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貨真價實的寫生台灣 底加丹力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1年05月18日10:02 • 發布於 2021年05月17日16:00 • 林侑澂

藝術家李俊賢於工作室。圖/李俊賢家屬提供 攝影:盧昱瑞

李俊賢(1957-2019),台灣藝術史的重要貢獻者。無論是個人的繪畫實踐,或者研究推廣的工作,都為藝壇留下了深遠影響。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及團隊、策展人龔卓軍、策展人許遠達與親友夥伴,在李俊賢辭世後開始了為期兩年的策辦,於2021年5月攜手發表了《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並出版了研究式的傳記《跟著俊賢去旅行》。透過李俊賢=歹頑郎+藝評人+策展人+館長+爐主+棒球迷+旅行者+藝術家的八個身分,再次討論「南方台灣原生藝術」的論述起點。

李俊賢,《高美人生》,壓克力 畫布,130 x 194 cm,2005。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李俊賢生長於台南麻豆,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紐約市立大學藝術碩士班。以寫生的視角,多途徑地關懷台灣的人文風景。在2004-2008年間擔任高美館館長,卸任後回歸藝術創作。藉由生機盎然的繪畫風格,為南島台灣的真實留下了一頁可愛可親的註解。

那麼,在台灣多軌交疊的文史脈絡中,李俊賢標誌了哪些時代意義呢?

【作為一個文化主體】

李俊賢,《高雄意識》,2000/2017,188 x 235 cm,複合媒材、畫布。圖/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在台灣的各種人文研究裡,經常會將「台灣有著多元融合的文化」一類字句做為引言。但是直到近十年,台灣藝術界才真正有意識地進行多軌的對照討論。或說台灣的原生美學,雖從解嚴後開始復甦。卻直到李俊賢出任高美館館長,才漸漸重建了有系統的語境、開啟了「台藝術」的學術化進程。

李俊賢,《消高應》,2010,190 x 190 cm,複合媒材。圖/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台灣的人文環境,過去往往以西方視點、中原視點來自我檢視 / 審查。或者說從台展三少年、渡海三家或是印象派等脈絡的延續來說,美術史教材都大抵以「文人氣質的詩意」作為追求。然而李俊賢嘗試著摒除這樣的慣性,從深入這片土地的脈搏開始,偏好從生活中最直覺的樣貌取材。畫作中各種元素,都連結著李俊賢周遭的經驗日常。一路以來的李俊賢,不僅發展出了深具特色的視覺語彙,也同時反應出身處一個文化主體的立場。也就是說:「李俊賢如果畫愛河,那就是我們的愛河,不會畫得像西方藝術史裡面的塞納河。」

李俊賢,《大船入港之哈瑪星版》,2014,90.5 x 116.8 cm,壓克力顏料、畫布。圖/藝術家家屬收藏

在台灣,闡述文化主體的藝術品很多,但是能如此保持原生性的藝術品卻很難得。李俊賢一生,不停地嘗試各種方法,一步步地彰顯美學價值中,台灣最廣泛卻最弱勢的一塊。多年來在不同職務角色的努力下,為今日與未來的台灣藝術史留下了豐厚遺澤。

【藝術家出身的館長】

李俊賢,《台灣一九九二》,1993/2008,133 x 230.5 cm,複合媒材、影印、畫布。圖/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1989年自紐約返台,李俊賢反芻了在文化大融爐的觀察後,找到了屬於自己、與台灣相處的方式。這也讓從小熱愛寫生的李俊賢,在鋪陳視覺的同時,更加深入地敘述觀點。1991年,李俊賢從寫生精神出發,開展了執行十年、縱貫一生的「台灣計劃」。從漢人rarr原住民rarr南島的路徑,像是「藝術那卡西」般上山下海、走唱全台灣。以與人交陪的方式進行田野調查,將關於自然人文的見聞,轉換成了各式各樣、體現台灣真實的創作。@P

李俊賢,《王見王Palafan》,2011/2015,240 x 120 x 4 cm,水泥漆、壓克力顏料、畫布、木心板。圖/藝術家家屬收藏

2004-08年的館長工作任內,李俊賢執行了「南島當代藝術計畫」。率先以美術館立場的高度,提出了台灣做為海島國家的文化座標。其中重要的一環,即是推動原住民當代藝術進入殿堂、將之視為學科。實際地奠定了相關藝術類型的研究起點。在策辦展覽的同時,高美館也在2005年創辦了《藝術認證》雙月刊,邀集諸多原住民藝術家、文史工作者、藝術研究者,多角度累積南島台灣作為主體的美學論述。

李俊賢,《大船入港》,2003,45 x 38 cm(三件),壓克力顏料、畫布。圖/郭瑞祥先生收藏

2009年開始,李俊賢等等的藝術家們,在高雄開始了傳說中的海產攤評圖,並在2015年正式共組了藝術團體「魚刺客」。這群背景各異的藝術家們,詮釋著各自心目中的台灣模樣,並分享著彼此的創作途徑。魚刺客並不是標榜特定視覺風格的畫派,而更像是藉由各種風格,共同呈現台灣樣貌的討論會。藉由異質作品之間的對話,讓南島台灣的樣貌漸漸完整、漸漸清晰。透過多樣思維的的堆砌,為相關的人文研究提出觀點與佐證。

李俊賢,《哈瑪星渡輪》,2015,224 x 344 cm,電腦影像輸出於畫布、油畫顏料、亮片圖案。圖/藝術家家屬收藏

2010年李俊賢和李俊陽在高雄白屋,組織了「新台灣壁畫隊」(簡稱新台壁)。陸續執行了蓋白屋、社區創作、台灣移地創作、國際移地創作四個階段的計畫。熱血的團隊以壁畫征戰海內外,真實地反應不同地方的故事。一次次將藝術帶出白盒子,讓藝術不再專屬收藏家或藝評者。以大家都能連結的真實生活為軸線,讓美學回歸人性本質。

【以研究展之名回到館】

李俊賢,《海神‧女俠》,2010,複合媒材,226 x 185 cm(三件)。圖/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非池中藝術網攝

以個人的創作狀態而言,李俊賢擅用高彩度、高對比甚或螢光感作畫。緩急相佐的筆觸,提供了視覺上的說服力。明確的符號性,堆疊出趣味十足的社會連結。可讀的詞彙、以台語為基礎的組合字以及英語拼音,則是很直接地敘述著創作者的台式文化認知。本次的研究展在高美館二樓展間,以非時間軸的方式,分別呈現了《從愛河到哈德遜河》、《土地.台味》與《海洋.南島》三大子題。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從愛河到哈德遜河,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從愛河到哈德遜河》當中,展示了李俊賢個人創作上一直執著的寫生精神。展區將從1970年代至今的TAKAO / 打狗 / 高雄開始,將城市的樣貌記錄了下來。校園、碉堡、鐵路、重工業區、海港碼頭、自然風貌等等,都以一種力量充沛的視覺語彙敘述。展區也可見李俊賢將「台語字重組」的文字入畫。相較於詠唱式的落款,這些像是對話框的文字風格,更像是喊出來的標語。策展上將的故事影像置入半截貨櫃中,一方面重述李俊賢曾策辦的高雄貨櫃藝術節,一方面也再次突顯了高雄海運大港的特色。@P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土地.台味,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土地.台味》將李俊賢非常重點的台灣計畫做為主軸,關懷著這片土地。一站一站地探訪,支持著李俊賢的繪畫越來越能夠與這個世界對話。作品在個人經驗和體悟的抒發外,也看見了來自「魚刺客」、「新台灣壁畫隊」等等偏挺 / Painting活動的相互影響。展區中出現了建築施工常用的竹架,重現了壁畫隊的工作場景。而更多的人像、肢體反應出台灣經濟起飛時期,狂飆發展的社會氛圍。在繪畫中呈現出越來越厚重的台味,則是一步步印證了李俊賢融合不同背景的人文元素、建構台灣美學體系的軌跡。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海洋.南島,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海洋.南島》裡,聚焦的是向外、向海洋望去的視野。從漢人的海洋到南方諸島,看見了李俊賢「想將台灣與生俱來的海島特色給畫出來」的企圖心。李俊賢藉由海島先民、各方移民、媽祖信仰、海灘、漁民、熱帶植物、遇水則8等等元素,描繪著台灣與大海的連結。此展區中的李俊賢身處台灣、由內而外地探究屬於台灣的海島樣貌。將台灣置於「西南太平洋」而非「歐亞大陸外島」的位置再構認知。甚至在較後期的構圖中,人物也經常朝著畫外望去、呈現出探索大海的的精神。在或急或緩的海浪中,享受著藍天白雲和鹹鹹的海風。

【8方相挺的策展工程】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做為研究展,策展團隊也在館內規劃了入口處的《八個李俊賢》,介紹著李俊賢的生平種種。而《拿卡西走廊》和《八個浪-年表文獻區》展區,則是標註了李俊顯多面的關懷。

《拿卡西走廊》布置於長廊型的展區,如同一個較為輕鬆的外傳。一端呈現了很甜的水果、很生猛的漁產、很下飯的小吃熱炒,充分描述了李俊賢對於南臺灣的飲食充滿了心得與驕傲。另一端則呈現了一幕幕愛情電影般的場景,霓虹的色調既飄撇又浪漫。完全是只有正港台灣人才畫得出的氣質,卻也蘊含著全世界都能感受到的熱切。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八個浪-年表文獻區》在高美館二樓的開放式長廊,呼應著室內展間,以建築竹架的方式並列李俊賢生命中的「八個浪」:喜畫.我篇挺 / 河邊.來逗陣 / 紐約.出外人 / 打狗.戰藝評 / 策劃.主體性 / 館長.魚刺客 / 爐主].Palafan / 海湧.拿卡西。條列式地將李俊賢的年表活潑化。區域中放置關於李俊賢報導記錄的桌椅,則是以海產攤、喜宴辦桌常見的塑膠紅桌和鐵板凳呈現。在透過文字瞭解李俊賢的同時,也一窺養成李俊賢藝文表現的環境氛圍。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偏挺X要塞一致爐主俊賢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呼應著研究展,策展團隊也規劃了《偏挺X要塞一致爐主俊賢》和《偏挺土地mdash南方HUE聲景影音會》,以壁畫及影音的形式留下對於李俊賢的致敬。

《偏挺X要塞一致爐主俊賢》活動,延續著李俊賢的「篇挺 / Painting」思維,邀請到共24位藝術家,在高美館西南側的「午告丘 / 有狗丘 / 有夠囂張」進行壁畫創作。承繼了李俊賢在田野調查當中,對於台灣歷史的要塞地位、山邊海角上常見碉堡的感想。實踐了「轉換軍事要塞成為文化要塞」的想望。與透過不同風格的藝術表現,重現「為了台灣的前途」精神。再一次將常民文化、藝術創作發表在公共空間。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偏挺土地mdash南方HUE聲景影音會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偏挺土地mdash南方HUE聲景影音會》起源於李俊賢的視覺作品中強烈的聽覺感。策展團隊邀請了林強、北澤鋼影像、VJ王駝、DJ Point,將李俊賢的平面繪畫給數位化,並試著模擬李俊賢畫中的動態與聲響。也邀請了獨立音樂創作人林生祥,演奏演唱多首樂曲。以渾厚悠遠的嗓音,吟唱著對於這片土地、濃郁雋永而情感。在李俊賢的「聲景」中,重新詮釋出揉合常民文化與當代藝術的全方位呈現。@P

【之於藝術史】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從愛河到哈德遜河,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與文化的工作者,往往對這世界有最複雜的感知與熱情,以將意念凝結為美學。有的時候理想不小心會變得很大,甚至顯得天真。但總會有一類人,努力地實踐著人本價值。身具多重文化人身分的李俊賢,很率真地追求台灣味,那並非只是本能地與文人思維的對抗。而是自然而然地,將源於常民文化的元素、氛圍、體悟,放置在了研究與復興的層次。

當每一個文化群體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對於自身的歷史、文化、藝術討論往往會建立出學術化的架構。但是台灣的文化的多元性,在過去並未均衡發展。所以遲遲未有機會,進行原生文化的完整梳理。或許我們可以說,李俊賢為深植土地的常民文化,開啟了建構學術體系的契機。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即便在紐約生活多年,但是李俊賢鮮少刻意處理國際對話、接軌全球一類議題。創作上的李俊賢似乎最在意的是「怎麼畫」、「畫什麼」,而不是「給誰看」。或是說,「如何建構自身的語境、知識體系?」才是李俊賢最首要的自我期許。畢竟當把自身的課題處理好,才能夠有立場在全球發聲。

關於「台灣人文是什麼?」,這樣一個開放、有機、持續演變的課題。答案並不會在當下能夠定見,而是會在後人往回看的時候歸納出樣貌。本次的研究展《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從李俊賢的經驗認知出發,為「這一段台灣人文」留下了重要的文本。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開幕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本次的展覽定位是研究展,以台灣藝術的發展史作為視線範圍,觀看著李俊賢的創作與研究。進入展場就彷彿戴上了「李俊賢濾鏡」,從台灣多元文化中,最為普遍、最為真實的一塊拼圖,體現著原生台灣的美學價值。本次的策展對於高美館而言,不僅深具紀念意義,同樣也接軌著高美館在過去四年多個大規模特展。而預計在今年夏天展開的「泛.南.島 藝術季」,高美館也將更完整地詮釋近年來相關的研究成果。為各種背景經歷的到館觀眾,提供更多有關南島台灣的美學視點。

(高雄市立美術館因應防疫需求,於5月18日宣布暫時閉館。詳細重開時程依相關部門規定。)

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主視覺。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高雄市立美術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展期:2021-05-08 ~ 2021-09-21

地點: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