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響應聯合國2月21日世界母語日,文化部主辦「國家語言生活節」今(15)日起一連兩天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登場,集結不同語別的電影、戲劇、音樂、創新書市、沙龍講座、手作體驗、說故事等62場次,邀民眾聽母語、說母語,體驗臺灣豐富母語文化,展現「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復振成果及臺灣母語活力。
國內知名紙風車劇團帶來臺語好戲,連江縣政府安排《相約十五暝》馬祖語(閩東語)音樂劇,以馬祖傳統祭典「擺暝」為靈感創作,各縣市政府也推薦說故事講者到現場進行13場活動,展現中央與地方協力推動國家語言發展豐富樣貌,傳遞臺灣各語言共存共榮核心價值。
另外,臺灣台語版、臺灣客語版《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首映會,讓所有大小朋友搶先看;並與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合作放映臺灣客語版《原鄉人》數位修復版。
拍謝少年、春麵樂隊ChuNoodle、Ilid・Kaolo以莉・高露、那屋瓦少女隊、馬祖三分熟樂團輪番上陣帶來母語旋律。戲劇則有新生一號劇團《新客報到》、新世紀文化藝術團《夢中的撒固兒》、社團法人臺灣手語翻譯協會所帶來的手語海洋秀,以及手語表演者廖曉彤、牛暄文與蕭匡宇攜手帶來的《聲音藏在》共融手語音樂演出。
「創新書市」總計超過50攤店家,安排母語學習、母語文化、文創商品,並有臺北市立圖書館行動書車,民眾可以感受出版界語言生態版圖的變化。在知識體驗及親子共學方面,8場次語言主題的沙龍講座、9場次語言文化結合的手作活動,以及臺語版密室逃脫《惡一學員 實驗弒》,民眾只要參加活動並完成集章任務,即可兌換紀念品。
此外,配合「培育臺語家庭計畫」推出「臺語家庭集點套裝行程」,兩天活動可一次集滿10點,民眾到場集點完成即可拿獎勵金,讓母語走入生活,一起開始說母語,詳情可至「國家語言生活節」網站查詢。
文化部長李遠上午特別參加《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臺灣台語版首映會,並至創新書市參訪各獨立書店及母語攤位,翻閱不同語言繪本及圖書,見證民眾開始尊重彼此的母語。李遠下午出席開幕式,偕同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原住民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鍾興華Calivat‧Gadu、客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范佐銘、連江縣副縣長陳冠人分別以母語致詞,帶頭彰顯國家語言能見度。
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表示,教育部與文化部持續協力推動國家語言發展,2022年開始,母語課程正式納入國小到高中的課綱,現在也有300多家、1100多班的幼兒園採取沈浸式母語學習環境,期盼讓小朋友從小學習母語,共同尊重、認同國家語言,希望母語在生活中隨時看得到、聽得到,所有的人都能勇敢說自己的母語。
原住民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鍾興華Calivat‧Gadu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重要文化資產,原住民族語言並不相通,其中更有4、5個民族,剩餘不到1000人會使用其語言,原民會將繼續努力推展。
客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范佐銘表示,客委會配合世界母語日也將辦理「客語教學論壇」,並表揚客語教學績優人員,一起到威爾斯、紐西蘭學習國際經驗,繼續推行多元本土語言,未來在都會區隨時可聽到各種多元的母語。
連江縣副縣長陳冠人指出,《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馬祖語(閩東語)成為國家語言是歷史性的一刻,連江縣全力保存文化語言,從閩東語課綱、培養師資,到現在有9成孩子都選擇閩東語,更有許多青年、文化工作者參與文化及語言復振,包含閩東語繪本、島嶼博物館、馬祖國際藝術島、戲劇等,邀請大家來看《相約十五暝》音樂劇,看見馬祖的有情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