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世界棒球 12 強賽(WBSC Premier 12)的輝煌戰果,全臺再次興起一波棒球熱,以及隨之而來的「巨蛋熱」。(前文詳見:《打破世紀高牆,日本隊總教練脫帽致敬!世界 12 強賽,臺日兩隊的感人一刻與過往戰史》一文)
本次 12 強 B 組預賽中,中華隊在先前歷經風風雨雨的臺北大巨蛋,連續擊敗韓國、多明尼加、澳洲及古巴等強隊,並得以「無縫接軌」殺入同樣於(東京)巨蛋球場舉行的超級循環賽,最後擊敗日本隊奪得金牌,更讓不少球迷增加了對大巨蛋「幫助中華隊發揮主場優勢」的認同,同時也能強化棒協爭取更多國際賽事在臺灣舉辦的誘因。
與此同時,臺灣的各大小縣市,更興起一股「全台孵蛋」大熱潮,除了已落成的臺北大小巨蛋、桃園(桃園巨蛋、林口小巨蛋)、高雄巨蛋、新竹(竹北巨蛋)外,尚有預計於 2026 完工的臺中巨蛋研議中的(新)桃園大巨蛋,以及新北市規劃中的大、小巨蛋,預計於 2025 年招標的台南小巨蛋等。六都以外,北部的苗栗、東部的花蓮和離島金門,也都有以「巨蛋」為名的綜合室內體育場館。
算一算,儘管規模(主要以最大座位人數計算)彼此有著很大差距,但全臺本島各縣市目前至少已有 8 顆(外加離島金門 1 顆)、同時還有至少 5 顆「正在孵」的蛋。
筆者作為資深棒球迷,雖然也認同所謂的「巨蛋紅利」,但同時間仍不得不懷疑臺灣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巨蛋、並難免擔憂其後續營運的問題。
事實上,以國內職棒 6 個球團、7+4 個職籃隊伍,綜合考量球迷基數與比賽進場人數、球團預算與商業模式等,尚難以「單獨認養」現有規模較大的幾個巨蛋球場了,何況還要面對少子化下「蛋多人少」的未來?尤其目前多數「巨蛋」的興建與營運均採 BOT 模式,但若興建乃至營運過程中,如臺北大巨蛋般出現種種問題(最近遠雄傳求售營運權),後續又要由誰來接手,還是全民買單?
因此,以下文章將把主要視角放在美國、日本職業棒球團,近年經營巨蛋的辛酸──MLB 球團如今不再獨鍾巨蛋型球場,NPB 球團經營主場巨蛋更飽受財務壓力。希望藉此拋磚引玉,供相關決策者多方參考。
巨蛋的起源: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巨蛋球場(Dome Stadium)的熱潮,公認起源於 1965 年美國休士頓的「太空巨蛋」(Astrodome),當時球場啟用後甚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the world's eighth wonder)。
隨著太空巨蛋的成功,也讓美國明尼亞波里斯(Metrodome)、底特律(Silverdome)、佛州聖彼得堡(Tropicana Field)等城市紛紛效仿。「城市興建巨蛋+職棒球團認養主場」的模式,隨之蔚然成風。美國 MLB 的巨蛋啟用風潮,更至 80 年代時一路吹向日本職棒 NPB:東京巨蛋(讀賣巨人)、福岡巨蛋(軟銀鷹)、大阪京瓷巨蛋(歐力士猛牛)、名古屋巨蛋(中日龍)、札幌巨蛋(日本火腿)等相繼興起。
巨蛋相較於露天體育場的特色很明顯,是「能全年運作且不受天氣影響」的大型多功能體育場。它不僅能用於大型體育賽事、提升球場(不受天候影響的)使用率,也能成為大型演唱會、展覽會等娛樂場地。若條件適合(這個「若」很重要),更能進一步帶動提升周邊經濟效益,例如:東京巨蛋不僅是日職人氣最旺讀賣巨人隊的主場,巨蛋園區周圍更包含飯店、戲院、遊樂園、後樂園會館等等。
換言之,對營運者而言,巨蛋場地除了其多功能性,可望擁有多元收入來源外。通常大城市的巨蛋也能呈現地標效應,成為城市的象徵,有助吸引觀光客。
不過,巨蛋球場的缺點同樣明顯:
首先,單位建造成本極高。巨蛋球場由於「有加蓋」,單位建設費用遠高於傳統球場,通常需要政府補貼或高額投資,但政府也怕巨蛋的經濟效益不足,陷入財政危機。
再者,維護成本也極高。巨蛋的結構與室內空調系統等等,都需要持續的高成本維護。連美國 MLB 豪門球團如洋基、道奇、紅襪、巨人等,也未採用巨蛋型球場,寧可把高額預算拿去擴大球場座位數(如洋基),或簽下(能幫球隊殺入季後賽的)明星球員。
第三,巨蛋的室內設計及人工草皮,也有影響運動表現的疑慮。如室內環境的人工草皮若維護不佳,可能增加運動員受傷風險,近年就有幾位 MLB 好手因此導致整個賽季報銷。
美日職業球團,對經營巨蛋的態度逐漸冷卻
MLB 不少球團如今寧可放棄巨蛋球場,轉投開放式球場或可移動頂棚球場。例如:MLB 的坦帕灣光芒隊自 1998 年加入美國聯盟以來,主場就設定在巨蛋樣態的「純品康納園區」(Tropicana Field),但巨蛋主場隨著時間日漸老化,光芒近年來一直致力遊說地方政府,在坦帕灣地區興建開放式的新球場,倘若新球場遲遲沒下文,恐迫使光芒隊和奧克蘭運動家隊一樣選擇搬家。(詳見:《MLB 運動家隊為何出走,捨棄 56 年的老家奧克蘭?》
美國純品康納園區。圖/Felix Mizioznikov@Shutterstock
又例如:全球首座巨蛋休士頓 Astrodome 儘管豔驚四座,其實也一直面臨高昂的興建費用與後期維護等問題,成為美國其他城市評估興建巨蛋的警示案例。以其為主場的太空人隊最後也放棄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它,於 2000 年遷往新主場美粒果球場(Minute Maid Park)。
太空巨蛋雖然不會漏雨,但因規劃上的不足,歷史上每當休士頓地區因大雨淹水時,裁判及球場工作人員均因此難以抵達球場,甚至導致賽事不得不被 MLB 取消,頓時成為全美笑話。氣候因素之外,也有政治和商業因素的干預:如德州向來是美國共和黨的大本營,因此共和黨要開黨代表大會時,經常把太空人「趕」去客場流浪。又或者是基於商業收入等因素考量,市府常要和球團「喬時段」,導致今(2024)年太空人隊曾連續在客場出賽26天。(厲害的是,太空人隊依舊殺入季後賽大戰底特律老虎隊。)
而在日本方面,中央聯盟老牌勁旅中日龍隊,自 1997 年遷入名古屋巨蛋球場後,多年來僅在 2007 年奪得「日本一」頭銜,戰績長期無法突破的障礙不少,不少中日龍球迷將其怪罪於巨蛋的設計與其「強投弱打」的球隊特性不合,導致其打擊群長年無法在主場打出全壘打;但其實更大的原因恐怕在於,中日龍球團往往需要承擔高額的巨蛋維運成本,對於財務狀況本就相對較弱的球隊來說,成為巨大的負擔。
另外,太平洋聯盟的西武獅隊於 1999 年起將其主場加裝屋頂後,號稱「西武巨蛋」,但夏季悶熱不通風等衍生問題,也長期被買票觀賽的球迷所詬病。西武球團究竟要把西武巨蛋變成「真正的巨蛋」,或是乾脆改為開放式球場,也成為其重大難題。
此外,日本巨蛋球場多數集中於東京、福岡、大阪、名古屋及札幌等大城市,其他地方城市難以承受建設成本,也導致日本面臨地區之間棒球發展的不平衡。
讀者看到這裡或許會問:日本棒球迷究竟喜歡巨蛋抑或傳統棒球場?根據筆者長年觀察日本當地球迷論壇意見,基於「甲子園」打下的基礎,日本球迷對兩者並無明顯的「優劣」之分,甚至會認為戶外球場更接近傳統棒球文化。
孵蛋容易養蛋難──如何兼顧經濟效益與環保?
筆者認為,當我們在享受大巨蛋「紅利」的同時,其高昂的建設和維護成本,以及接下來各縣市政府或認養機構的財政、經濟負擔,也值得大家重視。
美國和日本的職業球團案例中曝露出的種種問題,也值得各方在積極「孵蛋」時引以為借鏡,更為謹慎規劃與思考。
至於沸沸揚揚的臺北大巨蛋經營問題,基於 BOT 案已賦予遠雄集團 30 多年特許經營,目前恐怕也只能把遠雄當「房東」:無論房東要拿來辦體育賽事、宗教法會、政治集會或演唱會……等,市民們恐怕也只能祈禱這房東是個好房東,好房東也必須把大巨蛋下雨漏水的工程問題處理妥善。
而倘若房東多次失職、屢勸不聽怎麼辦?台北市政府作為「地主」,確實有取消房東資格的權力,但接下來接手的會是誰?改由市政府自己經營、或是目前有職棒球團願意認養球場,甚至買下遠雄巨蛋公司股權經營?儘管各方消息紛雜,尚待時間驗證。
此外,因台北大巨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進行空調調節和照明,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如何更注重自然通風和光線,減少對能源使用的依賴,以兼顧經濟效益和環保價值,也在在考驗著巨蛋經營團隊的能力。
【延伸閱讀】
●總統請別偏心,南投人不當次等公民,日月潭也要捷運!──淺談「經濟民粹主義」
●斷交、弊案、產業變局⋯⋯為什麼政府總是「最後才知道」?──體制內的小螺絲釘,與空轉的巨大機器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3
祥~
蓋賭場,桑拿比較實在
12月04日01:18
明~政~
實在不需要這麼多巨蛋。沒有用。好好利用現有的棒球場才對。需要有整合 ,因為維護球場是件很花錢的事。租借這種場地費用也高。
12月04日00:54
。
搞垮整體經濟的捷徑,可以學中國高鐵建造3.79萬公里但搭乘收入不足支應成本;台灣縣市多下蛋縣市民不上班天天到巨蛋,以防入不敷出變成臭蛋。
12月03日09:1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