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消費模式的一大主要策略,特別講求高CP值和實用性,但隨著時代推移,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為「象徵的意義」買單,例如買公仔扭蛋,或者是看演唱會表演,與上自我提升課程等等。他們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滿足,願意購買情緒價值的商品,今天的封面故事,"情感新經濟"就帶您來看,現在最夯的情感經濟,正在席捲全球。
請問要點餐了嗎今天我們推出了全新早餐我個人最愛是…鬆餅她很可愛 頭上還有小藍莓點綴我愛死她了你沒看錯,毛茸茸的鬆餅娃娃,先被放上熱鍋煮。出鍋後、淋楓糖漿、撒糖粉,這些還不夠。呼~ 超級燙先讓她冷卻一下下她要把這些當作晚餐我們準備回家了店員煞有其事「外帶娃娃餐」,消費者也正是為這、唱作俱佳的服務買單。英國毛絨玩具品牌Jellycat,在英美等地開快閃店,提供滿滿情緒價值的結帳體驗瞬間爆紅、一娃難求。
消費者(2025.1.9) :「上個星期我還抽到一個,隱藏(公仔) 就在,新年的最後一天 就很開心。」
賣扭蛋,還是不可挑選的盲盒,中國大陸最大潮玩品牌泡泡瑪特,市值將近4千億新台幣,比樂高還吸金。
消費者:「和自己女朋友一起買,本身這件事情就很有意義,買東西就會提供很多情緒價值,比較喜歡這個東西。」
越來越多年輕人,甘願為情緒價值買單,「情感經濟」正在席捲全球。
泡泡瑪特國際集團副總裁 陳曉芸:「從這種的消費體驗上,不僅能得到 ,可能在這種體現自己的個性,體現自己的審美 以及說,這種社交媒介的同時,其實更多的是大家 ,在這個過程當中,在這個消費購買 ,和大家互動的過程當中,感受到快樂。」
大學生 張書堯(音譯):「這個(演出票)就超級難搶,當時剛賣的時候,就立刻點進去(網站) 才搶到,看演出它能夠 給我的生活,增加很多趣味性,然後也能夠讓我釋放很多的壓力,然後去展現更真實的自己,還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把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實質物品、不再能完全滿足年輕人需求。努力工作,再用薪水,大方買份快樂。報告指出,情緒釋放成為影響年輕一代、消費決策的關鍵要素,預計將帶動更多的消費支出。從功能性到意義的轉變,年輕世代透過消費模式,傳達給這個世界,他們更需要的,是深層的心理滿足。
自由工作者 姚鑫(音譯):「每個人興趣不同,你就會有一些,自己的精神寄託和盼頭(盼望),你工作的目的性 也會更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