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題材多元 南瀛獎得主揭曉

中華日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南瀛獎作品《我不是機器人 I’m not a robot》,透過作品進而思考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界線。(文化局提供)
南瀛獎作品《我不是機器人 I’m not a robot》,透過作品進而思考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界線。(文化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2024南瀛獎」三名南瀛獎得主和作品出爐,得獎入選以上四十件精彩作品,在新營文化中心全館展出,即日起展至十月二十日;被譽為台灣三大美展之一的南瀛獎,參展作品題材豐富,反映對社會的關懷,關注傳統多元文化發展創新。

文化局指出,三名南瀛獎得主分別是平面創作類李迪權作品《聖徒》、空間與複合媒體類廖昭豪作品《內牆風景採集計畫》、影像與新媒體類鄭子芸、張益誠作品《我不是機器人 I’m not a robot》,十月四日將在台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頒獎。

南瀛獎作品木刻版畫《聖徒》,呈現歷經風霜的堅韌與堅持。(文化局提供)
南瀛獎作品木刻版畫《聖徒》,呈現歷經風霜的堅韌與堅持。(文化局提供)

一件巨大又像衣服、又像十字架的巨幅作品就是南瀛獎作品《聖徒》,這幅木刻版畫將聖徒解釋為為理想犧牲的人,木刻呈現歷經風霜的堅韌與堅持。

《內牆風景採集計畫》呈現鐵皮屋和街邊物件,由紙漿做成,藝術家以日常中窺探鐵皮上孔洞的經驗,讓觀眾窺看鏽蝕的孔洞後方的殘破地景,象徵人們留下的印記與痕跡。

南瀛獎作品《內牆風景採集計畫》透過雕塑手法再現鐵皮圍牆與街邊物件,讓觀眾窺看鏽蝕的孔洞後方的殘破地景,象徵人們留下的印記與痕跡。(文化局提供)
南瀛獎作品《內牆風景採集計畫》透過雕塑手法再現鐵皮圍牆與街邊物件,讓觀眾窺看鏽蝕的孔洞後方的殘破地景,象徵人們留下的印記與痕跡。(文化局提供)

《我不是機器人 I’m not a robot》,作品呈現一排排的課桌椅,坐在位子上的每一個小小機器人面前都有一台PAD,上面出現一個不是機器人選項,透過這樣的情境,試圖以荒謬的努力來證明自己不是機器人,進而思考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界線。

文化局說,今年南瀛獎徵選類別為平面創作、空間與複合媒體、影像與新媒體三大類,共吸引六百九十八位藝術創作者及團體送件參賽,選出南瀛獎、各類別首獎、優選獎、佳作獎和入選獎等四十件精彩作品,作品題材豐富,包含新住民、疫情、傳統宗教文化、AI科技、環保等議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