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癌症時鐘快轉11秒,每4分30秒1人罹癌!大腸癌連續14年盤踞十大癌症之首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2年01月13日09:41 • 發布於 2022年01月13日09:41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淑宜 圖/Unsplash
癌症時鐘快轉11秒,每4分30秒1人罹癌!大腸癌連續14年盤踞十大癌症之首
癌症時鐘快轉11秒,每4分30秒1人罹癌!大腸癌連續14年盤踞十大癌症之首

台灣癌症時鐘年年快轉,最新統計出爐,2019年每4分30秒有1人罹癌,比2018年快轉11秒,比2002年快轉3分55秒,大腸癌第14年盤踞十大癌症之首。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公布2019年(民國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較2018年(民國107年)增加5,123人。2019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比2018年多1歲。

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口腔癌為58歲、子宮頸癌為57歲、乳癌及子宮體癌為56歲、甲狀腺癌為50歲,與2018年相比較,除了口腔癌、肝癌、食道癌、胃癌及子宮體癌多1歲,子宮頸癌早1歲,其餘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2018年相同。

大腸癌、肺癌長年高居十大癌症冠亞軍  

十大癌症男女合計的發生人數,依序為:(1)大腸癌、(2)肺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皮膚癌、(9)胃癌、(10)子宮體癌,與2018年相比較,序位相同。其中大腸癌連續14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肺癌緊追其後,長年排名第二。

(圖片來源 / 國健署)

以性別看,2019年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4,109人,2019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5.4人,較2018年增加4.1人,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2018年相較,肝癌與口腔癌序位互換。

(圖片來源 / 國健署)

2019年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7,145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7人,較2018年增加8.0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7年相比較,肝癌和子宮體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2018年相同,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圖片來源 / 國健署)

十大癌症中,肝癌連續10年下降,「這是經政府、醫界、學界與民間團體長期合作努力,推動B肝疫苗接種、B、C型肝炎篩檢及健保給付治療等,讓肝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由2009年每10萬人中有39人下降至2019年每10萬人中有27.7人,」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

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也在政府及民間團體積極推動檳榔防制策略下,由2014年最高點每10萬人中有23.2人,下降至2019年每10萬人中有22.1人,但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口腔癌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1.4倍與15.8倍,原因包括男性嚼檳榔、抽菸、喝酒的情況較女性普遍,而檳榔、菸、酒三者都是口腔癌與食道癌的危險因子。

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發生率上升  有異狀快就醫

近年來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則在十大癌症中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林莉茹指出,由於目前國際間並沒有實證建議對無症狀者進行篩檢,只能靠民眾提高警覺,提醒民眾如果察覺身體有以下異常症狀,務必及早就醫確認是否罹癌:

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

甲狀腺癌: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吞嚥困難。

子宮體癌: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

台灣癌症時鐘愈轉愈快 比20年前快轉3分55秒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由於人口老化快速,以及不健康生活型態,我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

台灣癌症時鐘年年轉快,也顯示罹癌人數一年年增加。2019年癌症時鐘為4分30秒,意即每4分30秒有一人確診罹癌,比去年的4分41秒轉快11秒,但一年年回頭看,比起2002年的8分15秒,已經轉快3分55秒。

(圖片來源 / 邱淑宜製表)

疫情影響4癌篩檢率 研議肺癌高風險群族納公費篩檢

為及早發現癌症及早治療,國健署大力推動癌症篩檢,「依WHO及實證醫學證明,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等4項防癌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賈淑麗指出,國健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26%口腔癌死亡風險。但受COVID-19疫情影響,去年4癌篩檢人數都下降。

賈淑麗說,去年(2021年)癌症篩檢總人數跟2020年相比,大約下降了14.63%,再往前跟2019年相比,則下降23.44%,呼籲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還是抽空至醫療院所接受篩檢。「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上一次檢查時間,來確定自己今年是否有篩檢資格,」國健署也正與醫療院所研議,如何在疫情下讓民眾安心前往篩檢。

針對死亡率最高的肺癌,國健署在研議將高風險群納入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公費篩檢對象。賈淑麗說,肺癌公費篩檢必須有完整配套措施,包括篩檢對象如何選擇、確診者後續追蹤及治療等,國健署已和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等4個學會達成共識,研議今年推出LDCT試辦計畫,目前主要針對高風險族群包括重度吸菸者及有家族史兩大族群進行研議。

延伸閱讀:

一位心理師的告白:39歲罹癌覺得好孤單,沒有人能了解我

秋冬如何補?癌友要注意的秋冬進補重點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