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委會在每年暑假期間舉辦音樂、舞蹈、科學等不同型態的夏令營,其中在屏東縣萬巒鄉所推出的「講客語搞科學-無鹼單」基礎科學營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宋蕙伶,用客語教小朋友動手玩化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宋蕙伶:「這個放進去的化學藥品在這中間,水玻璃是不是包著它,打破一個洞有沒有,一個洞在那裡,開始這珊瑚就長出來了喔!」
師範大學教授宋蕙伶向小朋友說明化學珊瑚成長的原理,除了讓小朋友認識化學元素,也能看見元素之間產生的化學變化,全程用客家話來上課,也希望讓小朋友對客家話產生化學反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宋蕙伶:「除了科學要給他們體驗以外,客語的部分也要給他們有進步,所以我就用客語來做課程的進行,學習單的設計,也是從跟這個課程有關的內容,我們盡量用客語來寫。」
「舀到小玻璃瓶裡喔!」
戴上手套之後才能動化學原料,小朋友跟著老師的指令操作,用化學的方式,來打造屬於自己的海底世界。
夏令營學員 潘彥君:「很好玩,因為很好玩,做那個實驗。」
客委會副主委 范佐銘:「看到這次我們的小朋友,穿著白衣還有戴手套來做實驗,表示說這是專業,也給小朋友認識到我們,做實驗的時候知道程序是什麼,當然因為有客家話來融入我們的教學,我想小朋友會更有興趣。」
青色是銅、豬肝色是鐵、吊菜色是鈉,這些化學原料被水玻璃包覆著,在玻璃瓶裡長出不同顏色的珊瑚,小朋友認真的在學習單上記錄,所有的化學變化,客委會相信孩子們透過這些活動,將來也能培育出和宋教授一樣優秀的化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