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謙從高中開始加入戲劇社演戲,就明確定下自己的將來,大學畢業後2008年他與朋友們為已有雛型的阮劇團立案,取得阮劇團的正式身份,但沒想到隔年隨即黯然休團。回顧青春歲月,他嘆道,23至28歲是他人生中充滿掙扎的一段日子,「當時馬上就踢到鐵板,我們策劃了一個劇展,票房很差,薪水也發不出來,夥伴也各自四散,那時很深刻體會到一件事,你只會做內容是不夠的。」不過他也很慶幸自身能在24歲這個初出社會的年紀就被現實重創過,這三年劇烈影響全球的疫情,劇場及表演藝術者更是受害之深。但當大家討論起「觀眾在哪裡時?」汪兆謙感慨好險十多年前已有過一遭,他們知道「觀眾要自己養」。
文字/Peas Lin
2018年阮劇團經歷草創、立案再重生,迎來15歲,在疫情之前,阮劇團有機會前往國際交流。眼界打開之後,他們每一年都在逼自己學習,有意識地去挑戰一個不熟悉的題目,從音樂劇、與偶戲合作、做布袋戲到線上展演,「這是有意而為之的,不是只覺得酷或帥。我們已經隱約覺察到,接著二十年的世界會很不一樣,所以現階段的我們已經在做準備,像劇團的副團長鈞凱是管理背景,另一個品牌經理小雅則是科技媒體業,他們營運劇團的角度完全不同,這是希望阮劇團的面向更加多元的意圖。」
不跟隨流行 反而找到自身方向
也是在2018年時,汪兆謙認知到,許多事情的歷程都要以五年為一個單位做檢視、計劃,他後來加入AAMA搖籃計畫時,也在與朱平老師的討論中印證了他的想法,「要做一件有影響力的事情,需要花費五年,看看你生命中能有多少五年,你就專注做那些事就好了。」回顧阮劇團的過往時,2003至2008年是阮劇團的草創期,沒有任何資源和背景,能做完一齣戲就是當下的任務。2008年時立案,阮劇團雖然好像有了個認證卻沒有方向,當時台北正有許多補助年輕表演藝術者的策展、戲劇節,不少團體也在那時嶄露頭角,阮劇團卻背道而馳走入地方深耕,「那五年是很痛苦的,我們選擇了與台北的主旋律相反的道路,你做什麼都沒有脈絡可循,那五年其實只做一件事,就是都在找方向,不過對劇團而言那是很好的養分,實際跌倒過再站起來,也許會再跌倒,但這次能跌得更好。」
經過整整十年的沉澱與積累,到了2013年,阮劇團推出《熱天酣眠》才找到對的頻率,有了信心之後終於能伸展手腳,一層一層架構出完整的型態,阮劇團的草草戲劇節、演員計畫、劇本農場都在這時長了出來,汪兆謙觀察到AAMA的新創事業同學,無論是組織還是資金,其他領域較能快速地成長,可是文化事業要抵達相同的程度,卻要花上更長期的時間。「比起其他生長很快的事業體,我們相對是成長速度很慢的樹,但過去15年的歷程很重要,這是穩健的扎根期,經過這樣的時光才能長成大樹,也是在這之間觀察到阮劇團真正有耕耘出什麼,也具有潛力,到了下個15年,才是我們的伸展期。」
然而現階段,他們覺知到一個問題,以往做戲都是在說自己的話,都是在跟同溫層溝通,汪兆謙談到現今很多作品都是有感於什麼議題而做,所以從過去半年起,阮劇團想再走一條新的道路,他們想做的作品是先研究世界趨勢之後,因應大眾的需求和理解,認為當下什麼課題、事件重要,才去企劃、創作,阮劇團要重新調整與觀眾之間的關係,「這時候就會覺得好險我們在嘉義,不需要跟著台北此時此刻的流行去走,在台北做可能會綁手綁腳,但在嘉義就完全解放了阮劇團的可能性。」
如果八成的人都在做節目 誰來賣節目?
汪兆謙也直接拿出阮劇團近幾年的組織結構圖,分析其中差異,過去整個團隊幾乎都是企劃、製作、執行節目的組別,僅有一個行銷組,而近幾年調整過後,內容製作、品牌業務、營運三個組別雖然還是有大有小,可是比例上相較過往均衡許多,汪兆謙也提到他在AAMA的導師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我第一次把阮劇團的架構給丁菱娟老師看時,她整個傻住了,助教趕快在旁邊幫我解釋說劇團的組織比較像電影劇組啦!她無法想像八成九成的人都在做節目,『那你們誰在賣節目?』她過去都是執導大型品牌的branding,她給我的觀點是業外的,是非常重要的提醒。」
參與AAMA的搖籃計畫,對於汪兆謙最直接的助力就是重新省視阮劇團的商業模式,他很乾脆地說:「其實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買賣,只是文化產業常常搞不懂客戶需求,我們賣我們想買的,但卻不是顧客需要的。」而他提及在AAMA上課時,身邊的同學或者包含阮劇團本身,都是已經度過草創期,並且發展出關鍵產品,接下來面臨關鍵成長期,正停在是否能夠延展出更多作品或商品的階段,他直言這樣的共學制,其實是很精英制的,但參與AAMA的學員有高達95%的存活率能繼續發展茁壯。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他認為從老師到同學身上收穫了很多新的觀點和經驗,常常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就能讓思考跳脫出原有的框架。
團長Vivian在一旁補充,由於汪兆謙會將功課帶回來與團隊分享,每一次都是重新檢視劇團的機會,讓大家意識到目前的問題,並且共同激盪出解決的方法。鈞凱也認同這是讓阮劇團所有人調整到同頻的時刻,確保前進的意念是一樣的。經歷整整二十年的戰役,阮劇團是越戰越勇,他們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視野與佈局,經過了四個五年規劃,未來有更遠的路要走,過去已經由在地走向國際,現在的阮劇團則要面向更多一般大眾,挑戰讓不看戲的人們,在阮劇團的號召下一起走入劇場,迎向下個世代。
留言 2
阿斯拉,我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這麼久,也該讓我有錢使用了吧!
2023年05月08日10:39
玉蘭
加油,謝謝你們的堅持不懈
2023年05月09日14:3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