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娛樂透視】法籍編劇助陣《OKEN:詩的端倪》 楊牧散文轉譯漫畫登歐陸

鏡週刊

更新於 2023年08月26日21:58 • 發布於 2023年08月26日21:58 • 鏡週刊

台灣近年陸續出現由本土文學作品轉譯的漫畫,用圖像傳達文本的內涵與精神,擴展新的讀者群。

目宿媒體攜手影像工作者吳識鴻推出的漫畫《OKEN:詩的端倪》,改編已故作家楊牧自傳散文集《山風海雨》,製作階段即獲布魯塞爾漫畫節新秀獎與海外出版機會,並與法籍編劇合作,考量國際市場,為劇情注入更全面的視角,豐富故事層次。

楊牧(圖)創作的《山風海雨》是台灣文學自傳經典。(目宿媒體提供)
楊牧(圖)創作的《山風海雨》是台灣文學自傳經典。(目宿媒體提供)

2011年,目宿媒體的《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一系列文學家紀錄片中,推出以詩人楊牧為傳主的《朝向一首詩的完成》;2019年,以出版文學改編作品為重要方向的目宿媒體漫畫部成立,隔年邀請影像工作者吳識鴻改編楊牧自傳《山風海雨》。漫畫部總編輯李佩芝表示,「我們希望以《山風海雨》的轉譯漫畫,做為《朝向一首詩的完成》的前傳,補足楊牧的童年成長故事。」

李佩芝找吳識鴻創作《OKEN:詩的端倪》,是作品幕後推手。
李佩芝找吳識鴻創作《OKEN:詩的端倪》,是作品幕後推手。

楊牧出生於1940年,1984年至1986年間創作《山風海雨》,回望故鄉花蓮的童年時光,如何成為他追求藝術的啟蒙。李佩芝指出,《山風海雨》不是尋常的自傳作品,有不少楊牧內心獨白以及自我辯證,沒有明確故事線,轉譯難度高,所以前期就設定以細膩畫風呈現文字的詩意。

楊牧創作的《山風海雨》(圖)是台灣文學自傳經典。(翻攝自吳識鴻臉書)
楊牧創作的《山風海雨》(圖)是台灣文學自傳經典。(翻攝自吳識鴻臉書)

李佩芝曾參與《他們在島嶼寫作》製作,對影像工作者吳識鴻以多媒材動畫短片表現王文興的小說印象深刻,決定請他以漫畫詮釋《山風海雨》。「雖然吳識鴻沒有漫畫創作經驗,但繪畫功底深厚,作品充滿驚喜。」因為楊牧的小名是「Oken」,加上漫畫主要改編自《山風海雨》裡的〈詩的端倪〉章節,漫畫就取名《OKEN:詩的端倪》。

吳識鴻表示,動畫分工精細,但漫畫要包辦編劇及作畫,掌控所有細節,對他是一大挑戰。為理解原著精神,他經由文學顧問導讀,了解文字背後的意象,再選出適合視覺化的元素,擬出場景及對白,發展成漫畫情節。畫作以水墨及水彩為主要媒材,搭配電腦繪圖修飾細節,並用低彩度的色調,與原著內斂的調性相符。

《OKEN:詩的端倪》2021年奪下布魯塞爾漫畫節新秀獎,吳識鴻(左2)赴比利時領獎,與評審團主席盧慧芳(左1)、發行法語版的倫巴第出版社主編Gauthier Van Meerbeeck(右1)、編輯Camille Monnart(右2)見面。(目宿媒體提供)
《OKEN:詩的端倪》2021年奪下布魯塞爾漫畫節新秀獎,吳識鴻(左2)赴比利時領獎,與評審團主席盧慧芳(左1)、發行法語版的倫巴第出版社主編Gauthier Van Meerbeeck(右1)、編輯Camille Monnart(右2)見面。(目宿媒體提供)

2021年,尚未完成的《OKEN:詩的端倪》以5頁畫稿加上企劃書,奪下布魯塞爾漫畫節The Raymond Leblanc Prize新秀首獎,獲比利時老牌出版社倫巴第(Le Lombard)法語版的發行機會,還得到評審團主席、法籍知名劇作家與漫畫編劇盧慧芳(Loo Hui Phang)主動請纓加入團隊,擔任劇本顧問,成為製作的轉捩點。

盧慧芳出生於寮國,幼年時移民法國,對東西文化交流深感興趣,認為《OKEN:詩的端倪》有潛力成為歐洲人了解台灣的入門磚。為了將作品接軌國際,她重新梳理劇本,讓漫畫進入新的製作階段。

吳識鴻說明,最初第一版漫畫以原著最後一篇〈詩的端倪〉為故事主線,聚焦楊牧的內心狀態,以及他決心投入文學創作的過程。盧慧芳參與後,建議加入原著涉及的二戰、戒嚴、冷戰等時代背景,例如故事開場就設定在1945年盟軍轟炸花蓮,讓歐洲讀者有代入感;同時交代台灣與日本、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關係,解釋歷史脈絡。

《OKEN:詩的端倪》歷時3年製作,內容提及楊牧1951年遭遇花蓮大地震的場景。(目宿媒體提供)
《OKEN:詩的端倪》歷時3年製作,內容提及楊牧1951年遭遇花蓮大地震的場景。(目宿媒體提供)

如果畫面已具有詩意,就不用重複敘述文字,更能專心感受圖像的力量。

盧慧芳(圖)建議加入國際讀者會有共鳴的歷史背景,例如以二戰盟軍轟炸花蓮為故事開場,讓歐洲人有代入感。(目宿媒體提供)
盧慧芳(圖)建議加入國際讀者會有共鳴的歷史背景,例如以二戰盟軍轟炸花蓮為故事開場,讓歐洲人有代入感。(目宿媒體提供)

漫畫旁白也減少直接引用原著字句,李佩芝說明,「如果畫面已具有詩意,就不用重複敘述文字,更能專心感受圖像的力量。」盧慧芳則指出,《OKEN:詩的端倪》結合東、西方風格,「海外讀者可從中得到一些熟悉但新穎的元素,並輕易地融入故事。」

特別的是,盧慧芳還希望藉由傳達「普世價值」產生情感連結。吳識鴻舉例,漫畫有一幕描述楊牧在戒嚴時期,看到學長因為說台語遭老師體罰,憤而挺身發聲,「這種『勇氣』,能讓所有人感同身受。」他強調,《OKEN:詩的端倪》是一部跨國漫畫,「如何以不同文化的視角看待作品,是盧慧芳對我最大的影響。」

李佩芝指出,2022年光是討論劇本,團隊就與盧慧芳開了8次線上會議,每次起碼3小時,經過不斷修改,漫畫篇幅從初版的99頁擴大到200頁,改編內容擴及《山風海雨》全部7個章節,而楊牧遺孀夏盈盈的信任,是此作品能順利改編的關鍵。

盧慧芳建議加入國際讀者會有共鳴的歷史背景,例如以二戰盟軍轟炸花蓮為故事開場(圖),讓歐洲人有代入感。(目宿媒體提供)
盧慧芳建議加入國際讀者會有共鳴的歷史背景,例如以二戰盟軍轟炸花蓮為故事開場(圖),讓歐洲人有代入感。(目宿媒體提供)

我不可能完全理解原著的想法,必須倚賴個人經驗與感受重新詮釋。

吳識鴻(圖)為呈現楊牧兒時擔心因餘震掉落地底的恐懼,先將印有主角形象的紙張撕開,再進行拼貼。(目宿媒體提供)
吳識鴻(圖)為呈現楊牧兒時擔心因餘震掉落地底的恐懼,先將印有主角形象的紙張撕開,再進行拼貼。(目宿媒體提供)

相較楊牧的詩意散文,漫畫必須把故事說清楚,而吳識鴻能將抽象、富含寓意的文字轉化成圖像,是《OKEN:詩的端倪》一大特色。「我不可能完全理解原著的想法,必須倚賴個人經驗與感受重新詮釋。」吳識鴻舉例,漫畫裡的楊牧生活在充滿壓抑及禁忌的時代,「當他瀕臨情緒的臨界點時,我會加入幻想情節,做為情感宣洩的管道。」他解釋:「因為暫時逃離現實,就是我面對壓力的方法。」

楊牧成長於充滿禁忌的年代,圖為漫畫描述戒嚴時期國民黨軍人到家中拿走日本人的武士刀情節。(目宿媒體提供)
楊牧成長於充滿禁忌的年代,圖為漫畫描述戒嚴時期國民黨軍人到家中拿走日本人的武士刀情節。(目宿媒體提供)

另外,楊牧在《山風海雨》中提到,小時候經歷花蓮大地震,擔心土地會因餘震裂開,人掉進去後地面會合起來,從此消失。為了生動表達原著的恐懼感,吳識鴻把主角的形象印在不同的A4紙上,將紙撕開相互交疊,以超現實手法營造獨特的視覺效果。

吳識鴻為呈現楊牧兒時擔心因餘震掉落地底的恐懼,先將印有主角形象的紙張撕開,再進行拼貼(圖)。(目宿媒體提供)
吳識鴻為呈現楊牧兒時擔心因餘震掉落地底的恐懼,先將印有主角形象的紙張撕開,再進行拼貼(圖)。(目宿媒體提供)

包含《OKEN:詩的端倪》在內,近年不少台灣漫畫進軍歐陸市場,成為國際新勢力。吳識鴻觀察,日本漫畫在歐洲有龐大市場,但當地出版社不一定能代理到熱門的日漫,轉向尋找鄰近的亞洲國家作品。而台灣創作者深受日漫影響,內容題材卻非常在地,與傳統的王道路線有所區別,帶來不一樣的刺激,「這點非常吸引他們,讓台漫成為新選擇。」

立即加《鏡週刊》LINE官方帳號,精彩新聞全掌握!

延伸閱讀

【娛樂透視】《粽邪3》古曼童加入鬥法 親情人性建構本土鬼片宇宙
【娛樂透視】《我的麻吉4個鬼》逗趣挑動淚腺 翻拍韓片注台味傳遞情感

《OKEN:詩的端倪》歷時3年製作,內容提及楊牧1951年遭遇花蓮大地震的場景。(目宿媒體提供)
《OKEN:詩的端倪》歷時3年製作,內容提及楊牧1951年遭遇花蓮大地震的場景。(目宿媒體提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