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主打新南向,偶爾會在街頭一角瞥見外籍移工朋友們,正踢一種沒見過的黃色小球,他們玩得滿身汗,得分時興奮狂叫不已,我們經過時腦海浮現一絲模糊印象,卻始終也想不出來這運動的名字,也搞不清規則,只能一旁讚嘆實在很帥,但在台灣似乎無從學起……
直到親眼看到藤球員練習比賽、親手摸過藤球之後,終於解開了我長久以來心中的小疑惑,原來最早在11世紀的東南亞國家就有藤球運動相關記載,到了15世紀後普遍興盛起來,從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菲律賓到泰國、緬甸、寮國都有許多藤球運動人口。
倒掛金鉤 華麗一擊必殺
而從藤球英文名稱「Sepak Takraw」也可略知一二這項運動的特點,馬來語稱踢球為「Sepak」、泰文則稱藤編的球為「Takraw」。藤球規則禁止球員用手,得靠腳、腿、肩膀和頭來觸球,把球擊過網,掉落對方場地內,或使對手接球出界即得分。為了使球保持在空中飛行,需要使用停球、踢球,甚至倒掛金鉤式的華麗技巧殺球,由於兩隊球員是隔網競賽,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似乎在看一場用「踢」的排球(Kick Volleyball)比賽感覺,日本人更稱之為「空中格鬥家」。
現代藤球比賽規則制度是1960年代確立,由9~11根藤條(現多為合成纖維)製成的黃色中空圓球,與其說是球,倒不如說像藤編玩具,觸感極輕手,稍微用力壓還有點摩擦嘎吱聲,直徑約12公分、重量約170公克,球表面有12個孔,在1965年即被正式列為東南亞運動會比賽項目,而1990年北京亞運亦首度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一般比賽形式分為入籃與過網兩大類,前者5人一隊,後者則有2人、3人或4人一隊,目前台灣以過網為主。國際賽亦多採3人一隊的過網藤球制,場地大小與羽球場相當,長13.4公尺、寬6.1公尺,男子賽網高為155公分、女子賽則為145公分。場上3人分別為發球手、做球手和攻擊手,比賽採2局制,每局先達21分者獲勝、若是1:1平局,將進行決勝局。
發球在藤球賽中制敵機先,因規定發球者軸心腳不得離地,近年來最盛行的是馬踢式,發球時利用腳踝向下扣殺的力道,增加速度與旋轉,也較易瞄準對手陣型破綻。
殺球時速 高達130公里
另外,常見的動作還包括封網與扣殺,封網多採側身抬腿封網與背封,而扣殺則常見背後扣殺與轉身扣殺。背後扣殺有如倒掛金鉤,球員背對網子躍起,利用腳背將球扣殺過去;轉身扣殺是球員側身躍起,空中壓肩轉身集中力道,利用腳背或腳側扣殺,時速可高達130公里。
由於藤球的體積重量小,加上又不能用手,因此對控球技術與體能要求都很高,與隊友間的攻守默契更至關重要,「台灣藤球之父」詹宇庭就很自豪隊友間的感情融洽,行動有如一體,平常大家嘻嘻哈哈,場上互相幫助,不會像棒球或籃球的「學長制」那麼的輩份嚴謹。
目前想在台灣取得藤球球具或專屬球鞋,都仍須從泰國進口,且全台僅士林國中、佳冬國中、師範大學與崑山大學4支校隊,把藤球引進台灣已13年的詹宇庭坦言,冷門運動欠缺資源,未來還需深耕基礎,積極與各校合作推廣藤球。
而在今年10月24日剛結束的全國青少年藤球賽,包辦雙人賽與3人賽男、女子組冠軍的士林國中,陣中有位令人矚目的日籍櫻花妹二宮奈緒,目前九年級的她,老家在靜岡,因父母在台工作,從小就在台灣長大,在福林國小讀書時,因看到朋友在玩藤球而產生興趣,沒想到兩三年下來,不僅體力、抗壓力大有進步,個性變得更開朗活潑,爸媽也很支持她往藤球路上發展,預計明年上明倫高中後,未來爭取甄審入學輔大,希望未來能代表台灣出征國際賽。
百忍堅持 撐過就是你的
二宮奈緒表示,自己國小時雖只有跑跑步,沒什麼運動習慣,接觸藤球後儘管強度一下拉高,但由於平日早上都固定練習,再加上周末練整天,學校也有配合的健身房提供重訓指導,早睡早起持之以恆地訓練,所以負荷都還OK,身兼士林國中教練的詹宇庭則很肯定二宮的努力,認為她不僅有166公分的身高優勢,最重要的是毅力堅持,這點很有日本人的風格。
身為隊上的大姊,二宮指導新進學弟妹毫不含糊,一遍遍耐心地示範要求正確動作,難道從沒想過放棄嗎?二宮靦腆地說:「當然有,但覺得自己一定可以辦到,所以就撐過來了。」由於在隊上主練發球手,二宮也希望未來能多練一個位置就好,「因爲能練三個位置的,只有教練。」
由於各國新冠疫情趨緩,明年3月在紅館(台北體育館)的藤球亞青賽、4月在伊朗的世青賽都將舉行,如對藤球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場支持,或在網上多多關注,而玩膩一般運動的話,不妨來挑戰爆汗的藤球,體驗空中格鬥的淋漓暢快,絕對帥到掉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