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清明節吃潤餅戰南北 包麵條吃過嗎?

三立新聞網

更新於 2022年03月30日02:28 • 發布於 2022年03月30日02:29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文化部臉書粉絲專頁昨(29)天發文,你有吃過包麵條的潤餅嗎?(圖/翻攝自文化部臉書)
文化部臉書粉絲專頁昨(29)天發文,你有吃過包麵條的潤餅嗎?(圖/翻攝自文化部臉書)

▲文化部臉書粉絲專頁昨(29)天發文,你有吃過包麵條的潤餅嗎?(圖/翻攝自文化部臉書)

4/5(下周二)就是清明節,文化部臉書粉絲專頁昨(29)天發文,你有吃過包麵條的潤餅嗎?

文化部寫道,清明節即將到來,熱愛美食的台灣人過節,當然少不了節慶料理的享用。源於寒食節習俗的潤餅(jūn-piánn-kauh),便是清明節的代表美食之一,因為把麵團擦拭在熱鐵盤上烘烤成皮,金門人也叫它「拭餅」(tshit-piánn/tshit-piánn-kauh)──kauh(正字「飠夾」食部+偏旁夾)是台語捲入、夾進之意,用來指稱潤餅皮包夾餡料的動作。

潤餅的餡料一般以蔬菜為主,再加上蛋白質類的肉品、豆製品,還有提味或增加口感的佐料,像是蛋酥、花生粉、菜脯、香菜、鹹菜等等。不過,你有吃過碳水化合物加量、份量堪比握便當,包著滿滿麵條的潤餅嗎?

文化部說,如同端午節社群要「戰」南北粽,潤餅餡料的南北差異,也成為清明熱門話題。雖然麵條往往被視為「南部」重點餡料,但其實根據文史工作者田野考察和網路資料爬梳,潤餅包麵條的吃法,大致分布在雲、嘉、南一帶,更南的高雄、屏東,並不盛行這樣的吃法。細究可能原因,論者推斷是這些地區多平原,過往以農耕為主,從事農活需要大量體力,潤餅只包菜肉不夠,多包一點大麵(tuā-mī"),更能增加飽足感,跟「有一種餓是阿媽覺得你餓」一樣,背後滿是盼人吃飽的關懷與愛意。

除了色澤淡黃,製程添有鹼水的油麵外,也有人會在潤餅包入豆菜麵(tāu-tshài-mī)。豆菜麵是台南新營、白河、六甲等地一帶的特色美食,將燙熟的扁薄麵條和豆芽菜放涼,再搭配大蒜熬製的醬汁一同享用,是在地人早餐、下午茶,也是潤餅餡料的選項之一。

文化部說,隨著區域文化與料理創意的添加,即便是同一種傳統美食,也在台灣各地發展出同中各異、各有千秋的多元面貌,就像小編先前介紹過的湯圓、飯湯(pn̄g-thng)一樣,既呈現台灣豐富的飲食文化,也反映先民的生活軌跡。當然,台灣清明節的代表美食,不只潤餅,還有草仔粿、艾粄,還有澎湖的大蛤包飯,各自擁有不同美味與內涵。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