世代愛說、掛在嘴邊,獲得相同世代認同的社交工具嗎?甚至在台灣一度流行的台式嗆聲,也是因為當年《台灣阿誠》、《台灣霹靂火》等台語劇的流行,和母語教育根本沒什麼關係。(推薦閱讀:許詠翔觀點:剛取得美國年度第三、日本年度第一佳績就去當兵 沒有BTS的Kpop怎麼走

要讓更多人願意使用母語,要讓母語變得「有用」、講母語變得「很潮」;要讓自己的文化得到其他文化體系的認同甚至喜愛,先要讓這些文化變得可愛。明明很糟的東西卻想用強制力想要強迫大家接受,最後一定會引來強烈的反彈,好來塢最近一堆運用政治手段推出的「政治正確化」電影(例如新版的《小美人魚》)不但票房不如預期,甚至推出時還受到強烈的攻擊,就是最好的例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